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食人蟻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食人蟻

別稱: 羯蟻

族: 蟻族

界: 非洲

食人蟻只不過是網絡時代以訛傳訛的產物。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有能力捕食健康人類個體的螞蟻種類。甚至有諸多媒體不求甚解,直接引用此詞條舊版中的謠言信息,放入正規的新聞報道中,着實令人遺憾。[1]

目錄

簡介

所謂食人蟻,可能是指有很強攻擊性的食肉螞蟻,如:猛蟻亞科。

蟻總科(Formicidea)蟻又稱螞蟻。螞蟻除少數營寄生性生活外,皆營社群性生活,並有多型現象,一般有3個品級,即雄蟻和可育雌蟻,工蟻,兵蟻。但在蟻科中尚常出現其他類型的個體。雄蟻和雌蟻均有翅,交配後雌蟻的翅自行脫落後,開始營巢,以後專司繁殖後代而不外出,稱為「蟻后」。工蟻和兵蟻均系無翅不育雌蟻。工蟻一般司建巢、外出採食並飼育幼蟻和雌蟻等職。兵蟻頭部發達且具特大的上顎,司禦敵保衛之職。蟻巢常位於土下深處或近表土層,少數可高出土面成土壠形,或是在磚石塊下,或於樹木植株莖幹和根內,有時可在居屋牆壁內,或以其他昆蟲或動物的巢穴作巢。蟻群大小因種類而異,如小家蟻有個體35~1400隻。蟻的食性複雜,有肉食性和植食性;可直接或間接地危害人類,如侵入居室的小家蟻侵襲人們的食物而造成污染,傳播疾病,生活于田間的東方矛蟻可加害馬鈴薯、十字花科蔬菜和西瓜等。有些蟻類又能消滅害蟲而成為人類的朋友,如紅樹蟻能防治柑橘樹上的害蟲,紅螞蟻即竹筒蟻能消滅甘蔗害蟲,紅褐林蟻等可消滅森林害蟲。

螞蟻分類

近代蟻類專家把螞蟻分為9個亞科:

(1)蜜蟻亞科(sphecomtrmiae)

(2)偽切葉蟻亞科(Pseudomtrmeinae)

(3)臭蟻亞科(Dolichoderinae)

(4)蟻亞科(Formicinae)

(5)猛蟻亞科(Ponerinae)

(6)粗角猛蟻亞科(Cerapachtinae)

(7)行軍蟻亞科(Dortlinae)

(8)細猛蟻亞科(Leptanillinae)

(9)切葉蟻亞科(Myrmicinae)

最有名的入侵蟻是紅螞蟻solenopsis wagneri.。它原產於南美洲,本世紀初到達美國。先從自然被人類破壞的東南部開始向內地傳播,並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在外來螞蟻占領區,紅螞蟻占了所有螞蟻總數的99%。它幾乎殺死了所有的無脊椎動物,還爬上樹,通過進攻最柔軟的部分,特別是眼睛,殺死正在孵蛋的雌鳥和爬蟲類。在美國東南部和波多黎各,這種紅螞蟻還是殺死孵蛋龜的兇手。

紅螞蟻造成的危害並不是唯一的。巨頭蟻pheidole megacephala 和長腿蟻anoplolepis gacilipes都是原產於非洲,現在遍布整個熱帶地區的螞蟻。在夏威夷低地區,在這兩種螞蟻的參與下,許多當地特有的物種都滅絕了。原產於南美洲的阿根廷蟻是亞熱帶,溫帶,包括地中海地區,南非、澳大利亞、百慕大、美國南部等地最主要的害蟲。它們既進攻無脊椎動物也進攻脊椎動物。阿根廷蟻也來到了夏威夷,並成為高原地區的主要害蟲。

食性特點

食人蟻的食性極雜,從地面上的各種動植物、到枯枝腐肉幾乎無所不吃。在北非尼羅河流域,生活着一種長近1厘米的黑螞蟻,別看它們貌不驚人,卻有着一副大胃口,無論多大個的人或獸類,都在它們的獵取範圍之內。這種螞蟻因此也被當地人稱為「食人蟻」。

當一個黑蟻群發現了一頭野牛的屍體,就會從四面八方湧上來。幾十分鐘後當蟻群散去,你能見到的,就只剩一具白慘慘的骨骸了。

而當老虎獅子等大型食肉動物,甚至包括人,一旦遭遇到這種蟻群,如果反應不及有時同樣會遭遇厄運。

小小黑蟻,之所以能在非洲大地上橫行無忌,靠的就是「蟻多勢眾」。然而,這種黑蟻卻有個致命的弱點:它們不會挖洞穴居,只能在陸地上生活。

於是,旱季的非洲大陸上常常燃起的草原大火便成了它們的滅頂天敵。

但黑蟻們自有避火的妙法:當它們感知野火即將燒來時,不會游泳的黑蟻會鋪天蓋地爬向河邊,迅速地背向里腿朝外一個抱一個,一層疊一層,匯聚成一個個籃球大小的蟻團向河水滾去。在被火光映紅的河面上,億萬條蟻腿變成了槳,劃着難以計數的蟻團向對岸滾動,而外層的黑蟻會被湍急的水流淹死,蟻團也越來越小,等到了對岸,有的只剩下壘球大小……

上岸後它們則會迅速散開,然後排列好隊伍尋找聚集地,重新開始新一輪的生息繁衍。

黑蟻的群體雖然龐大,紀律卻相當嚴明:進食時,當一隻黑蟻咬到一口食物會快速離開把位置讓給後者;大隊進發時,排頭和斷後總是最強壯的黑蟻,對老弱病殘者總有兩隻以上黑蟻抬着前進;當「先頭部隊」遇到危險或障礙,它們會迅速相互傳遞信息,立即掉頭,幾分鐘就能夠排尾變排頭從而迅速逃離險境。

能夠在複雜多變的非洲大陸上生存並壯大,黑蟻只能依靠集體,它們的一生緊緊地附着在集體之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不論在個頭上還是生物特性上,人和螞蟻之間似乎根本就沒有可比之處,可是,在是否能牢牢抱成一團,是否能將這種「抱團」精神貫徹始終方面,人有時候似乎還不及螞蟻。

面對悍匪,即使有最先進的槍炮,也難免被敵人擾亂軍心最終導致人心的渙散,而看起來不起眼的螞蟻,卻始終保持一致。為了生存,人與螞蟻所作的選擇,往往相反。

一般來說,人比其他生物多了更多的主動性,他(她)可以更容易地適應、改造周遭的環境。我們在前面提到的那個故事,就暗含了這個道理。

那些可憐的農民,出於對土地、對糧食、對生活的珍惜,選擇了與馬賊妥協。即便那四個單槍匹馬的馬賊並沒有足以撼動成千上萬人的力量。可是,一句惡毒的威脅卻解除了屯子裡那麼多人的防衛,這並不是一種奇蹟,其實是一種心理戰術:攻心為上,各個擊破。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