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家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家駟
黃家駟
出生 (1906-07-14) 1906年7月14日(117歲)
江西玉山
逝世 1984年5月14日(1984-05-14)(77歲)
國籍 中國
職業 胸外科學家

黃家駟(1906.7.14-1984.5.14),漢族,出生於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是中國著名的胸心外科學家、醫學教育學,中國科學院院士[1]

1933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院,而後分別在上海醫學院工作和美國密執安大學留學工作,回國後創建了中國醫科大學並且一直從事醫學教育工作[2]

生前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醫學科學院名譽院長,中國首都醫科大學名譽校長,是一、二、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黃家駟晚年還不遺餘力地投身於開拓中國還處於萌芽狀態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為這門邊緣學科的建立和發展做了大量工作,是中國心胸外科學和生物學工程學的奠基人之一[3]

人物生平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7月14日),黃家駟出生於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縣城的一個封建的書香門第家庭。

中華民國八年(1919年),五四運動將反封建思想帶到玉山,黃家駟離開玉山進入南昌小學堂學習。

中華民國十年(1921年)春,順利考入南開中學初中二年級,與曹禺等同窗攻讀。

中華民國十四年(1925年),「五卅」慘案爆發,他和同學們激於義憤,衝破協和的禁令走上街頭遊行示威的行列。

中華民國十七年(1928年),黃家駟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北京協和醫院本科學習。

中華民國十九年(1930年),獲得燕京大學理科學士學位。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日軍進逼長城古北口,他參加協和醫療隊,奔赴熱河前線。

中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來滬執教於國立上海醫學院。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擔任上海醫學院主治醫師,同年"八一三"事變發生,他勇挑國立上海醫學院醫療隊副隊長的重任赴無錫籌建傷兵醫院。上海淪陷後,他不甘當亡國奴,毅然暫別妻兒,隻身隨上醫內遷昆明、重慶,艱苦辦學。

中華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晉升為外科講師。194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清華大學官費留美,是20個名額中唯一的醫學專業的留學生。

中華民國三十年(1941年),黃家駟來到美國密執安大學跟隨歐美胸腔外科專門化的創始人約翰·亞歷山大學習。他基礎紮實,在導師指引下較快掌握胸外科技術。

中華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醫學院研修胸腔外科,獲美國外科專家和外科學碩士兩項證書,為美國胸腔外科學會創始委員、美國亞歷山大胸腔外科學會會員和國際外科學會會員,名列美國《世界名人錄》。留美期間,他還擔任密執安大學中國留學生會主席,每兩周組織一次中國建設討論會,立志學好本領,報效祖國。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德、日法西斯相繼覆滅。他不為美國優裕待遇所動,持美國外科專家和外科學碩士兩個證書回到祖國,決心為開創中國的胸外科事業披荊斬棘。他迫不及待搭乘太平洋上第一班通航的美軍運輸機回國。三天三夜的顛簸飛行,在印度轉機時行李丟失,但完整無缺地帶回整套開展胸外科手術的器械設備。回國任上海醫學院教授。到了上海,他一面在上海醫學院執教,一面在附屬中山醫院和中國紅十字會第一醫院(今華山醫院)從事胸外科的創建工作。不久即開展了肺結核、肺化膿性感染、食管腫瘤和先天性心臟血管畸形等胸外科手術,他還幫助澄衷療養院(現上海市第一肺科醫院)、國防醫學院(現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開展胸外科的業務。當時不少人勸他聯合開業,增加點收入。他笑笑說,"我感興趣的是當一名好教師、當一名好的胸外科醫師"。他利用帶回國的手術器械,較早地在國內開展各種類型的肺切除術、食管切除術、動脈導管結紮術和心包切除術等。 解放後不久,他被評為民主教授,出席陳毅市長召開的座談會,被選為上海紅十字會醫院工會主席和上海市醫務工會副主席。同時被聘為上海醫學院臨時管理委員會委員。

1950年,他出席了全國衛生會議和中華全會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同年冬朝鮮戰爭逼近鴨綠江,他帶頭報名參加上海市抗美援朝志願醫療手術隊奔赴東北前線,擔任總隊長兼第二大隊大隊長。年底,他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人親切接見[4]

1951年,任上海市首批抗美援朝志願醫療手術總隊長,率320人赴東北治療志願軍傷員,獲中央領導表揚。他在我國首先報告食管胃頸部吻合術,擴大根治範圍,減低了手術死亡率。

1952年,上海醫學院改組,更名為上海第一醫學院,他被任命為副院長兼中山醫院院長。

1955年,黃家駟應聘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學部委員。

 

1956年,黃家駟參加制訂全國1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同年他總結了對肺結核病施行外科瘺陷療法和切除療法l376例的經驗,組織上海市胸腔外科醫師進行學術交流,推廣提高。並上書衛生部,提出對肺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倡議聯合上醫、上海第二醫學院和南洋醫院的力量成立上海市胸科醫院.他組建了我國第一所心胸外科專科醫院--上海市胸科醫院,並擔任第一任院長。

1957年,黃家駟組建國內第一所胸腔外科專科醫院--上海市胸科醫院,任院長兼胸外科主任。並組織上海胸腔外科醫師總結千餘例肺切除術治療肺結核的臨床經驗,建立肺切除術操作常規,提出對肺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倡議。

1958年,調北京工作,先後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1960年,他首先研究支氣管成形術和心臟外科體外循環問題,結合當時條件曾對先天性心臟病動脈導管未閉的切斷縫合方法做了改進。這些均對當時我國胸腔外科的發展起到了指導和推動的作用。

1963年,醫科大學教學大樓落成,中國醫科大學己擁有27個教研室、212名專職教師的規模。

1965年,他在協和醫院完成首例針刺麻醉下胸外科手術,接着又完成高難度的針麻下外側切口全肺切除術。

1971年,黃家駟遵從周總理的指示,從幹校回京參加中國醫學科學院建院以來的工作總結。

1973年-1974年,赴日內瓦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大會,作報告介紹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的成就和現狀。

1976年,他在武漢主持了《外科學》的編審會議。

1977年,周總理逝世一周年,黃家駟含淚將親自完成的270萬字的《外科學》送入出版社,這一板書分為上下兩冊,外科學的知識得到極大的豐富。

1979年,在美國醫學會的第75屆醫學教育會議上,黃家駟榮獲世界傑出醫學教育家榮譽獎,同年回到密執安大學並拜訪了導師亞歷山大教授夫人,接受了其1952年頒發的美國胸外科專家委員會創始委員證書。

1982年,黃家駟由於動脈硬化,下肢缺血,發生間歇性跛行。在檢查醫院醞釀治療方案期間,他一直堅持工作。   1983年,他退居二線,組織編寫了《外科學》的第四版--《黃家駟外科學》。

1984年,他不顧病後體弱,埋頭工作。他主編《外科學》要大量充實內容,再版將成為大型外科參考書。他日以繼夜查閱文獻,先寫成《胸部損傷》一章作為藍本,趕在5月份全國政協會議期間召開《外科學》編委會討論第四版的編寫計劃。5月13日他出席了全國政協會議,5月14日主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會,在赴會途中因心臟病復發與世長辭,終年78歲。

主要著作

  • 軍陣外科學 主譯自E,A,Graham等,華東醫務生活社 1951
  • 胸部外科學 譯自蘇安且拉娃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54
  • 外科學各論(主編) 1960 人民衛生出版社
  • 外科學第二版(主編) 1964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72年修改後重版再印
  • 外科學第三版(主編) 1979 人民衛生出版社
  • 外科學第四版(即黃家馴外科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 醫學百科全書胸心外科學分卷部分條目(副主編) 上海科技出版社
  • 人工心臟輔助循環 主譯自helix,dJnger 人民衛生出版社
  • 農村醫學(新泉醫學班教材) 1965,12. 人民衛生出版社
  • 農村衛生員課本(試行本) 11966·2 人民衛生出版社

主要成就

民國34年(1945年)首先在上海創建胸腔外科,施行手術,並協助中美醫院、澄衷肺病療養院等開展胸腔外科手術。1951年首創食管胃頸部吻合術,擴大根治範圍,降低手術死亡率。

  • 1957年組建國內第一所胸腔外科專科醫院——上海市胸科醫院,並組織上海胸腔外科醫師總結千餘例肺切除術治療肺結核的臨床經驗,建立肺切除術操作常規,提出對肺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倡議。
  • 1960年對支氣管成形術和心臟外科體外循環進行研究,改進先天性心臟病動脈導管未閉的切斷縫合方法。
  • 1959年,創建國內第一所八年制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

 

黃氏治學嚴謹,誨人不倦,學生遍及全國,國內一些知名的胸腔外科專家都得到他的指導和培養[5]

人物評價

上饒日報:他在半個世紀的醫學生涯里,用自己精湛的醫學技術,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救死扶傷,艱苦奮鬥,為我國的醫學科學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也給後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中國醫學教育家吳階平:黃家駟有一種對待事業的韌性,認準了的工作,他是敢于堅持到底的。

中國醫學家石美鑫:師道垂世,永誌不忘。

科學出版社特聘編審黃文昆:文革"中,他因"復辟舊協和"挨批;過後,他竭盡全力於醫大的復校和老三屆學生的成長,回爐、招研以及放寬考研的年齡限制等,以及後來開展國際交往、學術交流,送出去、請進來,不知默默做了多少工作,言行輕描淡寫,從不張揚,辦的都是實事,毫無虛榮。對學生和同事、朋友,他都是盡其所能,有求必應。這是我們在家裡長年目睹的[6]

個人榮譽

  • 1979年,黃家駟獲得世界傑出醫學教育家榮譽獎
  • 1981年,載入「世界名人錄」,並被授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榮譽市民」稱號。
  • 1988年,黃家駟死後被中國醫學會授予「胸心血管外科科學進步貢獻獎」。
  • 曾任蘇聯印度醫學科學院院士和委員,中國科學院主席團成員、學部委員(院士),國家科委醫學組副組長、生物醫學工程組組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明評選委員會副主任,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華外科學會會長,中華醫學教育學會副理事長及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還被推選為全國第一、二、三、四屆人大代表,全國第五、六屆政協委員,同時也是美國胸外科委員會創始人之一,也是蘇聯醫學科學院院士。

家庭成員

關係 姓名 簡介
母親 謝玉虹
妻子 徐春棣 北京協和醫院醫生
兒子 黃文昆 文物出版社編輯、科學出版社特聘編審、敦煌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女兒 黃文美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工作

黃家駟公園

江西玉山城內,有一處綠草茵茵、樹木蔥蘢的所在。這裡,矗立着我國著名醫學家、醫學教育家黃家駟先生的雕像。他以近代知識分子特有的那種睿智與深沉,默默關注着人世間的安康、幸福。在雕像前肅立瞻仰的人們會告訴你,這座公園叫做「黃家駟公園」。家鄉父老把對這位醫學大家的崇敬和追思濃縮為一種樸素的情懷[7]

這座為紀念黃家駟而設立的公園,同時也是玉山縣人民醫院的後花園。相信黃家駟一定很滿意後人的安排——即便故去多年,他依然能置身自己最熟悉的環境之中,與自己最熱愛的病人相守相依。

視頻

黃家駟紀念館開館

黃家駟親屬黃文昆一行來玉山縣參觀考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