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馬鹿塘鄉,有兩個高山小湖,據傳過去常有成群的馬鹿來此飲水,故名馬鹿塘。清代屬半果馬,民國時期屬鎮康鄉,1950年屬鎮康鄉,1951年至1952年屬第四區,1953年至1970年屬大松樹區,1971年從大松樹劃出成立公社,1984年公社改區,1988年區改鄉。全鄉年平均氣溫10.4℃,年平均降水量1270.6毫米。[1]

中文名稱: 馬鹿塘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中國雲南

電話區號: 0871

郵政區碼: 651511

地理位置: 祿勸縣北部

面 積: 222.2平方千米

人 口: 15317人(2017年)

車牌代碼: 雲A

別 稱: 有高山頂上丁字凹

目錄

概況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轄鄉。1953年屬大松樹區,1958年屬大松樹公社,1971年析置馬鹿塘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改鄉。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城108公里。面積222.2平方千米,人口15317人(2017年)。

撒(營盤)大(松樹)公路過境,金沙江自西向東從北緣流過。轄新槽、馬鹿塘、撒馬基、普福、石門坎、老木德、賒角、通龍、麻科作、普德10個行政村。農業主產燕麥、蕎子,盛產冬菜籽、白芸豆。

行政區劃

轄新槽、馬鹿塘、撒馬基、普福、石門坎、老木德、賒角、通龍、麻科作、普德10個行政村。

經濟概況

糧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冬麥、馬鈴薯、豆類;經濟作物以烤煙、花椒、華山松為主。2011年全鄉農業總產值完成6054萬元,財政收入完成58.6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84元,人均占有糧食446千克,畜牧業總產值2600萬元,各項存款餘額1041萬元,各項貸款額667.4萬元,全年完成優質水稻種植1215畝,玉米5000畝,「118」工程2000畝,實施加工型脫毒馬鈴薯基地建設2000畝,優質白芸豆1200畝,全年糧食總產898萬千克,種植烤煙1200畝,收購煙葉16.6萬千克,完成煙葉特產稅37萬元。推廣肉牛動精改良畜、禽良種繁育,加大疫病放治力度,全年生豬出欄23998頭,牛出欄1219頭,羊出欄10621隻,完成肉牛動精刻良1500頭。

全鄉10個村委會4976戶16085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8個村民小組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

全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壯大脫毒馬鈴薯、花椒、華山松、畜牧業和勞務輸出五大支柱產業,培育烤煙產業,積極推進科教興鄉戰略,實現全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11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6054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5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84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58.5萬元;畜牧業總產值2186萬元;各項存款餘額1189萬元,各項貸款額103.6萬元。

地理環境

馬鹿塘鄉政府就駐紮在馬鹿塘西北500米處老街子村,位於縣城西北部106公里處。東與則黑相接壤、南與撒營盤鎮毗鄰、西接皎西鄉、北至大松樹鄉、與四川匯東縣隔江相望。鄉政府所在地海拔2750米,是昆明市海拔最高的鄉鎮,全鄉有國土面積222.2平方千米。鄉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高山頂上丁字凹」之稱。村落多居住在緩坡和凹地,境內高山巍峨,南有海拔3148米的興發山和3094米的大團包山,西有海拔3153米的尖老包山,北有21條縱橫逶迤的大小山脈,最高點風帽嶺海拔3301米,最低點羅嘎支海拔803米。除撒馬基、普福兩個村委會分布有金沙江河谷地帶外,其餘村委會均處於高寒山區。

人口民族

全鄉轄10個村委會,境內居住着漢、彝、苗、僳僳、壯、傣6個民族,常住人口15317人(2017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