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搜尋結果

前往: 導覽搜尋
  •           《西京賦》為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張衡作,與《東京賦》合稱《二京賦》。《西京賦》描述了長安的繁華,諷刺了社會的奢靡風氣,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 《西京賦》是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張衡所作。作品中描述了長安的繁華,諷刺了社會的奢靡風氣,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
    3 KB (560 個字) - 2021年8月28日 (六) 21:30
  • 禰衡 (分類 東漢文學家)
    禰衡(173-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東臨邑)人(《山東通志》載禰衡為今樂陵人)。東漢末年名士,文學家。與孔融等人親善。他自幼聰穎好學,過目成誦,成年後尤顯博學多識,才華橫溢。因恃才傲物,出言不遜,終為黃祖所殺,終年26歲(《三國演義》中為24歲)。 禰衡性格剛直高傲,少時就有文采和
    7 KB (1,831 個字) - 2020年3月13日 (五) 17:52
  • 班昭(約45年?-約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東漢文學家,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擅長作賦,以《東征賦》、《上鄧太后疏》等作品較為出名,l每次有珍寶獻上,皇帝都會讓她來寫;她也擅長寫散文,兩次上疏,一次幫兄長班超請求回國,一次勸太后讓人辭官回鄉,都成功地感動了對方。由此可見班昭文采不凡,不過真正能
    7 KB (1,604 個字) - 2022年8月25日 (四) 12:01
  • 孔融讓梨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是中國古代東漢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最早見於宋朝范曄所著《後漢書》。 《三字經》中的「融四歲,能讓梨」就是出於這個故事。 孔融,字
    4 KB (942 個字) - 2020年2月8日 (六) 10:56
  • 《楚辭章句》是《楚辭》的注本,東漢文學家王逸注。《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原為十六卷,王逸增入己作《九思》一卷,改編為十七卷。作品中對《楚辭》各篇作了文字註解,記述了各篇的創作由來和作者經歷,是《楚辭》最早的完整注本。他評價《離騷》"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 《楚辭》是總集名,西
    10 KB (2,602 個字) - 2021年1月24日 (日) 14:50
  • 為哀悼屈原而作。明人輯有《王叔師集》。 1 人物專題 2 基本信息 3 人物介紹 4 人物作品 5 作品介紹 6 史書記載 7 參考資料 東漢文學家——王逸、王延壽父子 東漢著名文學家王逸簡介 楚辭章句九思東漢王逸漢賦經典版 王逸,字叔師,南郡宜城(今湖北襄陽宜城縣)人。東漢著名文學家。
    6 KB (947 個字) - 2021年3月23日 (二) 20:59
  • 《登樓賦》是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王粲的作品。這篇賦主要抒寫作者生逢亂世、長期客居他鄉、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產生思鄉、懷國之情和懷才不遇之憂,表現了作者對動亂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家和平統一的希望,也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心情。 作品結構完整,語言平易雋永,寫景抒情融為一體,用事感懷自然渾成
    3 KB (772 個字) - 2022年8月6日 (六) 22:10
  • 梁竦(23年—83年),字叔敬,安定烏氏(今甘肅平涼縣)人。東漢文學家、易學家,九江太守梁統之子,漢和帝外祖父。 少學《易經》,二十歲即能授人。後因其兄梁松犯法,與弟梁恭同徙到九真,到湘江一帶,嘆伍子胥、屈原以無罪身死,寫《悼騷賦》。 漢明帝時,還鄉後,閉門不出,以讀書著述為娛,作《七序》數篇。
    6 KB (1,360 個字) - 2021年1月7日 (四) 11:22
  •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故步自封"由"故步"及"自封"二語組合而成。"故步"見於《漢書·卷一○○·敘傳上》。內容是在敘述東漢文學家班彪小時跟着堂哥班嗣求學。班嗣家中藏書很多,許多人都來他家借書。班嗣雖然也修習儒學,但較喜歡老莊的學說,認為老莊學說崇尚自然澹泊,不追逐世俗看重的
    3 KB (658 個字) - 2020年6月15日 (一) 15:13
  • 同時代的王筠,即得到沈約多次贈書,成為藏書界之美談。儘管史乘所載,仍顯粗略,但沈約的藏書理念,在隻言片語中闡發得還是比較清晰的。首先,沈約繼承了東漢文學家蔡邕關於圖書藏用的理念,不獨藏書之私藏,且致力於藏書為人才所用,為社會所用。其次,提出了藏書「遇賢者與之」的思想。沈約鑑於古往今來藏書家子孫失書、
    12 KB (3,264 個字) - 2021年10月31日 (日) 20:04
  • 「滄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便遠去了,不再同屈原說話。 《漁父》的寫作背景,按司馬遷本傳和東漢文學家王逸的說法,大約是在楚頃襄王執政時期,屈原遭到流放,政治上遭到重大打擊,個人和楚國面臨着厄運的情況下,詩人心情憂憤苦悶,來到汨羅江畔,邊行邊吟而成
    11 KB (2,727 個字) - 2020年6月30日 (二) 20:43
  • 九思·悼亂《九思·悼亂》是東漢文學家王逸創作的一首詩。此詩為戰國詩人屈原代言。詩一開始就從「亂」入手,描寫了自然界群獸並存、是非倒置的混亂場景;接着又寫賢良之人被逐而佞人得寵的黑暗朝政;隨後寫想要隱居卻滿目怪獸惡鳥,生存受到威脅的恐怖情景;最後寫主人公弧身一人,知音難覓又陷入困境,最終發現自己最眷戀
    7 KB (1,925 個字) - 2022年2月26日 (六) 15:48
  • 《翠鳥詩》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的詩。蔡邕是漢代最後一位辭賦大家。其所作賦絕大多數為小賦,取材多樣,切近生活,語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於世態人情,很有藝術的感染力。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一說為河南尉氏縣 、也有說法為河南杞縣 )人。 東漢時期名臣,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2 KB (337 個字) - 2023年6月30日 (五) 14:43
  • 《五靈頌》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的詩。蔡邕是漢代最後一位辭賦大家。其所作賦絕大多數為小賦,取材多樣,切近生活,語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於世態人情,很有藝術的感染力。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一說為河南尉氏縣 、也有說法為河南杞縣 )人。 東漢時期名臣,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2 KB (333 個字) - 2023年6月30日 (五) 15:38
  • 《初平詩》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的詩。蔡邕是漢代最後一位辭賦大家。其所作賦絕大多數為小賦,取材多樣,切近生活,語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於世態人情,很有藝術的感染力。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一說為河南尉氏縣 、也有說法為河南杞縣 )人。 東漢時期名臣,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2 KB (333 個字) - 2023年6月30日 (五) 15:39
  • 《答對元式詩》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的詩。蔡邕是漢代最後一位辭賦大家。其所作賦絕大多數為小賦,取材多樣,切近生活,語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於世態人情,很有藝術的感染力。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一說為河南尉氏縣 、也有說法為河南杞縣 )人。 東漢時期名臣,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2 KB (341 個字) - 2023年6月30日 (五) 15:19
  • 《閒里》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的詩。蔡邕是漢代最後一位辭賦大家。其所作賦絕大多數為小賦,取材多樣,切近生活,語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於世態人情,很有藝術的感染力。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一說為河南尉氏縣 、也有說法為河南杞縣 )人。 東漢時期名臣,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2 KB (335 個字) - 2023年6月30日 (五) 15:05
  • 《酸棗令劉熊碑詩 其二》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的詩。蔡邕是漢代最後一位辭賦大家。其所作賦絕大多數為小賦,取材多樣,切近生活,語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於世態人情,很有藝術的感染力。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一說為河南尉氏縣 、也有說法為河南杞縣 )人。 東漢時期名臣,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3 KB (346 個字) - 2023年6月30日 (五) 15:34
  • 《酸棗令劉熊碑詩 其一》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的詩。蔡邕是漢代最後一位辭賦大家。其所作賦絕大多數為小賦,取材多樣,切近生活,語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於世態人情,很有藝術的感染力。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一說為河南尉氏縣 、也有說法為河南杞縣 )人。 東漢時期名臣,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3 KB (349 個字) - 2023年6月30日 (五) 11:10
  • 《酸棗令劉熊碑詩 其三》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的詩。蔡邕是漢代最後一位辭賦大家。其所作賦絕大多數為小賦,取材多樣,切近生活,語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於世態人情,很有藝術的感染力。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一說為河南尉氏縣 、也有說法為河南杞縣 )人。 東漢時期名臣,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3 KB (349 個字) - 2023年6月30日 (五) 15:15

檢視(前 20 筆 | 後 20 筆)(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