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鮮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鮮卑漢語拼音:Xiānbēi;上古漢語擬音:*Sr-pe),祖先是古代西伯利亞遊牧民族東胡(一說山戎),其先祖有源自蒙古族與或通古斯兩種說法,現代學者一般支持鮮卑分支自原始蒙古族的理論。漢朝時期,匈奴以東的遊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頓單于擊敗後,退居烏桓山和鮮卑山,成為烏桓和鮮卑二族。鮮卑主要活動於今赤峰市內蒙古東部阿魯科爾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遼寧西北部。

2世紀時鮮卑國占據匈奴國領地,稱雄塞北[1]。4世紀西晉滅亡後,鮮卑陸續在今天的中國北方建立前燕代國後燕、西燕、西秦、南涼、南燕北魏等國,而漠北則由鮮卑別支柔然稱霸。439年北魏統一北方,之後時常與柔然發生衝突。而後北魏經歷六鎮之亂後分裂成東魏西魏,東魏、西魏隨後也分別被北齊北周所篡。最後北周統一華北,於581年因楊堅篡位而亡。稱霸塞北的柔然汗國也於552年為突厥汗國所滅。於五胡十六國時期在青海建立的鮮卑別支吐谷渾汗國則維持到663年為吐蕃所滅。

名稱及起源

後漢書》記載稱,冒頓單于領導下的匈奴擊潰東胡後,東胡的一支逃到遼東塞外,居於鮮卑山,因山名而得族名「鮮卑」。大鮮卑山的位置不詳,現代學者認為可能是指大興安嶺北面。

鮮卑的原意有吉祥與神獸的意義,現在學者認為即是指馴鹿

「西伯利亞」的名稱有可能來自「鮮卑利亞」[2]

傳說

鮮卑確實的起源時間不詳。在《楚辭》中,曾稱讚細腰女子,如同鮮卑人,因此在西漢時,漢人就已知道有鮮卑人的存在。

東漢及三國時期

東漢初年,鮮卑、烏桓諸部落原本附屬於匈奴國。竇憲聯合北方各遊牧部落,擊破北匈奴,北匈奴朝西北遁去,鮮卑部落入主蒙古高原。而匈奴餘部還有大約十餘萬部落,皆跟隨自稱鮮卑,自此鮮卑開始興起。

東漢末葉,檀石槐為首領,指揮各位領袖。鮮卑在檀石槐領導下,多次擄掠、殺掠東漢的幽州并州涼州邊境諸郡。177年,漢朝三路出擊反攻:夏育從高柳(今山西陽高),田晏從雲中,臧旻率南匈奴單于從雁門,「各將萬騎,三道出塞二千餘里」,結果漢軍慘敗,死者十之七八。其後不久(181年),檀石槐逝世,一時無一位能指揮各領袖;鮮卑暫時衰落。另一方面(190年),遼西郡的烏桓大人蹋頓開始指揮烏桓各領袖。蹋頓下的烏桓更接受割據軍閥袁紹的聯絡;聯合下的聲勢浩大,但亦埋下禍根。東漢末年,袁紹被軍閥曹操擊敗後,烏桓亦在曹操征伐之後衰落;鮮卑再次崛起填補。鮮卑首領軻比能兼併了檀石槐的孫步度根的勢力。236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殺死軻比能,立其弟為首領。這段時期為鮮卑的古典時期,《三國志》「烏丸鮮卑東夷傳」中有述。

視頻

鮮卑 相關視頻

鮮卑族是五胡中亂華最甚的一支,他們堅稱自己是炎黃子孫
鮮卑族現在是什麼族我們了解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