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马寺

增加 3,06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p style="text-indent:2em;">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景区。
== 基本信息=={| class="wikitable"|-| 中文名称 ||白马寺|| 现任方丈||释印乐|-|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 || 修建年代||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 每日07:30-19:00 <p style="text-indent:2em;">|| 所属城市||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 白马寺|-| 景点级别||AAAA级 || 所属国家||中国|-| 门票价格||35元 || 建议游玩时长||2-3小时|-| 著名景点||清凉台 || 适宜游玩季节||4-5月、9-11月|}==目录==<p style="text-indent:2em;">1历史沿革;2建筑格局;3主要景点;4破坏保护;5武侠奇闻;6旅游贴士==历史沿革==<p style="text-indent:2em;">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地理 <p style="text-indent:2em;">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 置河南省洛阳市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开放 <p style="text-indent:2em;">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 间全年开放 每日07:30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p style="text-19indent:00 2em;">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景点级别AAAA级<p style="text-indent:2em;">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门票价格35元<p style="text-indent:2em;">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高僧昙柯迦罗来到白马寺。此时佛教也从深宫走进了市井民间。随后,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时期,安息国僧人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了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昙无德羯磨》。至此,戒律和僧团组织章程都已齐备,一条中土有缘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铺就,为中土戒律之始。
著名景点清凉台<p style="text-indent:2em;">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一场受戒仪式在白马寺举行,这是一个注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事件。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国汉地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老传统被打破了。
<p style="text-indent:2em;">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这里是中国第一次西天求法的产物,是最早来中国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总之,白马寺是与中国佛教的许许多多个"第一"紧紧联在一起的,这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建筑格局==<p style="text-indent:2em;">白马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 井仍依稀可见。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ref>[http://www.dahe.cn/xwzx/d/luolong/culture/t20100612_1818230.htm 景点推荐:白马寺 ] 现任方丈释印乐,大河网 . 2014-05-15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些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宋太祖赵匡胤之女)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马寺的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 走进山门,西侧有一座《重修西京白马寺记》石碑。这是宋太宗赵光义下令重修白马寺时,由苏易简撰写,淳化三年(992)刻碑立于寺内的。碑文分五节,矩形书写,人称"断文碑"。山门东侧有一座《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碑,这是元太祖忽必烈两次下诏 修建 白马寺,由当时白马寺文才和尚撰写,至顺四 (1333)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刻碑,立于寺内的,人称"赵碑"。[1]<p style="text-indent:2em;">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 东汉永平11 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明嘉靖二十五 年( 公元68年1546)曾重建。红色的门楣上嵌着"白马寺"的青石题刻,它同接引殿通往清凉台的桥洞拱形石上的字迹一样,是东汉遗物,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1]
所属城市河 <p style="text-indent:2em;">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 省洛阳市洛龙区白马 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 院的历史和佛教文化有重要价值。[1]
所属国家中国==主要景点=====建筑===<p style="text-indent:2em;">1990年前,白马寺主要建筑有寺院的山门、殿阁、齐云塔院。1990年,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白马寺增加了钟鼓楼、泰式佛殿、卧玉佛殿和齐云塔院内的客堂、禅房等。
建议游玩时长2<p style="text-3小时indent:2em;">'''佛殿'''
适宜游玩季节4<p style="text-5月、9indent:2em;">位于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从前到后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主要建筑。其中,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明代夹纻弥勒佛像、泥塑四大天王像、韦驮天将像等;大佛殿为单檐歇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一佛,文殊、普贤二菩萨,迦叶、阿难二弟子,二供养人,观音菩萨等塑像;大雄殿为悬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释迦、阿弥陀、药师"三世佛",韦驮、韦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23尊元代夹纻造像,韦力天将泥塑像等;接引殿,硬山式,面阔3间,进深2间,内供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毗卢阁为重檐歇山式,位于清凉台之上,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毗卢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p style="text-11月indent:2em;">'''钟鼓楼'''
目录1历史沿革2建筑格局3主要景点4破坏保护5武侠奇闻6旅游贴士折叠编辑 <p style="text-indent:2em;">分别位于山门内南北中轴线东侧和西侧。其中,钟楼由日 段历史沿革 国中村包行先生捐资400万日元、 白马寺 (2015)白马寺(2015)东汉永平七 出资60万元人民币于1991年6月建成;鼓楼于1992 (公元64年) 竣工。钟鼓楼同为方形角楼,高7米 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 重檐歇山式 梦一个身高六丈 上覆灰色筒瓦 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 额枋彩绘 在殿庭飞绕 同建于石砌台基之上 次日 钟鼓楼的建成恢复了寺院 ,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 钟暮鼓的礼 仪式 就像您梦到 恢复了历史悠久 永平求法永平求法样"。汉明帝听罢 洛阳八 喜,派大臣蔡音、秦 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之一--"马寺钟声"
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p style=" 西天取经text-indent:2em;" 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 >''' 兰,见到了佛 宝阁与藏 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阁'''
永平十 <p style="text-indent:2em;">分别位于清凉台的东、西两侧,坐落在东西长25.2米,南北宽22.5米,高5米的台基之上。1995 (公元67年) 建成。二阁形制相同,重檐歇山式,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4间,长18.5米,宽12.95米,朱漆圆柱,额枋彩绘 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 上覆灰色筒瓦。其中 藏经阁内供奉着泰国佛教界赠送给 白马 驮载 寺的中华古 ,收藏有龙藏 经、 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 中华大藏经、日本大藏经、西藏大藏 经、 敦煌大藏经等10余种藏经;法宝阁内供奉着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访华时赠送的一尊铜 佛像, 并收藏有数 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 鸿胪寺法宝" 暂住
白马寺白马寺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p style=" 白马寺text-indent:2em;" 。"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 >'''泰式 典。殿'''
雪落白马寺雪落白马 <p style="text-indent:2em;">位于 院西侧墙外100米处,始建于1992年,1995年4月竣工。该殿坐西朝东,建于长27.3米,宽21.3米,高1.2米的台基之上。大殿南北长14.4米,东西宽7.5米,高10米,其廊柱与墙面均用大理石镶嵌,三重檐,顶饰琉璃瓦,具有鲜明的泰式建筑风格。在该殿之中,供奉泰国友人赠送的铜佛一尊。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 <p style="text-indent:2em;">'''卧玉 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殿'''
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 <p style="text-indent:2em;">位于大佛殿东侧,原为斋堂,1996 ),印度高僧昙柯迦罗来到白马寺 辟建 此时佛教也从深宫走进了市井民 该殿为五开 。随后,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时期 硬山式建筑 安息国僧人昙谛 南北长17.25米 也在白马寺译出了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昙无德羯磨》。至此 东西宽5.4米 戒律和僧团组织章程都已齐备 建于石砌台基之上 殿中供奉卧玉佛 条中土有缘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铺就,为中土戒律之始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一场受戒仪式在白马寺举行,这是一个注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事件。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国汉地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p style="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text-indent:2em;" 的古老传统被打破了。>'''玉佛殿'''
<p style="text-indent:2em;">位于大 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 殿西侧 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这里是中国第一次 原为禅堂,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南北长17.25米,东 西 天求法的产物,是最早来中国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 宽5.4米 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总 建于石砌台基 白马寺是与中国 殿内供奉玉 教的许许多多个"第 "紧紧联在一起的,这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白马寺山门全景白马寺山门全景<p style="text-indent:2em;">'''六祖殿'''
折叠编辑本段建筑格局白马寺整个寺庙坐北朝 <p style="text-indent:2em;">位于大佛殿西侧 一长形院落 祖堂 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主要 硬山式 建筑 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 均列于 西阔七间, 南北 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 长24.5米 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 东西宽5.4米 因而汉时的 建于石砌 、 井仍依稀可见 基之上 有五重大 殿 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 内供奉禅宗六祖木雕像 [1]
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 <p style="text-indent:2em;">'''齐云塔院'''<p style="text-indent:2em;">齐云塔院是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场 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些年 院内主要建筑是金代重修的齐云塔和 新建 石牌坊 的斋堂 放生池 客堂 石拱桥, 禅房等。 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 大小和真马相当 齐云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时 形象温和驯良 本称"释迦舍利塔" 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 后屡毁于战火 身高1.75米 至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得以重修。金修释迦舍利塔为四方形密檐式砖塔,13层 长2.20 高约25 米, 作低头负重状。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宋太祖赵匡胤 是洛阳一带现存最早的金代地面建筑 女)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 一;清代 后由 白马寺 住持 德结和尚搬迁至此。 走进山门,西侧有一座《重修西京白马寺 如琇依据东汉明帝创建齐云塔的 》石碑 载改称"齐云塔" 这是宋太宗赵光义下令重修白马寺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苏易简撰写 洛阳市人民政府对齐云塔实施保护 淳化三 于1990 (992)刻碑立于寺内 建成,占地15亩 齐云塔院 碑文分五节 该院坐北朝南 平面为长方 书写,人称"断文碑" 在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分布着 山门 、放生池、石拱桥、齐云塔等建筑。在齐云塔的东西两侧分布着附属建筑:西侧修建有3间念佛堂、3间斋堂; 东侧 修建有3间客堂、3间培训班教室,另修建 一座《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 禅房,所有建筑均为硬山式。在山门的两侧为大型佛教 这是元太 西边为禅宗三十三 忽必烈两次下诏修建 画像及传法偈,东边为"释迦牟尼应化事迹"及高僧大德墨宝。1999年前后, 白马寺 ,由当时 寺院把 白马寺 文才和尚撰写,至顺四年(1333)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刻碑,立于寺内 镇政府所建 ,人称" 赵碑狄公祠" 收归寺院所有,并进行改建。此外,还新建了假山、观赏亭、放生池等游览设施 [1]
白马寺===碑刻===白马寺 <p style="text-indent:2em;"> 白马寺 山门采用牌坊式 保存 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 古代碑刻40余方 "山门"是 国佛寺 ,最具历史价值 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有:宋崇宁二年刻石、金" 空门重修释迦舍利塔记" " 无相门龙川和尚遗嘱记" 刻石 " 无作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 洛京白马 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祖庭记" 山门碑、明" 之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 曾 建。红色的门楣上嵌着" 修古刹 白马 " 的青石题刻,它同接引殿通往清凉台的桥洞拱形石上的字迹一样,是东汉遗物,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 碑等 [1]
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 === 殿、大雄殿、 像===<p style="text-indent:2em;">1990年以后,白马寺先后 引殿 受了国际友人 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 居士们赠送的佛 像, 多为元、明、清时期 分别供奉于不同 作品。毗卢 殿 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 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和佛教文化有重要价值 [1]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景点折叠建筑1990 <p style="text-indent:2em;">泰国佛像供奉于泰式佛殿内,1991 前, 泰国内务部长瓦塔纳先生和友人常媛女士到 白马寺 主要建筑有寺院的山门、殿阁、齐云塔院。1990年 朝拜时赠送。佛像铜质鎏金 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 通高7.2米 白马寺增加了钟鼓楼、泰式佛殿、卧玉佛殿和齐云塔院内的客堂、禅房等 重达6.68吨
<p style="text-indent:2em;">释迦太子像供奉于法宝阁内,1993年9月印度总理拉奥访华期间参观白马寺后赠送。 殿像通高1.50米,螺纹高肉髻,着偏左袒式袈裟立于弥须座上。
<p style="text-indent:2em;">中华古佛拇指般大小,铜质鎏金,结跏趺坐 由南到北的中轴线 须弥座 上, 从前到后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 是世界上仅有的造型奇美的 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主要建筑 源于 ,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 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 汉时期 内供明代夹纻弥勒佛像、泥 四大天王像、韦驮天将像等;大佛殿为单檐歇山式 于洛阳白马寺 东西面阔5 后流落民 间, 由西域传至 北进深4间,内供一佛,文殊、普贤二菩萨,迦叶 阿难二弟子,二供养人,观音菩萨等塑像;大雄殿为悬山式, 西面阔5间, 北进深4间 内供释迦、阿弥陀、药师"三世佛" 最后分别收藏于泰国博物馆和泰国一富商家中。1995年 韦驮、韦力二天将 泰国复制两尊 十八罗汉等23 其中一 元代夹纻造像,韦力天将泥塑像等;接引殿,硬山式,面阔3间,进深2间 归宗白马寺 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毗卢 奉于藏经 为重檐歇山式,位于清凉台之上,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毗卢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
<p style="text-indent:2em;">卧玉佛是1996年前后,在弘法寺本焕 雄宝 和尚及白马寺印贤法师的感召下,深圳、广州的部分居士捐资,用缅甸玉敬雕成卧玉佛像,1996年12月由印贤法师护送到白马寺,供奉于卧玉佛 殿大雄宝殿钟鼓楼内。1997年12月19日,白马寺专门举行了开光法会。该佛像用缅甸玉雕刻而成,身长5米,重8吨,侧卧于榻上。
===许愿井===<p style="text-indent:2em;">白马寺景区内据称有一口千年历史的许愿古井。相传这口千年许愿古井能为人们带来吉祥如意和健康平安, 分别位 山门内南北中轴线东侧和西侧 是前来旅游赏景的不少游客争相向许愿古井丢钱币,以图"吉利" 其中,钟楼由日本国中村包行先生捐资400万日元、 白马寺 出资60万元 景区内一位正在负责清理内古井内钱币的寺庙僧 介绍,向许愿古井丢钱 于1991年6月建成;鼓楼于1992年竣工。钟鼓楼同为方形角楼,高7米 以图"吉利"做法由来以久 特别是 檐歇山式 大节假日慕名前来寺庙旅游和烧香拜佛的中外游客更是特意赶到许愿古井丢钱币 上覆灰色筒瓦 以图"吉利和平安" 额枋彩绘,同建于石砌台基之上 他们忙得时候一天最多要清理古井内各种钱币三四次 钟鼓楼的建成恢复了 <ref>[https://news.qq.com/a/20141006/003649.htm#p=1 白马 院晨钟暮鼓的礼佛仪式 游客爆棚 许愿井1天捞钱4次 ] 恢复了历史悠久的洛阳八大景之一腾讯网 . 2014-10-"马寺钟声"。06 </ref>
法宝阁与藏经阁===国际佛殿苑===<p style="text-indent:2em;">'''印度佛殿'''
分别 <p style="text-indent:2em;">2004年6月25日,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参访白马寺,并虔诚地朝拜印度两 于清凉台的东 高僧摄摩腾 西两侧,坐落 竺法兰 东西长25.2米,南北宽22.5米,高5米 白马寺 台基之上。1995年建成 圣冢 清凉台清凉台阁形制相同,重檐歇山式,坐北 拜之时 面阔5间 诱发灵感 进深4间,长18.5米,宽12.95米,朱漆圆柱,额枋彩绘,上覆灰色筒瓦。其中,藏经阁内供奉着泰国佛教界赠送给 萌生在 白马寺 修建具有印度建筑风格佛殿 中华古佛 念头。此后 收藏有龙藏 华大藏经、日本大藏经、西藏大藏经、敦煌大藏经等10余种藏经;法宝阁内供奉着1993年 度总理拉奥访华时赠送的一尊铜佛像 双方友好协商 并收藏有数十种"法宝" 达成了建殿意向
泰式 <p style="text-indent:2em;">2005年4月9日至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印度,其间,温总理与印度共和国总理曼莫汉·辛格,共同出席了在洛阳白马寺建印度 佛殿的《备忘录》签字仪式,并载入中印两国的联合声明中。
位于寺院西侧墙外100 <p style="text-indent:2em;">印度风格佛殿规划占地6000平方 于1992年,1995年4月竣工 筑面积3450平方米 该殿坐西朝东, 主体 于长27.3米 筑布局规整 宽21.3米,高1.2米的台基之上 别具匠心 。大 殿 南北长14.4米 中央供奉佛祖说法时的雕像 东西宽7.5米 顶部安装有玻璃天窗 高10米 阳光从天窗透射下去 其廊柱与墙面均用 照射在佛像周围。 理石镶嵌 佛殿底部设计有水系 三重檐,顶饰琉璃瓦,具有鲜明的泰式建筑风格。在该 俯瞰大 殿 之中 及水系 供奉泰国友人赠送 犹如盛开 铜佛一尊 莲花
卧玉 <p style="text-indent:2em;">2006年7月印度 佛殿在白马寺西侧、泰国佛殿之南破土动工,省市领导参加奠基仪式。
位于 <p style="text-indent:2em;">经过数十个月的精心施工,于2010年举行盛 的印度风格佛殿落成仪式。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德维辛格·帕蒂尔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出席 佛殿 东侧 落成仪式 斋堂,1996年辟建 佛殿剪彩揭碑 印度佛 殿 为五开间硬山 方正严谨,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覆钵 建筑 穹窿顶,神秘莫测;佛殿下水流往来,喷涌不断,清澈圣洁;佛殿外回廊环绕,静谧整齐,超凡脱俗。整个佛殿装修精工,格调高雅,雕刻美妙 南北长17.25米 慎密细致 好似 西 宽5.4米, 方天国。一座具有印度古典风格的佛教 于石砌台基之上 殿 供奉卧玉 国传统的 一尊 教寺院并立,她是中印两国人民世代交好的象征 <ref>[http://www.chinabaimasi.org/bms-xs.asp?id=279&BigClass=%B9%FA%BC%CA%B7%F0%B5%EE%D4%B7&SmallClass=%D3%A1%B6%C8%B7%F0%B5%EE%D4%B7 印度佛殿 ] ,白马寺 . 2015-08-06 </ref>
玉佛殿 位于大佛殿西侧,原为禅堂,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南北长17.25米,东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内供奉玉佛一尊。 六祖殿 位于大佛殿西侧南部,原为祖堂,硬山式建筑,西阔七间,南北长24.5米,东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内供奉禅宗六祖木雕像。 齐云塔院 齐云塔院齐云塔院 齐云塔院是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场。院内主要建筑是金代重修的齐云塔和新建的斋堂、客堂、禅房等。其中,齐云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时,本称"释迦舍利塔",后屡毁于战火,至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得以重修。金修释迦舍利塔为四方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约25米,是洛阳一带现存最早的金代地面建筑之一;清代,白马寺住持如琇依据东汉明帝创建齐云塔的记载改称"齐云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洛阳市人民政府对齐云塔实施保护,于1990年建成,占地15亩的齐云塔院。该院坐北朝南,平面为长方形。在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分布着山门、放生池、石拱桥、齐云塔等建筑。在齐云塔的东西两侧分布着附属建筑:西侧修建有3间念佛堂、3间斋堂;东侧修建有3间客堂、3间培训班教室,另修建有禅房,所有建筑均为硬山式。在山门的两侧为大型佛教碑廊,西边为禅宗三十三祖画像及传法偈,东边为<p style=" 释迦牟尼应化事迹text-indent:2em;" 及高僧大德墨宝。1999年前后,白马寺寺院把白马寺镇政府所建的"狄公祠"收归寺院所有,并进行改建。此外,还新建了假山、观赏亭、放生池等游览设施。 折叠碑刻白马寺保存的古代碑刻40余方。其中,最具历史价值的有:宋崇宁二年刻石、金"重修释迦舍利塔记"碑、元"龙川和尚遗嘱记"刻石、元"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明"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等。 折叠佛像1990年以后,白马寺先后接受了国际友人和居士们赠送的佛像,分别供奉于不同的殿堂之内。 泰国佛像供奉于泰式佛殿内,1991年泰国内务部长瓦塔纳先生和友人常媛女士到白马寺朝拜时赠送。佛像铜质鎏金,通高7.2米,重达6.68吨。 释迦太子像供奉于法宝阁内,1993年9月印度总理拉奥访华期间参观白马寺后赠送。佛像通高1.50米,螺纹高肉髻,着偏左袒式袈裟立于弥须座上。 中华古佛拇指般大小,铜质鎏金,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是世界上仅有的造型奇美的佛像。源于中国东汉时期,始塑于洛阳白马寺,后流落民间,由西域传至南亚、东南亚,最后分别收藏于泰国博物馆和泰国一富商家中。1995年,泰国复制两尊,其中一尊归宗白马寺,供奉于藏经阁。 卧玉佛是1996年前后,在弘法寺本焕大和尚及白马寺印贤法师的感召下,深圳、广州的部分居士捐资,用 >''' 缅甸 玉敬雕成卧玉佛像,1996年12月由印贤法师护送到白马寺,供奉于卧玉 佛殿 内。1997年12月19日,白马寺专门举行了开光法会。该佛像用缅甸玉雕刻而成,身长5米,重8吨,侧卧于榻上。 折叠许愿井许愿井许愿井白马寺景区内据称有一口千年历史的许愿古井。相传这口千年许愿古井能为人们带来吉祥如意和健康平安, 于是前来旅游赏景的不少游客争相向许愿古井丢钱币,以图"吉利"。据白马寺景区内一位正在负责清理内古井内钱币的寺庙僧人介绍,向许愿古井丢钱币以图"吉利"做法由来以久,特别是重大节假日慕名前来寺庙旅游和烧香拜佛的中外游客更是特意赶到许愿古井丢钱币,以图"吉利和平安",他们忙得时候一天最多要清理古井内各种钱币三四次。[2] 折叠国际佛殿苑印度佛殿 2004年6月25日,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参访白马寺,并虔诚地朝拜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白马寺的圣冢。在朝拜之时,诱发灵感,萌生在白马寺修建具有印度建筑风格佛殿的念头。此后,经中印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了建殿意向。 2005年4月9日至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印度,其间,温总理与印度共和国总理曼莫汉·辛格,共同出 席了在洛阳白马寺建印度佛殿的《备忘录》签字仪式,并载入中印两国的联合声明中。 印度风格佛殿规划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主体建筑布局规整,别具匠心。大佛殿中央供奉佛祖说法时的雕像,顶部安装有玻璃天窗,阳光从天窗透射下去,照射在佛像周围。大佛殿底部设计有水系,俯瞰大殿及水系,犹如盛开的莲花。 2006年7月印度佛殿在白马寺西侧、泰国佛殿之南破土动工,省市领导参加奠基仪式。 经过数十个月的精心施工,于2010年举行盛大的印度风格佛殿落成仪式。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德维辛格·帕蒂尔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出席佛殿落成仪式,并为佛殿剪彩揭碑。印度佛殿方正严谨,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覆钵式穹窿顶,神秘莫测;佛殿下水流往来,喷涌不断,清澈圣洁;佛殿外回廊环绕,静谧整齐,超凡脱俗。整个佛殿装修精工,格调高雅,雕刻美妙,慎密细致,好似西方天国。一座具有印度古典风格的佛教建筑,与中国传统的佛教寺院并立,她是中印两国人民世代交好的象征。[6] 缅甸佛殿 缅甸风格佛塔位于白马寺院西北侧、泰国风格佛殿苑之西,南北长108米,东西宽65米,总面积7020平方米。缅甸风格佛塔主体建筑为大金塔,是按瑞德光大金塔的尺寸3:1缩小而建,高32.92米,塔基底座径51.71米,底层为展览厅。大金塔的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主门一道。这四道主门,以及缅甸佛塔苑的围墙,完全按照贡'''
缅甸佛殿
<p style="text-indent:2em;"> 缅甸 风格佛塔位于白马寺院西北侧、泰国风格 佛殿 苑之西,南北长108米,东西宽65米,总面积7020平方米。缅甸风格佛塔主体建筑为大金塔,是按瑞德光大金塔的尺寸3:1缩小而建,高32.92米,塔基底座径51.71米,底层为展览厅。大金塔的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主门一道。这四道主门,以及缅甸佛塔苑的围墙,完全按照贡 榜王朝的缅甸曼德勒皇宫样式直接移植过来,以喜庆的红色和富丽的金色为主色调。东、西两方除主门之外还各有一个简约的小门,高3.75米,小门上用缅甸文写有"大金塔(梵文音译)"字样  2010年,应我国国家文物局的邀请,缅甸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郭蒂梭先生参加了河南之旅活动,期间获悉可以在洛阳白马寺修建一座供奉缅甸佛像的佛塔。同年11月初,郭蒂梭公使衔参赞向缅甸驻华大使吴登伦汇报后,致信洛阳市人民政府郭洪昌市长,询问佛殿修建的有关事宜。依据修建印度风格佛殿苑的经验,同年12月,郭洪昌市长向郭蒂梭公使衔参赞回信,对白马寺预留的缅甸风格佛塔有关情况做了具体介绍
2012年4月10日 <p style="text-indent:2em;">2010年 缅甸风格佛塔奠基典礼如期举行 应我国国家文物局的邀请 ,缅甸 宗教部长一行17人莅临 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郭蒂梭先生 参加 典礼。 了河南之旅活动,期间获悉可以在洛阳白马寺修建一座供奉 缅甸 风格 佛像的 佛塔 。同年11月初,郭蒂梭公使衔参赞向 缅甸 驻华大使吴登伦汇报后,致信洛阳市人民 政府 出资兴 郭洪昌市长,询问佛殿修 ,缅甸亚洲世界 限公司承包并组织施工 关事宜 缅甸 依据修建印度 风格佛 殿苑 装饰材料均由缅甸政府捐赠 经验,同年12月,郭洪昌市长向郭蒂梭公使衔参赞回信 每次物资到达 白马寺 ,僧众都会举行隆重 预留 洒净祈福法会。2013年6月,主 缅甸风格佛塔有关情况做了具 工程全部完工。2014年6月,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全部工程圆满完成 介绍
作为中缅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 <p style="text-indent:2em;">2012年4月10日 ,缅甸风格佛塔 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国家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省市主管单位等各级领导等先后到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宗教事务局、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洛阳市人民政府等先后对缅甸风格佛塔作出重要批示。 奠基典礼如期举行, 缅甸宗教 部杜拉吴敏貌 部长 、缅甸驻华大使馆吴丁乌大使等多次 一行17人 莅临 白马寺指导 参加典礼。 缅甸风格佛塔 工程 由缅甸政府出资兴 设。 缅甸 吴登盛总统也时刻关注着 亚洲世界有限公司承包并组织施工。 缅甸风格佛塔的 装饰材料均由缅甸政府捐赠,每次物资到达白马寺,僧众都会举行隆重的洒净祈福法会。2013年6月,主体工程全部完工。2014年6月,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全部 工程 进度 圆满完成
2014年6月30日 <p style="text-indent:2em;">作为中缅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 " 缅甸风格佛塔 落成典礼暨安奉开光法 受到了社 "在白马寺隆重举行,缅甸联邦共和 的广泛关注。中国 总统吴登盛 家宗教局 中国佛教协会、省市主管单位等各级领导等先后到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中国 国家宗教事务局 局长王作安 、河南省 省长谢伏瞻、中国驻缅大使杨厚兰 人民政府 、河南省 委常委兼洛阳市委书记陈雪枫 宗教事务局 、河南省 副省长张广智以及 文物局、 河南省 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洛阳市 有关方面负责 参加了活动,受到中国 民政府等先后对缅甸风格 塔作出重要批示。缅甸宗 协会会长传印 部杜拉吴敏貌部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永信 缅甸驻华 和尚、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王健、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灵光寺方丈常藏 使馆吴丁乌 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 使等多次莅临 白马寺 方丈印乐大和尚及僧俗二众的热情接待 指导缅甸风格佛塔工程建设 期间,中 两国高僧大德共同为供奉在 甸吴登盛总统也时刻关注着 缅甸风格佛塔的 佛像举行了开光仪式 工程进度
这座雄伟壮丽、独具 <p style="text-indent:2em;">2014年6月30日," 缅甸 佛教建筑 风格 佛塔 落成典礼暨安奉开光法会" 在白马寺 圆满落成 隆重举行 将成为 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吴登盛、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河南省省长谢伏瞻、 国驻 大使杨厚兰、河南省委常委兼洛阳市委书记陈雪枫、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以及河南省、洛阳市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了活动,受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永信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王健、中国 佛教 友好交流上 协会副秘书长灵光寺方丈常藏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白马寺方丈印乐大和尚及僧俗二众 又一重要标志 热情接待。期间,中缅两国高僧大德共同为供奉在缅甸风格佛塔的佛像举行了开光仪式 [7]
<p style="text-indent:2em;">这座雄伟壮丽、独具缅甸佛教建筑风格的佛塔在白马寺圆满落成,将成为中缅佛教友好交流上的又一重要标志。<ref>[http://www.chinabaimasi.org/bms-xs.asp?id=294&BigClass=%B9%FA%BC%CA%B7%F0%B5%EE%D4%B7&SmallClass=%C3%E5%B5%E9%B7%F0%CB%FE%D4%B7 泰国 缅甸 佛殿 ] ,白马寺 . 2015-08-06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 泰国佛殿 苑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位于白马寺古建区西侧,南与印度佛殿苑相邻。1991年7月30日,泰国善信瓦塔纳先生到白马寺参观朝拜,为增进中泰两国佛教界的友谊,同白马寺签订了《向中国洛阳白马寺院泰国佛殿泰国佛殿赠送佛像的备忘录》。1992年,泰国善信瓦塔纳先生及多位泰国善信捐赠的一尊高7.2米,重8吨的铜质镀金佛像运抵白马寺,白马寺出资修建泰式风格佛殿一座供奉佛像。佛殿于1992年奠基,1995年竣工,1997年举行佛殿落成和佛像开光典礼。'''
<p style="text-indent:2em;">泰国佛 殿 坐南朝北, 苑始 建于 长27.3米,宽21.3米的台基 。大殿长14.4米 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宽7.5米 位于白马寺古建区西侧 高10余米 南与印度佛殿苑相邻。1991年7月30日 三层重檐,黄 泰国善信 覆顶,内饰壁画。殿内正中坛上供所赠佛像。2010年初 塔纳先生到白马寺参观朝拜 ,为 一步丰富和彰显 国佛教 文化内容 界的友谊 促进 同白马寺签订了《向 泰两 洛阳白马寺院赠送 教文化交流 像的备忘录》。1992年 ,泰国 高僧拍特实铁哥颂长老、 善信瓦塔纳先生 参访 及多位泰国善信捐赠的一尊高7.2米,重8吨的铜质镀金佛像运抵白马寺, 白马寺 出资 修建 式风格佛殿一座供奉佛像。 佛殿 苑进 于1992年奠基,1995年竣工,1997年举 翻修,并进行扩建,修起了围墙、大门,辟建了舍利塔、藏经阁、钟鼓楼、四面 、凉亭、僧寮及配套设施等,扩建后的规模,长宽各108米 殿落成和佛像开光典礼 [8]
折叠传戒1990年5月 <p style="text-indent:2em;">该殿坐南朝北,建于长27.3米 白马寺举行了第二次较 宽21.3米的台基上。 规模的传戒佛事活动 殿长14.4米,宽7.5米 全国各地的600 高10 米,三层重檐,黄瓦覆顶,内饰壁画。殿内正中坛上供所赠 子前来受戒;次年6月 像。2010年初 专门 日本冈山县在家 进一步丰富和彰显泰国 佛教 徒30余人传授了居士菩萨戒。1992年5月 文化内容 举行了第三次传授千 促进中泰两国 大戒法会:受比丘戒者400余人 教文化交流 比丘尼戒者200余人 泰国高僧拍特实铁哥颂长老、善信瓦塔纳先生参访白马寺后出资对泰国佛殿苑进行翻修 居士菩萨戒者500余人;次年6月 并进行扩建 举行 修起 规模宏 围墙、 的第 门,辟建了舍利塔、藏经阁、钟鼓楼、 次传授千 大戒法事活动,此次传戒为二部僧大戒的国际性传戒活动,受比丘戒者850人,受比丘尼戒者420余人,居士菩萨戒者600余人,受戒者分别来自全国20多个省 凉亭 自治区以 僧寮 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 配套设施 ,扩建后的规模,长宽各108米。<ref>[http://www.chinabaimasi.org/bms-xs.asp?id=280&BigClass=%B9%FA%BC%CA%B7%F0%B5%EE%D4%B7&SmallClass=%CC%A9%B9%FA%B7%F0%B5%EE%D4%B7 泰 。1995年3月 佛殿 ] 韩国20余位居士前来 白马寺 受菩萨戒;次年5月,举行了第五次传戒法会,此次受比丘戒400余人,比丘尼戒200余人,居士菩萨戒400余人。. 2015-08-06 </ref>
折叠古佛归宗===传戒===1995年4月6日 <p style="text-indent:2em;">1990年5月 ,白马寺举行了 中华古 第二次较大规模的传戒佛事活动,全国各地的600余位佛子前来受戒;次年6月,专门为日本冈山县在家佛教徒30余人传授了居士菩萨戒。1992年5月,举行了第三次传授千 归宗庆典 大戒 法会 。中华古佛是两尊造型奇美的拇指般 :受比丘戒者400余人,比丘尼戒者200余人,居士菩萨戒者500余人;次年6月,举行了规模宏 第四次传授千 大戒法事活动 ,此 两尊佛像源于中 次传戒为二部僧大戒的 东汉时期的洛阳白马寺 际性传戒活动 后流落民间 受比丘戒者850人 由西域传至南亚 受比丘尼戒者420余人 后辗转至泰国 居士菩萨戒者600余人 受戒者 分别 收藏于泰 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美 博物馆和泰国一富商家中。为了 、新 强两国佛教界的友好往 坡、马 和佛教文化交流,泰 西亚等 将此佛像复制了两尊,1994年11 。1995年3 在北京广济寺由中国佛教三大语系的高僧共同主持开光 其中的一尊归宗于洛阳 韩国20余位居士前来 白马寺 。1995年4月6日 受菩萨戒;次年5月 白马寺 举行了 隆重的中华古佛归宗庆典 第五次传戒 法会, 参加法会的有中国佛教协会、各地高僧大德及河南省、洛阳市的有关领导 此次受比丘戒400余人,比丘尼戒200余人 泰国派遣由副僧王率领的143 居士菩萨戒400余 组成的古佛归宗团前来观礼
折叠 ===古 像开光归宗===1997年10月31 <p style="text-indent:2em;">1995年4月6 白马寺举行 了中华古佛归宗庆典法会 泰式 中华古佛是两尊造型奇美的拇指般大小的佛像,此两尊 佛像 是1991年 源于中国东汉时期的洛阳白马寺,后流落民间,由西域传至南亚,后辗转至泰国,分别收藏于 泰国 博物馆和泰国一富商家中。为了加强两国佛教界的 人常媛女士 好往来 佛教文化交流, 泰国 内务部部长瓦塔纳先生所捐赠 将此佛像复制了两尊,1994年11月在北京广济寺由中国佛教三大语系的高僧共同主持开光 同时出资2.7万美元 其中的一尊归宗于洛阳白马寺。1995年4月6日 白马寺 共同修建一座泰式 举行了隆重的中华古 殿。 归宗庆典法会, 参加法会的有 名山大寺的 中国佛教协会、各地高僧 大德 高僧, 及河南 省、 洛阳 政府及宗教局 的有关 领导,泰国 商业部 派遣由 部长顺蓬·阿萨瓦哈先生、常媛女士等泰国客 僧王率领的143 组成的古 门四众 归宗团前来观礼
折叠编辑本段破坏保护===佛像开光=== <p style="text-indent:2em;">1997年10月31日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第一次遭到了破坏 白马寺举行 东汉初平元 泰式佛像是1991 (公元19祖师墓祖师墓 0年),以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的各地联军,对洛阳形成了半包围的阵势。为防止 泰国友 民逃回,他便把洛阳城周围二百里以 常媛女士和泰国 的房屋全 务部 烧光 长瓦塔纳先生所捐赠,同时出资2.7万美元 白马寺 被烧荡殆尽 共同修建一座泰式佛殿。参加法会的有名山大寺的大德高僧,省、市政府及宗教局领导,泰国商业部副部长顺蓬·阿萨瓦哈先生、常媛女士等泰国客人及佛门四众
==破坏保护==<p style="text-indent:2em;">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第一次遭到了破坏。 东汉 建安二十五 初平元 年(公 元220 元190 年) 曹丕自称皇帝 即位于许昌。在东汉 以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的各地联军,对 洛阳 废墟之上 形成了半包围的阵势。为防止人民逃回 重新营建 他便把 洛阳 宫,即包括重建白马寺。再从曹魏嘉平 城周围 年(公元250年)有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佛律" 百里以内 记载 房屋全部烧光 足证 白马寺 在文帝曹丕、明帝曹睿之后已经恢复 被烧荡殆尽
西晋永 <p style="text-indent:2em;">东汉建 二十五 年(公 元304 元220 年) 曹丕自称皇帝 司马颙部将张方攻入 即位于许昌。在东汉 洛阳 废墟之上 烧杀虏掠 重新营建洛阳宫 即包括重建白马寺。再从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有昙柯迦罗 长期 白马寺译"佛律" 战乱兵火中 记载 足证 白马寺 再一次遭受严重破坏 在文帝曹丕、明帝曹睿之后已经恢复
经过北魏末年的<p style="text-indent:2em;" >西晋 熙之乱",洛阳城又一次残遭破坏。在迁都邺城之后 安元年(公元304年) 司马颙部将张方攻入 洛阳 仅余寺四百二十一所 其中 烧杀虏掠 尚有白马寺。大约 "永熙之 长期的战 " 兵火 中,白马寺 虽难于幸免,但还是残存下来了。直到清代,在白马寺大殿左侧,还保存 座"白马寺造像幢",幢有五十余尊佛像,上下左右俱有题名。另在解放前,白马寺曾出土一尊巨大的玉石弥勒菩萨坐像,身高2.16米,系一件极可宝贵的北魏造像佳作。惜已散失海外,至今仍保存在美国一家博物馆中 次遭受严重破坏
唐武周垂拱元 <p style="text-indent:2em;">经过北魏末 (公元685年) 的"永熙之乱",洛阳城又一次残遭破坏。在迁都邺城之后,洛阳仅余寺四百二十一所,其中,尚有白马寺。大约在"永熙之乱"中 武则天敕修 白马寺 虽难于幸免 但还 残存下来了。直到清代,在 白马寺 历史 大殿左侧,还保存一座"白马寺造像幢",幢有五十余尊佛像, 下左右俱有题名。另在解放前,白马寺曾出土一尊巨大的玉石弥勒菩萨坐像,身高2.16米,系一件极可宝贵 黄金时代 北魏造像佳作。惜已散失海外,至今仍保存在美国一家博物馆中
<p style="text-indent:2em;"> 代天宝十四 武周垂拱元 年(公 元755 元685 年) 发生的"安史之乱" 对东都洛阳的破坏甚为严重。 武则天敕修 白马寺 当亦然。"安史之乱"以后的 ,这是 白马寺 ,还保存着一些唐 历史上的黄金时 或唐代以前的断碑
<p style="text-indent:2em;"> 唐代 天宝十四 (公元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 对东都 洛阳 长时期陷入战乱兵火 的破坏甚为严重 。白马寺 再次遭受战 当亦然。"安史之 "以后 破坏 白马寺,还保存着一些唐代或唐代以前的断碑
到了宋 <p style="text-indent:2em;">唐 末年 采取适当保护佛教的政策宋代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敕修 洛阳长时期陷入战乱兵火。 白马寺 再次遭受战乱的破坏
<p style="text-indent:2em;">到了宋 初年 以禅宗中 采取适当保护佛教 临济宗最流行。洪武二十 政策宋代淳化 三年(公 元1390 元992 年) 祖朱元璋 敕修白马寺 ;景泰年间,明政府曾规定各地寺观产业限制为六十亩
嘉靖 <p style="text-indent:2em;">明代初年,以禅宗中的临济宗最流行。洪武二十 十四 年(公 元1555 元1390 年), 身为朝廷司礼监掌印 监兼总督东厂之职的黄锦,又一次大规模整 祖朱元璋敕 修白马寺 。由黄锦撰文的《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石碑 ;景泰年间 保存了关于此次重修的详细资料。此次重修,大体上奠 明政府曾规 了今日白马寺的规模和布局,在白马寺沿革史上意义重大。据解放后 面实测,白马 总面积 观产业限制 四万平方米左右,这和明代重修时占地 六十 的记载基本相合
明代末年,洛阳又遭战乱破坏。清代同治元 <p style="text-indent:2em;">嘉靖三十四 年(公 元1862 元1555 年), 立佛殿(接引殿)被焚烧;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复被 身为朝廷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总督东厂之职的黄锦,又一次大规模整修白马寺。由黄锦撰文的《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石碑,保存了关于此次 修的详细资料 接引殿是 此次重修,大体上奠定了今日白马 内现存 规模 最小 和布局 重建最晚的一 在白马寺沿革史上意义 重大 殿 据解放后地面实测,白马寺总面积为四万平方米左右,这和明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曾 重修 清凉台之毗卢阁 时占地六十二亩的记载基本相合
1931年<p style=" 九·一八text-indent:2em;" 事变之后,尤其是1932 >明代末 "一·二八"上海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党政府受到强敌威胁 决计迁都 洛阳 又遭战乱破坏 国民党中央委员张继等来洛阳 清代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 往访白马寺。时白马寺墙败宇塌,庭阶荒芜,即于1931 立佛殿(接引殿)被焚烧;光绪九年(公元1883 委请上海佛教会德浩法师住锡白马寺, )复被 行营 建。 此次 接引殿是寺内现存规模最小, 修,修 了山门内左右两侧 最晚 门头堂、云水堂和天王殿、 一重 殿 两侧的客堂、祖堂、禅堂、斋堂,又在寺院东南、西南各修建方形歇山顶 。清代宣统 层阁楼一座( 即钟、鼓楼,也称角楼公元1910年), 以青石镶包了印度高僧墓和天王殿、大佛殿的 曾重修清凉 基,补修了各殿阁、厢房 门窗;配置铜铁器,铸宝鼎、铜牌、铜钟,并把一尊高约0.90米的白玉佛迁奉于 毗卢阁
抗日战争爆 <p style="text-indent:2em;">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尤其是1932年"一·二八"上海事变 后, 南京国民党政府受到强敌威胁,决计迁都洛阳。国民党 州大地处于战乱兵火之中 央委员张继等来洛阳,往访白马寺。时白马寺墙败宇塌,庭阶荒芜 即于1931年委请上海佛教会德浩法师住锡 白马寺 ,重行营建。此次重修,修建了山门内左右两侧的门头堂、云水堂和天王殿、大佛殿 侧的客堂、祖堂、禅堂、斋堂,又在寺院东南、西南各修建方形歇山顶二层阁楼一座(即钟、鼓楼,也称角楼),以青石镶包了印 败落 高僧墓和天王殿、大佛殿的台基 墙颓 补修了各 殿 阁、厢房之门窗;配置铜铁器 野草没膝 铸宝鼎、铜牌、铜钟 并把 片荒凉景象,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 尊高约0.90米的白玉佛迁奉于毗卢阁内
<p style="text-indent:2em;">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州大地处于战乱兵火之 国成立后 ,白马寺 先后于1952年、1954年、1959年多次拨专款重修。1959年郭沫若先生参观白马寺 两度败落,墙颓殿倾,野草没膝 曾留下了"白马驮经印度来" 首"七律"作为纪念。1961年 片荒凉景象 国务院确定白马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
文革之时 <p style="text-indent:2em;">新中国成立后 ,白马寺 也惨遭破坏。佛像被砸 先后于1952年、1954年、1959年多次拨专款重修。1959年郭沫若先生参观白马寺 曾留下了"白马驮 卷被烧。相传为摄摩腾、竺法兰二高僧带 印度 的极为珍贵的三十余片" 贝叶经一首"七律" 也化 灰烬 为纪念。1961年,国务院确定白马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2年对 <p style="text-indent:2em;">文革之时, 白马寺 的全面修复,这一次重修,前后持续十年,用款数十万之多,翻修主要殿阁,彩绘天棚、梁、架、斗拱,油漆门窗、殿柱,广骋新老艺人塑造 也惨遭破坏。 佛像 被砸 贴金涂彩;培植花木,彻阶修路 经卷被烧 使千年古刹,面貌 相传 之一新。1973年,正式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84年,移交洛阳市佛教协会和 摄摩腾、竺法兰二高 人管理。一些在"十年动乱"时被迫还乡 带来 僧人也先后返寺。国家对他们进行了妥善的安排,使其诵经有所,衣食有靠;还 僧人的佛事活动而配设了多种香案、供器、七 八宝,在大殿内悬挂幔帐,莲台前摆列蒲团,逐渐恢复了这座千年古刹固有 宗教气氛 三十余片"贝叶经"也化作灰烬
1987年3月, <p style="text-indent:2em;">1972年对白马 全面修复,这一次重修,前后持续十年,用款数十万之多,翻修主要殿阁,彩绘天棚、梁、架、斗拱,油漆 殿柱,广骋新老艺人塑造 殿、天王殿得到维 像,贴金涂彩;培植花木,彻阶 加固。1990 路。使千 古刹 齐云塔院得到扩建。 面貌为 一新。1973年 为接待广大游客和前来朝拜的海内外佛门僧众,适应蓬勃发展的大旅游形势 正式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84年 移交 洛阳市 佛教协会和僧人管理。一些在"十年动乱"时被迫还乡的僧人也先后返寺。国家 白马寺 他们 进行了 大规模扩建和环境美化 妥善的安排 新建了钟鼓楼、法宝阁、藏 使其诵 有所 新辟 衣食有靠;还为僧人的佛事活动而配设 玉佛殿 多种香案 卧玉佛殿 供器 六祖 七珍八宝,在大 殿 内悬挂幔帐 泰式佛殿 莲台前摆列蒲团 修建 逐渐恢复 山门前的广场。经过扩建后 这座千年古刹固有 白马寺总面积达到200亩左右 宗教气氛
1961 <p style="text-indent:2em;">1987年3月,寺院的山门、大佛殿、天王殿得到维修加固。1990 年, 齐云塔院得到扩建。之后,为接待广大游客和前来朝拜的海内外佛门僧众,适应蓬勃发展的大旅游形势,洛阳市对 白马寺 被中华人民共 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环境美化,新建了钟鼓楼、法宝阁、藏经阁,新辟了玉佛殿、卧玉佛殿、六祖殿,泰式佛殿,修建了山门前的广场。经过扩建后的白马寺总面积达到200亩左右 [3]
1983 <p style="text-indent:2em;">1961 年,白马寺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 确定 公布 汉族地区佛教 第一批 全国重点 寺院 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43]
2001年1月 <p style="text-indent:2em;">1983年 ,白马寺被国 家旅游局评 务院确定 首批4A景 汉族地 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54]
折叠编辑本段武侠奇闻摘自金庸《天龙八部》<p style="text-indent:2em;">2001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5]
一日,段誉在洛阳白马寺中,与方丈谈论 ==武侠奇闻==<p style="text-indent:2em;">摘自金庸 阿含经 天龙八部 ,研讨佛说"轮转圣王有七宝"的故事。段誉于"不长不短、不黑不白,冬则身暖、夏则身凉"的玉女宝大感兴味。方丈和尚连连摇头,说道:"段居士,这是我佛的譬喻,何况佛说七宝皆属无常…"正说到这里,忽有三人来到寺中,却是傅思归、古笃诚,朱丹臣。
折叠编辑本 <p style="text-indent:2em;">一日,段誉在洛阳白马寺中,与方丈谈论《阿含经》,研讨佛说"轮转圣王有七宝"的故事。段誉于"不长不短、不黑不白,冬则身暖、夏则身凉"的玉女宝大感兴味。方丈和尚连连摇头,说道:" 旅游贴 折叠开放时间开放时间:7:30至19:00 景区开放时间节假日 这是我佛的譬喻,何况佛说七宝皆属无常…"正说到这里,忽有三人来到寺中,却是傅思归 淡旺季会有调整 古笃诚,朱丹臣
折叠公交线路==旅游贴士==洛阳火车站乘56路公交车终点下车 ===开放时间===<p style="text-indent:2em;">开放时间:7:30至19:00 关林庙乘58路到终点站下车 景区开放时间节假日、淡旺季会有调整 [5]
===公交线路===
<p style="text-indent:2em;">洛阳火车站乘56路公交车终点下车,关林庙乘58路到终点站下车。[5]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u07866lsmda|480|270|qq}}
<center>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center>
{{#iDisplay:n08368t90rj|480|270|qq}}
<center>新年中的白马寺</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