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票拟

增加 2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票拟.jpg|400px|缩略图|右|票拟[http://culture.kaiwind.com/history/201603/24/W020160324470835692350.jpg 原图链接][http://culture.kaiwind.com/history/201603/24/t20160324_3635302.shtml 来自中国国家历史 的图片]]]
'''票拟''',又有「拟票」、「调帖」、「票旨」、「调旨」、「拟旨」等称。是指明清[[官员]]向[[皇帝]]上行的[[题本]],要先送[[明朝内阁|内阁]](明代由[[司礼监|司礼监文书房]]转发内阁),由[[内阁大学士]]代拟旨意,写成纸条贴在题本封面供皇帝参考,之后再交给皇帝批阅<ref>[https://www.dpm.org.cn/court/system/236395.html 【票拟】],故宫博物院</ref>。皇帝用朱笔(红笔)在题本或奏本上批示,叫做「 [[ 批红 ]] 」。[[杨士奇]]《[[汉府之变二]]》云:“凡中外所进章疏,专命公批。未及命,携出条旨,许用小票墨书,帖各疏,面以进。”
[[明朝]]在[[朱元璋]]洪武十三年罢相后,中央官制不设[[宰相]]。[[永乐帝]][[靖难之役]]靖难夺位后,召胡广、杨荣、解缙等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此为明代内阁制度确立之始。
内阁初无[[首辅]]次辅之分,票拟之事则由阁臣同寅协恭,共同商议。「弘、正以后居首者始秉笔,地望与次相悬絶矣。」<ref>[http://www.sohu.com/a/282015121_241556 明代的票拟制度是怎样运行的?],搜狐,季我努学社,2018-12-15 15:19</ref>
[[嘉靖帝]]时, [[ 严嵩 ]] 专断,与次辅不相关白,后夏言为首辅「凡所拟旨,行意而已,不复顾问嵩。」万历初, [[ 张居正 ]] 为首辅,「三日不出阁,吏以函捧章奏就第票拟,次相在阁坐候,票进乃出。」可知明中叶,嘉靖、 [[ 隆庆 ]] [[ 万历 ]] 初三朝(1521-1582 年~1582 年,61年间),调旨票拟之权尽落首辅之手。张居正死后,调旨票拟之权又回到群辅「协恭」,[[天启帝]]时,再由内阁同官「协恭」转换成「分票」,[[崇祯帝]]时,因阁臣倾轧角争,内阁作用仅剩「分票」署名票拟,以便追查责任,内阁票拟徒具虚名。
==评价==
从“票拟”的实质来看,内阁在政务决策的环节中只有议政权而无实际决策权。明代部分握有实权的 [[ 内阁大学士 ]] ,也只是在极特殊的时期代为行使部分属于皇帝的权力。因此明朝内阁终究与前朝的[[宰相]]不同<ref>[http://www.sohu.com/a/289311229_381921 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和之前历朝历代的宰相到底有什么区别?],搜狐,鬼说天下,2019-01-17 07:33</ref>。
==视频==
249,3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