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無編輯摘要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图哈切夫斯基'''(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ухачевский,英文:Mikhail Nikolayevich Tukhachevsky,{{bd[[File:Thqfsj.jpg|1893年300px|2月16日缩略图|1937年|6月11日|catIdx=T [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Thqfsj.jpg 原 }}),[[苏联]链接][[苏联红军|红军]]总参谋长、[[苏联元帅]]。出身于[[沙俄]][[贵族]]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俘時在监狱中认识同为俘虏的[[戴高乐]]。后返回苏联,在[[俄国内战]]中立下军功,25岁即担任方面军司令,32岁时就任[[苏联红军]]总参谋长,[[1935年https://new.qq.com/omn/20190623/20190623A0FGLF00 图片来自腾讯网 ]]被授予[[元帅]][[军衔]]时年仅42岁,被认为是红军中最富才华的高级军事将领之一。有“'''[[红军]][[拿破仑]]'''”之称号。
[[蔣中正]]長子,後擔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蔣經國]]在求學於莫斯科時曾經向图哈切夫斯基學習軍事作戰及[[游擊戰]]等戰術。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ухачевский,1893年2月16日—1937年6月11日),[[苏 ]]最早的五名[[ 大清洗元帅]] 之一 被以[[间谍罪]]判处死刑并立即枪决,随后,参与审讯判决的苏联内务部人员也被集体处决 军事战略学家 后来 资料表明图哈切夫斯基之死与“红色[[ 纳粹德国拿破仑]] 削弱苏联军队图谋的一部分 ”之称号
== 外部連結 ==*[http://www.marxists.org/glossary/people/t/u.htm 馬 1893年生于斯摩棱斯 思主義百 省多罗戈布日县亚历山德罗夫斯 全書耶庄园(今斯摩棱斯克省萨福诺沃区斯列德涅沃村附近),俄国旧贵族出身,1914年毕业于[[亚历山大军事学校]*],获[http://english.mn.ru/english/issue.php?2002-44-12 The links in the chain of death[中尉]] (Polish historian Professor Pawel Wieczorkiewicz discusses the Red Army purges)*军衔。参加过[http://www.plp.org/books/Stalin/node114.html The Tukhachevsky trial and the anti-Communist conspiracy[第一次世界大战]] (Pro-Stalin)*,1915年被俘,1917年逃回俄国。1918年加入[http://www.spartacus.schoolnet.co.uk/RUStukhachevsky.htm Tukhachevsky at Spartacus Schoolnet[苏联] (Trotskyist)*[http://www.pwhce.org/rus/tukhachevsky.html 紅軍的拿破崙]*共产党,并参加苏军。在苏联大清洗中,被以间谍罪判处死刑并立即枪决。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获得平反。<ref>[http://wwwnews.findarticlesifeng.com/phistory/articles4/mi_m3955200801/is_n8_v48/ai_19298461 0117_338_368742_3.shtml “红色拿破仑” 图哈切夫斯基 在列寧格勒之死 ]2008年01月17日 12:25</ref>
== 基本资料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文名称'''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外文名称'''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ухачевский(俄语)|-|&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国   籍'''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苏联||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民   族'''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俄罗斯族|-|&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出生日期'''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893年2月16日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逝世日期'''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37年6月11日|-|&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职   业'''||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军人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信   仰'''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ategory苏联]]共产党|-|&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毕业院校'''||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亚历山大军官学校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主要成就'''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大纵深战略的创始人|}   == 个人经历 ==[[File:Thqfsj2.jpg|270px|缩略图|左|'''苏联油画中佩戴着一枚早期版的红旗勋章的图哈切夫斯基'''   [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Thqfsj2.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7f2b6e010300fh.html 图片来自新浪   ]]]=== 早年生涯 ===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出身于斯摩棱斯克一个衰败的贵族家庭,从少年时期他就是一个美男子。少年的图哈切夫斯基在读完《[[战争与和平]]》后,就对军队生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的坚持下,父亲把他送进了卡特琳娜大帝武备学校去学习军事。1912年,他又进入亚历山大军事学院学习系统的军事理论。<ref>[https://new.qq.com/omn/20190623/20190623A0FGLF00 图哈切夫斯基的悲剧人生]2019/06/23 16:47</ref>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图哈切夫斯基作为中尉参加了这一场战争,在半年时间内就获得了六块奖章。然而他的个人才能却没有办法扭转战局,落后的俄国军事体制在德国军队面前没有任何优势。1915年2月,图哈切夫斯基在战斗中被德军俘虏。可能对于别人来说,被关进德国战俘营是一场灾难和一段不幸的经历。对于天才的军事家图哈切夫斯基,则完全不是如此。在德国战俘营中,和图哈切夫斯基关在一起的有很多有丰富先进作战经验的军人。作为军事天才,他深深感到俄国军事的落后,如饥似渴的向这些欧洲的军事将领们学习先进的军事理论和实战经验。这一段经历对他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图哈切夫斯基在战俘营里,读到了[[列宁]]的《致被俘同志书》,他深深地为列宁的思想所吸引。作为一个行动家,图哈切夫斯基非常希望能够回到国内,为俄国革命做一点什么。但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逃出战俘营之上,但连续逃跑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德国人把他单独关押了起来,当然这座牢房里不是只有他一个人。  图哈切夫斯基的伙伴是一名[[法国]]人,他就是法国二战期间的英雄,第五共和国的总统[[戴高乐]]将军。从此图哈切夫斯基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两个人开始探讨先进的军事理论,并且深入的研究了逃出监狱的可能性。在狱友的帮助下,他们两个人先后逃出了监狱。1918年4月,在朋友的介绍下,图哈切夫斯基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ref>[https://new.qq.com/omn/20190623/20190623A0FGLF00 图哈切夫斯基的悲剧人生]2019/06/23 16:47</ref>  === 苏俄内战 ===[[File:Thqfsj3.jpg|270px|缩略图|右|[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Thqfsj3.jpg 原图链接][http://wot.kongzhong.com/ztm/0.9.15.2/index.html 图片来自坦克百年]]] 回国后图哈切夫斯基被任命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部代表,后任莫斯科防区的军事委员。1918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军发生叛乱,图哈切夫斯基被派往东部前线,协助东部前线总司令穆拉维约夫组建红军高级兵团,并担任第一集团军司令。后因[[穆拉维约夫]]叛变被处决,图哈切夫斯基担任东线的临时总指挥,为平定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开始受到[[列宁]]等领导人的重视。9月12日,图哈切夫斯基就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在短短的几天内收复了列宁的故乡辛姆比尔斯克,极大地振奋了革命的士气。就在这一年底,图哈切夫斯基又被派往南方面军任司令助理,协调两个集团军的行动。1918年秋,在平定原沙皇黑海舰队司令高尔察克将军的武装叛乱中,图哈切夫斯基深谋远虑、勇毅果敢,彻底消灭了叛军主力,解放了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被共和国军事委员会授予红旗勋章和荣誉宝剑。  1919年3月,高尔察克部队向伏尔加推进。在列宁的指示下,图哈切夫斯基担任了第五集团军司令。在图哈切夫斯基的带领下,南集团军迅速了遏制了高尔察克部队的进攻,并在6月底展开了反击。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图哈切夫斯基充分发挥了自己军队的运动占优势。他们采取了纵深突击、侧翼迂回、动态防御的先进战术理念,集中优势兵力从薄弱环节快速突破,以闪电战的思路击溃对手。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图哈切夫斯基就以微弱的代价既夸了强大的高尔察克军队,完美的完成了战役的任务。  1920年,图哈切夫斯基又在[[西伯利亚]]游击队的配合下,彻底击垮了高尔察克集团军主力,这一年他年仅27岁,是[[苏联]]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司令员。1920年4月,图哈切夫斯基被任命为西方面军司令,被派往白俄罗斯反击波兰干涉军的进攻。尔后,图哈切夫斯基又先后被派往南方对付邓尼金白匪军和反击波兰干涉军,消灭了邓尼金的主力部队,将波兰军队一直赶到华沙城下。在这里图哈切夫斯基第一次见到了[[斯大林]],两个人之间的合作并不愉快。这也为后来他悲剧的一生埋下了祸根。<ref>[http://www.sohu.com/a/148681161_612674 图哈切夫斯基遇难80周年  ]2017-06-13 17:42</ref>  接着,他又奉命平定了喀琅施塔得叛乱。图哈切夫斯基就像“万金油”一样,为处于风雨飘摇中的红色苏维埃政权驰骋疆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File:Bqn4.jpeg|320px|缩略图|左|'''最初的苏联五元帅''' [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Bqn4.jpeg 原图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1354705689349244&wfr=spider&for=pc 图片来自百家号   ]]]  === 和平时期(1921-1941) === 国内战争结束后,图哈切夫斯基历任工农红军军事学院院长、西部军区司令、工农红军参谋长、苏联革命军事委员副主席兼工农红军装备部长、副国防人民委员等要职,为红军建设呕心沥血,勤奋工作。他还非常注重对未来战争的研究,创立了大规模使用坦克、机械化步兵和航空兵实施大纵深战役的理论,被誉为“红色[[拿破仑]]”。1935年和[[伏罗希洛夫]]、[[布琼尼]]、[[叶戈罗夫]]、[[布柳赫尔]]一起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  1936年,苏联根据图哈切夫斯基的建议举行了一次大型战略军事演习,旨在制定苏联遭到德国进攻时积极反击的方法和手段。不久,图哈切夫斯基又写就了《目前德国的军事计划》,阐述了[[德国]]武装的总规模、进行现代战争的观点、[[希特勒]]的反苏计划和复仇主义计划。他指出,“德国帝国主义对地面、空中、海上全面战争的大规模准备……不得不迫使我们严肃地展望我国西部边界的防卫,建立必要的防御配系。”虽然图哈切夫斯基的高瞻远瞩和对未来战争的真知灼见没有在苏联引起足够的重视,却在德国引起来不小的反响,于是他被法西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决意除之而后快。  === 大清洗时期 ===[[File:Thqfsj5.jpg|300px|缩略图|右|'''1935年红场阅兵式上的五位元帅(左至右分别为:布琼尼,叶戈罗夫,伏罗希洛夫,图哈切夫斯基,布柳赫尔)'''   [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Thqfsj5.jpg 原图链接][http: //www.sohu.com/a/148681161_612674 图片来自搜狐   ]]] 1937年,德国党卫军保安局部长[[海德里希]]得到一份重要情报,称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等正与德国参谋本部若干人员共商推翻苏维埃政权的计划。海德里希凭借 敏锐的职业嗅觉,感到这份情报即使不真也大有文章可做。于是他立刻上报希特勒。希特勒闻讯大喜,如果把这一“阴谋”揭露出来,多疑的[[斯大林]]不但不会饶过图哈切夫斯基,还会感谢德国并放松对德国的警惕,真是一箭双雕。于是,希特勒决定借斯大林之手除掉图哈切夫斯基,以削弱红军实力。他命令海德里希具体负责此事,设法把这份情报交给苏联政府,务必使苏方深信不疑。<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2107150573_7d9890ed001003v2j.html 如果图哈切夫斯基不被清洗,那二战中苏军绝不会损失那么惨重]2018/02/12 21:49</ref>  德国有关人员在与捷克驻柏林大使马斯特内酒后交谈时,“不小心”地透露出,德国人正与红军的一个反斯大林集团保持接触。马斯特内迅速将这一消息报告捷克总统贝奈什。贝奈什立刻又通知了苏联驻巴拉格大使亚历山大罗夫斯基。果然,苏联方面很快通过贝奈什传达了希望与德国有关人员接触的要求。海德里希立刻派党卫军旗队长贝伦茨到布拉格与苏联方面的全权代表会面。贝伦茨从伪造的案卷中拿出两封信交给苏联代表,对方看过之后没有任何表示,而是问起了材料的价钱。为了进一步欺骗苏联,[[贝伦茨]]竟然开出了世界谍报史上的天价:300万卢布!来人默默无语,接过了贝伦茨手中的案卷。很快,一个装满卢布的大包裹就被抬了上来。看着苏联“全权代表”急匆匆离去的身影,贝伦茨露出了得意而又阴险的笑容。  1937年6月11日,他又被解除了副国防人民委员职务,降职到伏尔加河军区任司令员。图哈切夫斯基把这一决定看做是对自己的侮辱,他写信给斯大林要求彻底退役,复员还乡。然而信件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5月28日,别无选择的图哈切夫斯基只得收拾行装,告别妻子和儿女前去赴任,途中被内务部人员逮捕。与他一起被捕的还有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科尔克等七位将军。晚上9点,图哈切夫斯基等八人被判处死刑,当夜就被处死在内务部的地下室里。刑前,图哈切夫斯基神情呆滞、目光游离,极度凄苦地说:“我好像在做梦……”仿佛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翻到了路边的阴沟里,如日中天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由开国元勋到死刑犯的转变。苏联红军中一颗耀眼的明星陨落了。<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4/200801/0117_338_368742_3.shtml “红色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之死 ]2008年01月17日 12:25</ref>  据估计,共有3.5万人成了牺牲品。他们差不多占全军军官的半数。5名元帅中的3名,15名集团军级干部中的13名,85名军长级干部中的57名,196名师长级干部中的110名,406名旅长级干部中的220名,所有11名国防副人民委员,以及最高军事委员会80名委员的75名都被清洗了。上校以下的军官有3万名被清洗。[[File:Thqfsj1.jpg|270px|缩略图|右|'''1963年纪念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邮票'''[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Thqfsj1.jpg 原图链接][https://new.qq.com/omn/20190623/20190623A0FGLF00 图片来自腾讯]]]  元帅是在44岁时,是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无辜被害的,从而使他未能在后来的伟大卫国战争中再展英姿,再建勋功。  ===终获平反=== 二十年后,苏联最高军事法庭撤销了对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的判决。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恢复了他们的党籍,苏共二十大为 们彻底平反。但是,苏联人为这一过错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是永远无法挽回的。   == 人物评论 ==[[File:Thqfsj4.jpeg|300px|缩略图|左|'''图哈切夫斯基和他的妻子'''[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Thqfsj4.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73285048_540935 图片来自搜狐]]] 当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被处决的消息传到[[德国]]后,[[希特勒]]喜出望外。他得意地说,“苏联高级军事干部最优秀的部分已被斯大林消灭了。这样一来,那些正在成长的接班人,暂时还缺乏作战必需的智慧。”四年后,德国进攻苏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德国人的战术正是借鉴了图哈切夫斯基一贯主张但被苏联人忽略了的“大纵深战役”理论。朝中缺将的苏联人一溃千里,被德国人一口气打到了[[斯大林格勒]]城下。<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4/200801/0117_338_368742_3.shtml “红色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之死 ]2008年01月17日 12:25</ref>  后来[[戴高乐]]将军在二战后访问苏联时强调说,图哈切夫斯基绝对不会是一个叛徒,他永远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和军事 。斯大林打击政治和军事对手的这次肃反运动,让二战中的苏联吃到了很大的苦头。因为缺乏优秀的中高级军事将领,几百万军队被俘,上千万士兵牺牲。不少幸存的苏联老干部都认为,如果图哈切夫斯基没有死,二战中苏联就不会打得那么惨,伤亡的代价就会非常小。  这位旧队中的连长在1920年初担任红军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时,年仅27岁,可谓少年老成。在1935年11月20日被授予元帅时,也只有42岁,在所有苏联元帅中,他也是最年轻的。许多人甚至还把他看作是大规模机械化战争的鼻祖。他也被后人看作是首批元帅中最为杰出的一员。图哈切夫斯基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观察各种军事现象,较为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当代战争的性质、战略战术特点和其他有关的军事学术问题,从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发展了苏联早期的军事思想。[[朱可夫]]认为他“是军事思想的泰斗,我们祖国军界巨星中最大的一颗明星”。   == 个人贡献 == '''图哈切夫斯基'''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图哈切夫斯基的这部分理论遗产,共约120多篇(部)。自六十年代初期以来,其中的一部分已陆续公开发表,受到了苏联军事学术界的重视。  图哈切夫斯基在军事学术理论方面的另一重要成就,是较早地提出了关于实施大纵深作战的重要战略战役思想。图哈切夫斯基关于进行大纵深作战的思想反映在他的《战争的一些新问题》等重要学术著作中。<ref>[http://wot.kongzhong.com/ztm/0.9.15.2/index.html 红色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 ] </ref>   == 视频 == '''二战前,假如苏联不杀这位将军,德国军队根本不可能进入苏联''' {{#iDisplay:u08220m7bs6|480|360|qq}}   == 参考文献 == [[Category:人物类]][[Category:俄罗斯军 政人物|T]][[Category:苏联元帅]][[Category:军事家]]
3,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