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开埠

增加 12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上海开埠,即1843年11月按照《中英南京条约》的条款,正式对外开放上海做指定通商口岸的历史事件。
'''上海开埠''',即1843年11月按照《[[中英南京条约]]》的条款,正式对外开放[[上海]]做指定通商口岸的历史事件。 [[ 开埠 ]] 标志着上海地区进入了近代时期,同时也促进了发展城市,即今日的 [[ 上海市 ]] ,在此后100年时间里,由海边的县城一跃成为中国乃至 [[ 远东 ]] 最大的都会之一。
==开埠前==
1840年以前,由于 [[ 清朝 ]] 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仅留 [[ 广州 ]] 一港进行对外贸易,并且设置诸多管理条款,限制在华外商的经商活动。因此第一次 [[ 鸦片战争 ]] 爆发。而在战前, [[ 英国 ]] 方面曾派出东 [[ 印度 ]] 公司的“阿美士德号”沿海岸线北上,曾经充分考察了 [[ 上海 ]] 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情况。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政府失败,随后于江宁签订《 [[ 中英南京条约 ]] 》。根据条约第二款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 [[ 广州 ]] [[ 福州 ]] [[ 厦门 ]] [[ 宁波 ]] 、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在谈判中,清朝全权代表耆英在五口问题上曾与英方有所争议,主要是围绕福州是否纳为通商口岸的问题,而在上海被列为名单之一,则清方未提出任何异议。
1843年10月8日,中英双方与 [[ 虎门 ]] 签订了《 [[ 南京条约 ]] 》的补充条约即《中英虎门附加条约》,允许英方“举凡设领事,立夷馆,住家眷,势不能遏其所请。”
==宣布开埠==
1843年11月8日晚间, [[ 英国 ]] 驻上海首任领事巴富尔爵士一行乘坐麦杜萨号抵达上海,正式执行《南京条约》及其附加条款。次日,巴富尔领事拜会上海道台宫慕久,上海方面于 [[ 江海关 ]] 设宴招待英国领事一行。10日,宫慕久到麦杜萨号,礼节性回访巴富尔。双方就开埠和英国领事馆问题进行磋商。双方议定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
11月14日, [[ 上海道 ]] 台贴出官府布告,向 [[ 上海 ]] 市民宣告上海开埠。英国领事馆亦于同日贴出通告,宣布英国领事馆正式开馆及馆舍地址。
11月17日,上海道台宫慕久宣布在洋泾浜江海关以北设立“西洋商船盘验所”,正式办理外国商船入关经商事宜,并由 [[ 松江府 ]] 海防同知沈炳垣负责通商事务,受理对外交涉事件。
==影响==
经由 [[ 开埠 ]] ,上海进入新的时期。自此以后, [[ 上海 ]] 从一个海边的县城跃身成为远东的都会城市。1843年以来,来自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的移民和其他海外 [[ 移民 ]] 一起构成了新的上海人口,并共同促进了上海的发展。而 [[ 海派文化 ]] 也是通过开埠后逐渐发展起来,上海此后成为中西文化互撞的最前沿。此外,在上海开埠以后不久英方率先提出设立租界的请求,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 [[ 租界 ]] —— [[ 上海英租界 ]] 。从此租界在 [[ 中国近代史 ]] 上扮演了与众不同的角色。
[[Category:中國近代歷史事件]]
68,51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