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魏書·寇贊傳出自於《魏書》,此史由北齊魏收撰,是一本紀傳體史書,內容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124卷,其中本紀12卷,列傳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為上、下,或上、中、下3卷,實共130卷。[1]

目錄

原文

寇贊,字奉國,上穀人,因難徙馮翊萬年。父修之,字延期,苻堅東萊太守。贊弟謙之有道術,世祖敬重之,故追贈修之安西將軍、秦州刺史、馮翊公,賜命服,諡曰哀公,詔秦雍二州為立碑於墓,又贈修之母為馮翊夫人。 及宗從追贈太守、縣令、侯、子、男者十六人,其臨民者七郡、五縣。

贊少以清素知名,身長八尺,姿容嚴嶷,非禮不動。苻堅僕射韋華,州里高達,雖年時有異,恆以風味相待。華為馮翊大守,召為功曹,後除襄邑令。姚泓滅,秦雍人千有餘家推贊為主,歸順。拜妥遠將軍、魏郡太守。其後,秦雍之民來奔河南、滎陽、河內者戶至萬數。拜贊安遠將軍、南雍州刺史、軹縣侯,治於洛陽,立雍州之郡縣以撫之。由是流民繦負自遠而至三倍於前賜贊爵河南公加安南將軍領護南蠻校尉仍刺史分洛豫二州之僑郡以益之雖位高爵重接待不倦。

初,贊之未貴也,嘗從相者唐文相。文曰:「君額上黑子入幘,位當至方伯封公。」及貴也,文以民禮拜謁,仍曰:「明公憶民疇昔之言乎?爾日但知公當貴,然不能自知得為州民也。」贊曰:「往時卿言杜瓊不得官長,人咸謂不然。及瓊被選為盩啡令,卿猶言相中不見,而瓊果以暴疾,未拜而終。吾常以卿言瓊之驗,亦復不息此望也。」乃賜文衣服、良馬。贊在州十七年,甚獲公私之譽,年老表求致仕。真君九年卒,年八十六。遣令薄葬,斂以時服。世祖悼惜之,諡日宣穆。

譯文

寇贊,字奉國,上穀人,因為遭災而遷徙到馮翊的萬年。父親寇修之,字廷期,任苻堅的東萊太守。寇贊之弟寇謙,會道術,太武帝對他很敬重,所以追贈寇修之為安西將軍、秦州刺史、馮翊公,賜給朝服,諡號「哀公」。下詔秦、雍二州為他立碑修基,另外贈寇修之的母親為馮翊夫人,連堂叔伯等親戚被追贈為太守、縣令、侯、子、男的 有十六人,就職者在七個郡、五個縣。

寇贊年輕時就因為清秀整潔聞名於世。他身高八尺,姿態儀容莊嚴,不合於禮的不做。苻堅的僕射官韋華,是州中鄉里的高明顯貴之人,雖然與寇贊年齡懸殊,但一直以趣味相投的朋友對待。韋華任馮翊太守,召他作功曹,後來又任襄邑縣令。姚泓滅亡後,秦、雍兩地人千餘家推舉寇贊為首領,投奔魏。官拜為妥遠將軍、河南郡太守。在這之後,秦、雍的百姓遷居到河南、滎陽、河內的,有萬餘戶之多,寇贊又官拜南雍州刺史、軹縣侯。治理洛陽,設置雍州的郡縣安置那些流民。由於這個措施,流民帶着行李,從遠處而來,比以前多出數倍。皇上賜寇贊晉爵為河南公,加安南將軍,領南蠻校尉,仍為刺史,並分給他洛豫二州的一些移民僑居的郡。寇贊雖然官職很高爵位顯貴,但仍不知疲倦地接待流民。

以前,寇贊沒有成為顯貴時,曾經讓相士唐文看相。唐文道:「您額上有顆黑痣被頭巾包住,應當官至地方長官而爵至封公。」等到他顯貴後,唐文以百姓的身份拜謁寇贊,於是說:「明公記得起我過去的話嗎?那時只知道你將會顯貴,然而不能知道自己能做你的州民。」寇贊說:「過去您說杜瓊做不了官,人人都不以為然。直到杜瓊被任 命為盩啡縣令,您仍說相中了但還未顯現,果然杜瓊由於得了暴病,尚未就任就死了。我一直因為您說杜瓊之事靈驗,所以也從來沒有放棄這個希望。」於是送給唐文衣服和良馬。寇贊任州官十七年,得到官方和百姓們的十分讚譽。年老後,上奏表請求辭官回家。真君九年去世,終年八十六歲。遺言喪事從簡,入殮時只穿平時穿的普通衣服。太武帝哀悼惋惜他,諡號為宣穆。 [2]

作者簡介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名佛助,鉅鹿郡下曲陽縣(今河北省晉州市)人 ,南北朝時期北齊大臣,文學家、史學家,北魏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子。 機警敏捷,頗有文采,與溫子升邢邵並稱「北地三才子」。 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受命撰寫北魏歷史,聯合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乾等人,博總斟酌,撰成《魏書》一百三十篇,書成之後,眾口喧嚷,指為「穢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後人輯有《魏特進集》存世。[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