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搜尋結果

前往: 導覽搜尋
  •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分類 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理番同知移駐卑南,並加「撫民」二字,業務縮減為與台灣東部地區談判,稱台灣府南路撫民理番同知理番同知 臺灣府北路理番同知 臺灣府中路撫民理番同知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臺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6 KB (222 個字) - 2019年9月5日 (四) 11:50
  • 蔣鏞 (分類 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蔣鏞,中國清朝官員,字聲永,湖北黃梅縣人。 嘉慶七年(1802年)壬戌科進士。道光三年(1823年)任澎湖通判、道光九年(1829年)接替王衍慶,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2 KB (143 個字) - 2019年12月14日 (六) 21:45
  • 周璽,號琢堂,中國清朝官員,廣西臨桂縣人。 周璽為嘉慶四年(1799年)己未科進士。道光五年(1825年),接替杜紹祁,擔任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道光六年三月(1826年4月)署彰化縣知縣,四月因閩粵分類械鬥被議去職。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1 KB (115 個字) - 2020年3月8日 (日) 23:15
  • 鄧元資 (分類 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鄧元資(?-?),中國清朝官員,江西新城縣人。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進士,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以即用知縣代理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次年八月代理澎湖通判。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因丁憂去職。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國家圖書館,2003年12月,頁736 劉寧顏編,
    1,016位元組 (125 個字) - 2020年6月25日 (四) 09:17
  • 成城(1715年-?),字衛宗,號成山,浙江仁和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科進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擔任臺灣知府,後再擔任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身兼三職。 劉寧顏編,《重修臺灣省通志》,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1 KB (105 個字) - 2020年3月2日 (一) 14:58
  • 官員。 許鳳翔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進士。於咸豐四年(1854年)接替姚鴻擔任台灣府台灣縣知縣。八年(1858年)任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臺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782位元組 (101 個字) - 2020年3月3日 (二) 20:46
  • 戰爭爆發時,時任彰化縣知縣的王廷幹曾參與戰局,並於數場小型戰役中獲得勝利。後任嘉義縣知縣。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接替鄧元資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咸豐三年(1853年)王廷幹回任鳳山縣知縣一職,後因林恭動亂殉職。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2 KB (176 個字) - 2020年4月22日 (三) 19:25
  • 韓琮為舉人出身,初任建寧縣知縣。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初四(1764年11月26日),調任彰化縣知縣。乾隆三十三年五月(1768年)接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次年暫署鳳山縣事。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署任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 淡水廳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1 KB (127 個字) - 2020年3月2日 (一) 15:19
  • 兼福州糧捕處。次年陞澎湖通判,任內倡建文石書院,制訂學規,此外還編輯有《澎湖紀略》十二卷。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奉令接替李本楠擔任台灣府北路理番同知。該官職品等則為正五品,專司負責北台灣台灣原住民事務與漢人開墾番地之業務。 李鎮岩 (2008年1月). 《台灣的書院》. 遠足文化. pp
    2 KB (240 個字) - 2020年3月2日 (一) 15:23
  • 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1月16日,因臺灣府知府取締天地會,逮捕天地會領袖林爽文之叔伯,林爽文遂率軍劫獄反抗,號稱50萬眾響應,2日後(1月18日)攻下彰化市,殺臺灣知府孫景燧、理番同知、北路協副協等人,進駐彰化縣。1月20日,北路的王作、李同等人率眾響應爽文,向北攻下竹塹(今新竹市),殺淡水同知程峻。隨後,林爽文建號「順天」,往
    9 KB (1,177 個字) - 2020年5月16日 (六) 08:14
  • 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分類 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理番同知移駐卑南,並加「撫民」二字,業務縮減為與台灣東部地區談判,稱台灣府南路撫民理番同知理番同知 臺灣府北路理番同知 臺灣府中路撫民理番同知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臺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6 KB (222 個字) - 2018年12月13日 (四) 13:24
  • 人。 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三甲進士,即補福建惠安知縣。三年,奉檄赴臺灣,歷署嘉義、彰化知縣。同治七年(1868年),署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同年回任嘉義縣知縣。九年(1870年),署噶瑪蘭通判,通判期間著重吏治,平反許多冤案,獲入文昌廟生祠。 臺灣人物誌(1895-1945) 王文棨
    2 KB (164 個字) - 2020年3月3日 (二) 20:21
  • 通關古道。 沈葆楨增加行政區域,以入侵台灣原住民領域(生番),將埔里地區單獨設立埔裏社廳,改「北路撫民理番同知」為「中路撫民理番同知」,移駐埔里。另在後山地區設置卑南廳,移「南路撫民理番同知」駐守。所謂的「撫番」即是有計畫強取各項資源以及加速推動「生番」漢化作業。其所擬定的計畫包括選土目、查番戶
    7 KB (1,412 個字) - 2022年4月23日 (六) 21:20
  • 投保始分成南投保和北投保,今南投市轄區隸屬彰化縣南投保。 光緒十年(1884年)清廷因鑑於中路撫民理番同知未赴埔裏社(光緒元年,駐南投之彰化縣丞移駐鹿港,而原駐鹿港之北路理番同知,改為中路撫民理番同知,由鹿港移駐埔裏社,是為埔裏社廳),仍駐鹿港,乃將彰化縣丞由鹿港再移駐南投,並在埔裏社廳添設撫民通判。
    15 KB (3,527 個字) - 2022年12月6日 (二) 23:27
  • 建築原為許樂三的宅邸,此宅在清嘉慶十年(西元1805年)時薄賣原名為<浯江館>,後來最晚在清末時改名稱為<金門館>。 金門館所在地區,原是水師汛與理番同知署等官兵居住區,所形成的街廓型聚落與附近並無血緣淵源,類似現在的眷村。除了鹿港有金門館外,在艋舺(今臺北市萬華區)與安平(今臺南市安平區)均設有金門館。
    4 KB (968 個字) - 2020年4月14日 (二) 18:18
  • 長庚(清朝同知) (分類 台灣府北路理番同知)
    長庚,滿洲鑲藍旗人,清朝官員。 長庚於乾隆五十年(1785年)奉令接替唐鎰擔任台灣府北路理番同知。該官職品等則為正五品,專司負責北台灣台灣原住民事務與漢人開墾番地之業務。 翌年,長庚於林爽文民變過程中殉職陣亡。 台灣府北路理番同知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805位元組 (123 個字) - 2018年12月2日 (日) 14:55
  • 。清朝官員。 道光十五年(1835)舉人。二十七年九月初六日任鳳山知縣,至二十八年十月初六日交卸,調署嘉義。咸豐元年(1851)任南路海防兼理番同知;四年調署淡水,撫字地方。既而小刀會黃位竄大雞籠口,逸竹塹港,乃集鄉民,籌戰守,率勇平之。復調署嘉義縣,加知府銜。嗣以軍功賞道銜,歷署福建糧儲道及
    3 KB (732 個字) - 2020年3月4日 (三) 21:49
  • ,駐鹿耳門,地為臺灣門戶,司海口商船出入,兼管四縣,極為險要。而臺北遼闊,南北路兵單汛薄,請派兵防衛。當局韙其言。三十七年秩滿回京。三十九年遷北路理番同知,署汀州邵武府。 告歸,除圖書外,別無餘蓄。其為政行所無事,而以文學飭吏治,公餘流覽圖籍,博雅自喜。工書法,能詩文。 景英以文學飾吏治;書工
    8 KB (1,489 個字) - 2022年8月25日 (四) 09:41
  • 劉亨基,字少圃,湖南湘潭舉人。中國清朝官員。 劉亨基為乾隆十五年(1750年)庚午科舉人,曾任台灣府鳳山知縣,乾隆四十四年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攝台灣縣知縣,次年正月署台灣府知府,年底再署。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至五十年一月,兼理彰化縣知縣,乾隆五十一年
    2 KB (257 個字) - 2020年3月2日 (一) 15:43
  • 徐廷掄 (分類 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徐廷掄,中國清朝官員,本籍中國江蘇宜興。1845年,舉人出身的徐廷掄以通判官職接替王廷幹,於台灣署理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 台灣府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736位元組 (129 個字) - 2018年12月8日 (六) 16:09

檢視(前 20 筆 | 後 20 筆)(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