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搜尋結果

前往: 導覽搜尋
  • 壤人」、「遼東三韓人」 。 元朝時在遼陽設置遼陽行省,管轄今中國東北、外東北、朝鮮半島東北部以及濟州島等。 明朝時,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一起屬於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遼東半島以北設置奴兒干都司,管轄包括黑龍江省和烏蘇里江在內的土地。 清朝時,為保護滿族固有習俗和本民族利益而禁止或限制漢人在東北地區活動,北
    4 KB (939 個字) - 2022年8月14日 (日) 09:18
  •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王運熙.中國文學批評通史明代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明故承事郎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都事靜庵王公墓志銘》  中央電視台《中華文明行系列節目·走進太倉》2007年 蘇州市旅遊局.蘇州旅遊·弇山園.蘇州:蘇州市旅遊局,2009:74
    34 KB (9,234 個字) - 2020年10月6日 (二) 00:00
  • 市境屬京東東路,青、濰、密3州。 市境當時屬山東東路,置益都府及濰、密2州。 市境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 市境置青州府、萊州府2府,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 市境為青州府、萊州府、沂州府3府所轄,屬山東省。 市境內當時的濰縣、昌邑、高密、益都、壽光、昌樂、臨朐、安丘、諸城9縣屬膠東道(駐煙臺)。
    26 KB (7,788 個字) - 2023年3月25日 (六) 21:22
  • 理問所:理問一人,從六品。副理問一人,從七品(康熙三十八年裁)。 庫大使一人,正八品。 倉大使一人,從九品。 寶源局大使一人,正九品(康熙三十八年裁)。 山東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門駐濟南府。 下轄六府、十五州、八十九縣。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門駐太原府。 下轄六府、三直隸州、十六州、九十六縣。 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12 KB (3,331 個字) - 2021年5月29日 (六) 14:25
  • 屬宋州。 唐代,境內屬河南道。 五代十國時期,境域分屬曹州、濮州、鄆州、宋州、單州。 北宋,境內初屬京東路。元代屬中書省。 明代,境內大部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所轄的兗州府,西部和北部各有一部分,個別屬京師大名府和山東布政使司 所轄的東昌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因水患將曹州遷徙安陵鎮(今牡丹區大黃集鎮安陵集),次年又遷至盤
    56 KB (14,893 個字) - 2021年2月25日 (四) 22:46
  • ,濮州所轄的朝城縣、觀城縣、范縣被廢,不久即復置。至此,莘縣直屬東昌府,朝城縣、觀城縣、范縣屬東昌府濮州。洪武九年(1376年),山東行省改為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東昌府屬之。 [20]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一說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范縣舊縣城因水患遷至古城(今莘縣古城鎮)。 清雍正七年
    33 KB (8,675 個字) - 2019年9月24日 (二) 14:57
  • 劉麗妃(1426年-1512年),中國古代明朝皇族女性,明英宗的麗妃。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濟寧州人。 劉麗妃父親劉林,母親陳氏。明宣宗宣德七年壬子(1432年)選侍入東宮,侍奉太子朱祁鎮。明英宗天順元年丁丑(1457年)被明英宗冊為麗妃。正德七年(1512年)六月廿一癸亥,麗妃劉氏薨,享年八十七歲,諡號
    3 KB (671 個字) - 2019年1月29日 (二) 23:58
  • 府莒州和濟寧府沂州:大半屬莒州沂水縣,東部直屬莒州,今青駝鎮東部及高里鄉直屬沂州,青駝鎮西部屬沂州費縣。洪武九年(1376年)山東行中書省改為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沂州於洪武五年(1372年)改屬濟南府,洪武七年(1374年)改屬青州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至明末屬兗州府。 清(1644~1911年
    40 KB (10,776 個字) - 2021年4月5日 (一) 10:39
  • 明太祖洪武時期,以太學生授禮科給事中,後調任都督府斷事曾經審理疑案,並迅速破案。明太祖十分高興,賜其表字為「鼎石」。建文初年,鐵鉉為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參政。李景隆率軍北伐燕王朱棣時,鐵鉉督送軍餉,從未中斷。建文三年(1400年),李景隆兵敗白溝河,一人騎馬逃往德州,守城將士均望風而潰。鐵鉉與
    11 KB (2,661 個字) - 2019年9月24日 (二) 13:24
  • 4年元滅金,沂地此時歸元。1279年滅南宋,統一全中國,沂水縣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莒州。 明朝,明初因之。1376年(洪武九年),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 清朝,清初因之。1730年(雍正八年)改屬莒州,1734年(雍正十二年),改屬沂州府。 民國時期,1913年廢府設道,沂水縣屬岱南道。
    28 KB (8,155 個字) - 2022年9月21日 (三) 17:37
  • 宋仍舊。金改為滕州,屬兗州。元隸益都路。 明代,設鄒縣。洪武初隸濟寧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濟寧府降為州,兗卅升為府,鄒縣又隸兗州府。 清代,設鄒縣,隸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兗州府。 近、現代:1912年2月,廢府後鄒縣屬岱南道,1914年6月屬濟寧道,1925年屬兗濟道。1927年廢道後直屬山東省。 抗日戰爭中,
    23 KB (6,736 個字) - 2022年12月25日 (日) 21:02
  • 府莒州和濟寧府沂州:大半屬莒州沂水縣,東部直屬莒州,今青駝鎮東部及高里鄉直屬沂州,青駝鎮西部屬沂州費縣。洪武九年(1376年)山東行中書省改為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沂州於洪武五年(1372年)改屬濟南府,洪武七年(1374年)改屬青州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至明末屬兗州府。 清(1644~1911年
    25 KB (6,927 個字) - 2021年12月13日 (一) 17:23
  • 泗水、寧陽四個縣。 明初,嵫陽併入兗州。兗州轄三縣,隸屬濟寧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封其第十子朱檀為魯王,藩兗州,升兗州府,隸屬於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復置嵫陽縣為兗州府治所在地,轄濟寧、東平、曹、沂四州二十三縣。 清代仍設兗州府,治滋陽,隸屬山東省。據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版(兗州府志)記載,兗州府轄一州十三縣。
    49 KB (13,086 個字) - 2021年6月8日 (二) 19:11
  • 北開匯波門,並沿城挖護城河。此城一直保留到解放初期。據舊志載:濟南城周圍為十二里四十八丈,高三丈二尺,闊五丈。自洪武九年(1376年)起,濟南為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駐地,為當時山東之政治中心和首府。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封二子朱見為德王,在珍珠泉一帶營建德王府。成化二年(1466年)
    11 KB (3,090 個字) - 2020年9月30日 (三) 19:34
  • 寧海州屬之,隸屬山東行中書省。洪武六年(1373),萊州府降為萊州,萊州、登州直隸山東行中書省;洪武九年(1376),萊州、登州均升為府,隸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清初,登州府、萊州府各設海防道1員。康熙五年(1666),裁登州道入萊州道,稱登萊道(治所今掖縣),轄登州府、萊州府。康熙三十九年(1700
    6 KB (1,714 個字) - 2020年10月3日 (六) 20:46
  • 泗水、寧陽四個縣。 明初,嵫陽併入兗州。兗州轄三縣,隸屬濟寧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封其第十子朱檀為魯王,藩兗州,升兗州府,隸屬於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復置嵫陽縣為兗州府治所在地,轄濟寧、東平、曹、沂四州二十三縣。 清代仍設兗州府,治滋陽,隸屬山東省。據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版(兗州府志)記載,兗州府轄一州十三縣。
    47 KB (13,081 個字) - 2021年2月25日 (四) 14:01
  • 。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朝史書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 △山東 山東:禹貢青、徐及兗、豫四州之域。明置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清初因之。雍正二年,升濟南府之泰安、武定、濱,兗州府之濟寧、曹、沂等六州為直隸州。八年,濟寧州仍屬兗州府。十二年,升武定、沂二州為府,濱州改
    47 KB (12,643 個字) - 2021年9月2日 (四) 10:11
  • 屬宋州。 唐代,境內屬河南道。 五代十國時期,境域分屬曹州、濮州、鄆州、宋州、單州。 北宋,境內初屬京東路。 元代屬中書省。 明代,境內大部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所轄的兗州府,西部和北部各有一部分,個別屬京師大名府和山東布政使司所轄的東昌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因水患將曹州遷徙安陵鎮(今牡丹 區大
    55 KB (14,892 個字) - 2022年8月25日 (四)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