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宁波鼓楼

移除 31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称:宁波鼓楼 * 外文名称:Ningbo Drum Tower * 地理位置:宁波 *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 门票价格:免费 * 始建时间:唐长庆元年(821年) * 历史:1100多年 * 相关诗句:"谯楼鼓角晓连营" * 意义:宁波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 * 建议游玩时长:1-2小时 * 适宜游玩季节:全年皆宜
== 宁波鼓楼 ==
"谯楼鼓角晓连营",元代诗人陈孚的诗句,体现了鼓楼在我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古时鼓楼设有报时的刻漏和更鼓,日常击鼓报时;战时侦察瞭望,还负有保城池,抵外侮的使命。
当年明州刺史韩察将州治从小溪镇迁到宁波"三江口",以中山广场到鼓楼这一带为中心,建起官置,又立木栅为城,后来又以大城砖石筑成城墙,历史上叫子城。子城的南城门就是现在的鼓楼。<ref>[https://www.19lou.com/forum-138-thread-6651563948227377-1-1.html  宁波鼓楼 ] 19楼.杭州 ,2011-04-25</ref>
== 折叠编辑本段 鼓楼简介==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置明州望海军,鼓楼称为望海军门(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又改为明州奉国军,鼓楼也随之改称为奉国军门(楼),由太守潘良贵书"奉国军楼"额。[[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新上任的鄞县县令[[王安石]],特为奉国军楼的刻漏做了一篇《新刻漏铭》。其文曰:"自古在昔,挈壶有职。匪器则弊,人亡政息!其政谓何?勿棘勿迟,君子小人,兴息维时。东方未明,自公如之,彼宁不勤,得罪于时。厥荒懈废,乃政之疵。呜呼有州,谨哉惟兹。兹惟其中,俾我后思。"这位十一世纪的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在铭中表示要以楼中的刻漏那样"勿棘勿迟"的速度来改革处理政事;要以刻漏那样勤于报时的精神来管理政治。从表面上看,王安石是为刻漏作铭,实际是一篇决心革弊维新的誓言书。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置明州望海军 如今 ,鼓楼 及附近的公园路一带已成 望海军门(楼)。宋太祖 宁波主要文化活动的聚散地,整个地区的 隆元年(960年)又改为明州奉国军,鼓楼也随之改称为奉国军门(楼),由太守潘良贵书"奉国军楼"额。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新上任 筑充分体现出宁波江南水乡 鄞县县令王安石, 为奉国军楼 色。两旁是仿宁波传统建筑风格 刻漏做了一篇《新刻漏铭》。其文曰:"自古在昔,挈壶有职。匪器则弊 商店 人亡政息!其政谓何?勿棘勿迟,君子 青瓦双坡屋面 兴息维时。东方未明 风火马头墙 自公如之 还有各种精细的外墙木装饰 既具有 不勤 波传统商业街的风貌 得罪于时。厥荒懈废,乃政之疵。呜呼 又具 州,谨哉惟兹 强烈的历史文化质感 兹惟其中,俾我后思。"这位十一世纪的著名政治家 现修复了浙江督学行署 改革家 铭中表示要 东西两端入口处的两座古石牌坊, 楼中 及城墙遗址,子城历史变迁 刻漏那样"勿棘勿迟" 石碑等。新修建 速度来改革处理政事;要以刻漏那样勤于报时 两组石牌坊是明清两代举人光宗耀祖 精神来管理政治 标志 面上看 着文化气息和历史内涵。鼓楼步行街熔文化商贸于一炉,集购物休闲于一体 王安石是 已成 刻漏作铭,实际是 宁波市内的游乐胜地之 篇决心革弊维新的誓言书
== 如今,鼓楼及附近的公园路一带已成为宁波主要文化活动的聚散地,整个地区的建筑充分体现出宁波江南水乡的特色。两旁是仿宁波传统建筑风格的商店,小青瓦双坡屋面,风火马头墙,还有各种精细的外墙木装饰,既具有宁波传统商业街的风貌,又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质感。现修复了浙江督学行署、在东西两端入口处的两座古石牌坊,以及城墙遗址,子城历史变迁的石碑等。新修建的两组石牌坊是明清两代举人光宗耀祖的标志。代表着文化气息和历史内涵。鼓楼步行街熔文化商贸于一炉,集购物休闲于一体,已成为宁波市内的游乐胜地之一。[[File:宁波鼓楼11.jpg |缩略图|right|[http://www.nfgjz.com/zb_users/upload/2015/7/2015071408008179.jpg 原图链接] [http://www.nfgjz.com/361.html 来自南方古建筑设计院]]] 折叠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折叠 王安石与谯楼宁波鼓楼宁波鼓楼===鼓楼,初名谯楼。谯楼,在《辞海》中的意思是,古时城门上的瞭望楼。"谯楼鼓角晓连营",这是元代诗人 [[ 陈孚 ]] 的诗句,说的就是宁波的鼓楼。筑城的时候,必建谯楼。这是汉代遗风,谯楼内一般悬有巨钟,晨昏撞击,使老百姓听了顿生敬畏之心。
"门上为楼,以望曰谯"。宁波城的历史,就是从鼓楼的第一块砖开始的。谯楼上一般有刻漏。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在没有钟表的年代,古人用刻漏计时,而城中谯楼上的刻漏,是老百姓心中的标准时间。
那一年,是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鄞县县令王安石走马上任,写下这样一篇铭文。这位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站在雄奇巍峨的鼓楼上,大概不仅仅想为刻漏作铭文。他是借刻漏为隐喻,表示自己处理政事的决心也要像刻漏一样"勿棘勿迟",要以刻漏勤于报时的精神来管理政治。
[[File:宁波鼓楼11.jpg |缩略图|right|[http://www.nfgjz.com/zb_users/upload/2015/7/2015071408008179.jpg 原图链接] [http://www.nfgjz.com/361.html 来自南方古建筑设计院]]] === 折叠 赵构与奉国军楼===宋朝,鼓楼又被称为"奉国军楼"。说起来,跟小康王 [[ 赵构 ]] 有关。当年,金兵入侵中原,赵构为了逃避金兵,从杭州一路落难,逃到宁波。相传,赵构被金兵穷追不舍,眼前是高耸入云的宁波鼓楼,他无路可逃,只能暂时躲进里面。忽然天象大变,云雾中出现唐时为抗击 [[ 安禄山 ]] 叛军,坚守抗敌而殉国的 [[ 张巡 ]] [[ 许远 ]] [[ 南霁云 ]] [[ 姚訚 ]] [[ 雷万春 ]] 五人。
他们挥舞着大旗,身穿戎装,腾云驾雾前来救赵构。这个时候,金兵追到了鼓楼,却见蛛网密布,一片荒芜,以为无人进入,便往其他地方找去。赵构这才幸免于难。之后,他成为宋高宗时,下诏追封鼓楼为"奉国军楼神祠",并在祠中为这五位救命恩人塑像祭祀。明代万历年间,奉国军楼毁于大火。
=== 折叠 杜甫的爷爷与海曙楼===1585年,万历十三年乙酉,时任宁波太守的 [[ 蔡贵易 ]] 重建鼓楼,取名为海曙楼。当时,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海曙楼》诗,由 [[ 沈明臣 ]] 所作, [[ 沈一贯 ]] 为记, [[ 董大晟 ]] 为赋。诗云:太守新成海曙楼,风光胜绝古明州。八窗晓射扶桑日,五夜晴披折木流。戍鼓沉沉催万户,漏声点点滴千秋。丹山赤水高深处,惟有甘棠咏蔡侯。
沈一贯是布衣诗人沈明臣的侄子,也是万历朝的首辅。他还写过一篇《海曙楼记》:楼之称海曙也,善哉!明受天命,厄僻隅,咸之乎光明,穷溟渤所至,浮天凿空而来,矧是东夏朝夕之池,襟带之国,长安之日,在骧首上者哉。而自壬子来,鲸鲵蹈扬,使我震荡,则楼实为戎府。肃皇震怒,爰整大旅,然后两仪剖,清浊分,民乃筑室返畊。又廿年而始有今日,德厚而慈洽,法明而政平。吏吾土者,大抵惠和洁廉,忧劳吾小民,故民如蒙之始睹,偃之始转,日之新出于扶桑旸谷间也,而是楼以成。愿自今官我者一永怀明德,除我丰蔀守窔之扰,而楼乃尊安喜皞,无幢节貔武之扰,而东向巨浸,长耀其华丹,是所为名海曙哉!
其中"云霞出海曙"一句,据说就是海曙楼名字的来由。不过周东旭认为,这也许是后人的牵强附会。一方面,沈一贯的《海曙楼记》里对此并无一星半点的记载;另一方面,杜审言的诗描写的是江苏常州的春景,与宁波并无关联。
=== 折叠 铜钟与救火会===千百年过去了,昔日古城早已踪迹无存。唯一仅存的鼓楼,成为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的标志。登上鼓楼的最顶层,可以看到宁波独一无二的自鸣钟。巨大的钟面,醒目的指针,走时很准。旧时,老百姓总用自鸣钟的时间对表。自鸣钟的下方,挂着一口硕大的铜钟。据说撞响铜钟,音色洪亮,苍茫悠远。可是如今,钟身却被尘土掩盖,用力擦拭几下,才能依稀辨认出上面镌刻的文字:宁波警察厅警钟,民国九年巧月,厅长 [[ 林映青 ]] 督造,商会长 [[ 费绍冠 ]] 重造,甬江顺记厂承造。  [[File:宁波 鼓楼 顶层的 钟1.jpg |缩略图|right|[http://ningbo.sinaimg.cn/2013/0926/U9261P1480DT20130926115959.jpg 原图链接] [http://nb.sina.com.cn/zt/news/xrcs/index.shtml 鼓楼顶层的铜钟来自新浪网]]]
周东旭翻阅1936年10月21日的《申报》,发现了这样的记载:
如今,铜钟声已不再有如此深重的担当,在历史的回响中,鼓楼,就像一位谦卑慈爱的长者,默默守护着宁波的百姓。
==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视频 ==<center>'''《千年 宁波 楼  李调元》'''<center>{{#iDisplay:page/i0555hnkdb5 |700|500|qq}}</center>雉堞凌云脚下堆,鲸波带日岛边回。</center>[[Category:670 船出海中去,洋外帆从天外来。  近东溟先见日,云垂南浦忽闻雷。 不知何处蓬莱是,遥看沧沧贝阙开。 地名简释 古时宁波的城墙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折除。本诗的城楼和下一首的"甬江城楼"都指东门城楼。  注 ① 雉堞:古代城上齿状形作为守城掩护用的矮墙。 ② 鲸波:海上巨浪。 方志總論]] [[Category:690 蓬莱:即蓬莱山,传说为渤海 仙人居住的山。 ④ 沧沧:寒冷的样子。贝阙:贝饰的宫门。亦喻仙宫。 甬江城楼 清 施烺  浮桥横束大江隈,鱼市前头酒市开。 高立甬城楼上望,海船齐趁暮潮来。 注 ① 隈:水边。 ② 趁:追逐。 搜索发现國遊記]]
3,7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