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鰻鱺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鰻鱺魚
man li yu

中文學名:鰻鱺魚

門:脊索動物門

綱:魚綱

目:鰻鱺目

科:鰻鱺科

屬:鰻鱺屬

鰻鱺魚,體細長,前部呈圓筒形,後部稍側扁。體長約40厘米左右。頭長而尖。吻部尖而平扁。眼小,位於頭的前郎。眼間隔寬,約等於吻長。鼻孔每側2個,後鼻孔接近眼的前方,前鼻孔成小管狀,位於吻端的兩側。[1]

形態特徵

體細長,前部呈圓筒形,後部稍側扁。體長約40厘米左右。頭長而尖。吻部尖而平扁。眼小,位於頭的前郎。眼間隔寬,約等於吻長。鼻孔每側2個,後鼻孔接近眼的前方,前鼻孔成小管狀,位於吻端的兩側。口大而闊,口角達於眼的後緣。下頜較上頜略長,唇厚,上下頜及犁骨均具細齒。鰓孔小,位於胸鰭基部的前方。側線完全,鱗細小而長,隱藏於表皮內。體表多粘液體。背鰭長而低,起點距臀鰭較距鰓孔為近。臀鰭長而低,起點緊接於肛門的後方。胸鰭近圓形,無腹鰭,尾鰭短,和背鰭及臀鰭相連。體背部灰黑色,側上緣微綠,腹部白色。

生活在江河和湖泊中。到一定年齡,於秋天入海產卵。食物以小魚、蟹、蝦,蚯蚓及水生昆蟲等為主。分布長江、閩江、珠江流域及海南島

本動物的骨(鰻鱺魚骨)、血(鰻鱺魚血)、脂肪(鰻鱺魚膏)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長環境

為降河性回遊魚類,平時棲息於江河、湖泊、池塘的土穴、石縫內。以小魚、蟹、蝦、螺、蜆、蚯蚓、沙蠶及水生昆蟲等為食。晝伏夜出,能游上陸地以皮膚呼吸。雄魚常在河口生長;雌魚在江河等淡水中成長。生長育肥期5-8年。親魚在秋末冬初,於江口相互纏繞成鰻球,隨流出海進行降河產卵回遊。0.5kg重的雌鰻懷卵量為70餘萬粒。受精卵具油球,半浮性,在22-27℃時經36h孵化出膜,最初為葉狀幼體,柳葉狀,體透明,以海洋浮游生物為食,2-3年後長至7-8cm左右時,成為鰻線。3-4月間成群進入江河。我國沿海及江、湖均有分布。

藥理作用

1、對血脂和血液粘度的影響:顯著降低大鼠全血粘度和血漿粘度。 2、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增強免疫功能。 3、毒性:血清有毒。

視頻

上海海洋水族館 尾巴挖洞的鰻魚和海馬及刀片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