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华民国国歌

移除 27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民国17年(1928年)前===
{{see also|五族共和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卿云歌}}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教育部|教育总长]][[蔡元培]]对公众徵求国歌,后来选定《五族共和歌》做为临时国歌,由[[沉恩孚]]作词、[[沉彭年]]谱曲<ref>特派员林琮盛/专题报导/[[旺报]],"第一首国歌 非现今三民主义歌"[http://ssl.want-daily.com/News/Content.aspx?id=0&yyyymmdd=20110719&k=17915aed7bb9a81196139f84ceafb832&h=c6f057b86584942e415435ffb1fa93d4&nid=K@20110719@N0064.001]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1005114109/http://ssl.want-daily.com/News/Content.aspx?id=0&yyyymmdd=20110719&k=17915aed7bb9a81196139f84ceafb832&h=c6f057b86584942e415435ffb1fa93d4&nid=K%4020110719%40N0064.001|date=2015-10-05}},2011-07-19.</ref>。
[[File:中华民国国歌2.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4%B8%AD%E5%8D%8E%E6%B0%91%E5%9B%BD%E5%9B%BD%E6%AD%8C/1610819/0/0865b518442f2c5e35fa41fb?fr=lemma&ct=single#aid=0&pic=b94f65ec27f2ce882f2e21d4 原图链接]中华民国国歌]]
民国13年(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中对该校师生发表训词,其内容一说为孙中山的[[文胆]][[胡汉民]]主编,[[戴季陶]]、[[廖仲恺]]、[[邵元冲]]等协助编写,由孙中山审阅 。另一说为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中只说了「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三句,后来由胡汉民等人增加词文,经过孙中山批可后,后发表成为训词。因为在[[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发表,该训词被称为「黄埔训词」、「黄埔官校训词」、「黄埔军校训词」等,又因孙中山为[[中国国民党总理]],又被称为总理训词
另一说为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中只说了「三 国17年(1928年) 主义,吾党所宗 [[ 以建民 」三句,后来由胡汉 党北伐]] 等人增加词文,经过孙中山批可后 后发表成为训词。因为在[[ 黄埔陆军军官 良]]宣布[[东北易帜]] 发表 形式上[[中国统一]]后,戴季陶建议将 该训词被称为「黄埔训词」、「黄埔官校训词」、「 黄埔军校训词 」等,又因孙中山 为[[中国国民党总理]] 党歌歌词。其后经[[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并公开徵求乐谱;最后以[[程懋筠]]谱曲在139件作品中拔得头筹,并得到500[[银圆]]奖金。当时南京[[金陵大学]]及[[国立中央大学 (南京)|中央大学]]的学生曾在场试唱,并且由作者自己在[[中央广播电台]]播唱示范。<ref name="book1947">{{cite book |language = zh |author=李士钊编译 |coauthors= |title=联合国歌集 |url = http://www.cadal.zju.edu.cn/book/16000666/ |date = 1947 |location = |publisher = 上海教育书店 |id = |isbn = |pages = 20}}</ref>{{citation needed|原本程懋筠创作此谱时,曾因为觉得不够好而丢弃;其妻从纸篓发现后寄去参加比赛,竟拔得头筹。|time=2019-09-08}}{{clarify|reason=请提供来源 长期无来源的叙述可能会 删除|date=2019-09-08}}[[File:1947shanghaidagong.png|thumb|260px|194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改组之日,上海大公报公布国民政府消息, [[行宪]]之目的,自即日起不再于公开场合悬挂国民党党旗。仅悬挂国旗与孙中山国父画像 总理训词 因国歌有其历史背景,不便更改。]]
民国17年(1928年),[[国民党北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形式上[[中国统一]]后,戴季陶建议将黄埔军校训词採为[[中国国民党]]党歌歌词。其后经[[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并公开徵求乐谱;最后以[[程懋筠]]谱曲在139件作品中拔得头筹,并得到500[[银圆]]奖金。 当时南京[[金陵大学]]及[[国立中央大学 (南京)|中央大学]]的学生曾在场试唱,并且由作者自己在[[中央广播电台]]播唱示范。<ref name="book1947">{{cite book |language = zh |author=李士钊编译 |coauthors= |title=联合国歌集 |url = http://www.cadal.zju.edu.cn/book/16000666/ |date = 1947 |location = |publisher = 上海教育书店 |id = |isbn = |pages = 20}}</ref>原本程懋筠创作此谱时,曾因为觉得不够好而丢弃;其妻从纸篓发现后寄去参加比赛,竟拔得头筹。 194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改组之日,上海大公报公布国民政府消息,为[[行宪]]之目的,自即日起不再于公开场合悬挂国民党党旗。仅悬挂国旗与孙中山国父画像。因国歌有其历史背景,不便更改。 民国18年(1929年)1月10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决议採程懋筠所谱者为党歌,理由是该歌词富爱国思想,且曲调和平、有力,有民族意识之效果。民国19年(1930年)2月28日[[南洋]][[万鸦渡中华学校]]来电询问能否亦以此歌作为国歌;3月13日,第三届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78次会议提出讨论,决定:在国歌未製定以前,可以此歌代用。   民国19年(1930年)3月24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165号训令全国各级政府,在国歌未制定前,一般集会场合均唱这首程懋筠所谱之歌代替国歌<ref>民国19年3月国民政府公报</ref>。   最初只有旋律曲调,并没有和声与伴奏;正式颁定后,[[萧友梅]]、[[赵元任]]、[[黄自]]曾先后为其谱写伴奏和声。<ref name="book1947" />。其后,社会舆论认为黄埔军校训词乃勉励中国国民党党员之用,仅能代表党而无法代表国家;政府瞭解训词属代用性质,民国19年(1930年)5月责成[[中华民国教育部|教育部]]对外广徵国歌歌词,先限8月底截止,三度展延;至民国20年(1931年)6月止,投稿者约1,700馀人,歌词2,000馀首,惟经多次审查均无一入选。<ref> [[ 孙镇东 ]] 著,国旗国歌国花史话,第53-54页</ref> 民国25年(1936年),[[国民政府]]成立「国歌编製研究委员会」,专门负责国歌编製研究事宜,并正式登报公开徵求国歌歌词<ref>[http://dftt.drnh.gov.tw/digi_cdrom_big5.htm 国史馆数位典藏计画 > 中华民国国旗与国歌史料]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1201072807/http://dftt.drnh.gov.tw/digi_cdrom_big5.htm |date=2009-12-01 }}</ref>,至民国26年(1937年)结束,投稿者约1,700馀人,歌词3,000馀首,多次审查均仍无一入选。 该委员会后仍建议採用黄埔军校训词作为国歌,理由是黄埔军校训词充分表现革命建国精神,不但符合[[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且代表中华民国立国精神。
民国25年(1936年),[[国民政府]]成立「国歌编製研究委员会」,专门负责国歌编製研究事宜,并正式登报公开徵求国歌歌词<ref>[http://dftt.drnh.gov.tw/digi_cdrom_big5.htm 国史馆数位典藏计画 > 中华民国国旗与国歌史料]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1201072807/http://dftt.drnh.gov.tw/digi_cdrom_big5.htm |date=2009-12-01 }}</ref>,至民国26年(1937年)结束,投稿者约1,700馀人,歌词3,000馀首,多次审查均仍无一入选。该委员会后仍建议採用黄埔军校训词作为国歌,理由是黄埔军校训词充分表现革命建国精神,不但符合[[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且代表中华民国立国精神。
民国26年(1937年)6月3日,第五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45次会议通过以黄埔军校训词为中华民国国歌,6月16日中常会发函至通知国民政府,同年6月21日经国民政府公布实施,国歌徵选案至此遂告确定<ref name="民" >{{cite book |editors=[[李新 (1918年)|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title=《中华民国史大事记》 |location=北京 |publisher=[[中华书局]] |year=2011 |isbn=9787101079982}}</ref>{{rp|5438}}<ref>[https://www.ey.gov.tw/state/News_Content3.aspx?n=283412AE33AC4D71&s=082AB6252AA39C8E 国旗、国歌、国花(中华民国国情介绍-政治)],[[行政院]]</ref><ref>《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十五次常会决议以现行党歌为国歌》,国史馆数位典藏号001-010014-00001-019</ref>。
===「吾党」一词争议 ===
[[国立编译馆]]解释「多数人在一起可称党,『吾党』意为『吾辈、吾人』,也就是我们的意思,这裡指全国国民。」<ref>[http://www.nownews.com/2004/07/14/10844-1657896.htm 苏贞昌拜访 柏杨建议改国旗为五色旗、改国歌吾民所宗]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1013142941/http://www.nownews.com/2004/07/14/10844-1657896.htm |date=2009-10-13 }}</ref>。而中华民国国歌歌词是出自1924年6月16日[[中国国民党]]的[[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军官学校]]开学时孙中山对军校生的训词。由于「吾党」一词有争议,导致有人在唱此歌时,会跳过有关歌词不唱<ref>[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1010/708970/ 唱国歌为何跳过这句「吾党所宗」真相揭密]</ref>。不过「吾党」一词在中文裡有相当古老历史,出现远远早于现代政党组织,比如《论语·子路》:「“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 唐朝 ]][[ 贾岛 ]] 的诗:「何时临涧柳,'''吾党'''共来攀」,唐.韩愈〈山石〉诗:「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这裡的「党」指的是「朋友、同辈。指意气相投的人」<ref>[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ABYBNo&o=e0&sec=sec1&op=v&view=0-1 中华民国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对于「党」的解释]{{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1203122616/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ABYBNo&o=e0&sec=sec1&op=v&view=0-1 |date=2019-12-03 }}</ref>
== 使用状况 ==
[[民主进步党]]认为其歌词内容难釐清与中国国民党党歌的关係,其执政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划|县市]]首长大多在主办[[元旦]]升旗仪式唱国歌时跳过「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不唱。时任民进党主席[[蔡英文]]2012年1月1日到民进党执政­的台南市政府参加升旗典礼时,避开「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的三句,到第四句「以进大同」才­开始唱。<ref>[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2mTECH2sk4 蔡台南升旗 国歌避「吾党所宗」]-[[民视新闻]] 2011-12-31</ref>
基于中华民国国歌曾为国民党党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未明令禁止公开传播此歌曲,称之为「三民主义歌」(不能称为中华民国国歌),但有时由于场合的原因为此不快。最广为人知的例子,是在2000年[[陈水扁]]就任[[中华民国总统]]时,歌手[[张惠妹]]曾在总统就职大典上领唱中华民国国歌<ref>{{Citation|last=Crystal Huang|title=张惠妹-国歌|date=2006-07-18|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HsZRfOurQ8|accessdate=2018-02-15}}</ref>,为[[北京当局]]感到不悦,因此阻碍其于[[中国大陆]]的演艺事业发展两年之久。<ref>{{Citation|last=民视综合频道|title=阿妹.纪晓君等人 520领唱国歌被中国封杀 -民视新闻|date=2016-06-16|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Cv-rydoa00|accessdate=2018-02-15}}</ref>
== 参见 ==
=== 外部连结 ===
{{Commons category|Zhōnghuá Mínguó guógē}}
 
* {{youtube|link=no|_YYi2xtdJ1Q|中华民国国歌-观光篇-合唱版}},Info Taiwan
* {{youtube|link=no|XEUBdQPZyoo|中华民国国歌-观光篇-演奏版}},Info Taiwan
129,1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