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姚希孟

增加 4,41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主要成就=
}}
[[File:姚希孟.jpg|thumb|right|[https://auctions.afimg.jp/item_data/image/20170827/yahoo/v/v513999507.1.jpg原圖鏈結][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5%A7%9A%E5%B8%8C%E5%AD%9F&rlz=1C1ASUC_zh-TWTW840TW840&sxsrf=ACYBGNRdcYENIe-FuX4L-S7n4IvaX81kCw:1581165254724&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i759rK-8HnAhVkGaYKHXjhCVcQ_AUoAnoECA4QBA&biw=1507&bih=680#imgrc=D8WOjnNKfJCPkM] ]] ''' 姚希孟'''(1579—1636)字孟 长,号现闻 號現聞。 南直 隶[[苏 隸蘇 ]] 吴县( 吳縣( 属[[ 苏]] )人。 [[ 希孟 ]] 十月,父 就去世了,由寡母 [[ 文氏 ]] 一手 抚养 撫養 成人。母 他寄寓了很大的希望。 后来 後來 他和舅父 [[ 文震孟 ]] 一起 念书 唸書 ,在 当时 當時 有盛名。 姚希孟于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母文氏卒后,蔬食三年,昼夜诵佛经不止。著成《佛法金汤征文录》十卷。他的著作除《[[文远集]]》外。还著有《[[公槐集]]》、《响玉集》、《棘门集》、《沆瀣集》、《循沦集》、《丹黄、松瘿集》、《伽陵集》、《风吟集》等。  
== 人物简介 ==
姚希孟,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希孟十月,父 親即逝,他從小 去世了,由寡 母文氏 一手抚养成人 相依為命 母亲又对他寄寓了很大的希望。后来他 和舅父文震孟一起念书,在当时都负有盛名。 姚希孟于万历 明萬曆 四十七年 中进 (一六一九年)舉進 ,改 。選為 庶吉士。 他的老师 [[ 刘一燝 ]] 很器重他。天启年间,震孟也考入翰林,甥舅并 ,名气更是远播四方,但是,姚希孟的仕途并不得志,他和舅父文震孟被 [[ 崔呈秀 ]] 作为献给 [[ 魏忠贤 ]] 的《天鉴录》列为东林党成员,遂削籍。后来,魏忠贤势败,他的党徒 [[ 倪文焕 ]] 害怕受到株连,就派人送厚礼以求得解脱,被希孟知道而报官,可见希孟是一个很正直也很率真的人。<br>但是,也正是因为他近于迂的这种正直,使他一直郁郁不得志,受人排挤,崇祯年间,希孟与 [[ 姚明恭 ]] 主顺天乡试,有两个武生冒籍而中试,在这件事中,群小恶希孟,而把责任都推在他的身上,被当权者 [[ 温体仁 ]] 等借机贬官,从詹事贬至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卒于崇祯中。 ===著作===他的著作除《文遠集》外。還著有《公槐集》、《響玉集》、《棘門集》、《沆瀣集》、《循淪集》、《丹黃、松癭集》、《伽陵集》、《風吟集》等。姚希孟的文風和竟陵派,公安派頗為相似,率性自然,抒寫性靈。[[黃道]]周等人很欣賞他的文章。黃道周曾在《漳浦集》中寫道:“萬曆初年,閣臣鷙起,文章之道,復歸詞林,[[李大泌]],[[姚吳門]]為之歸墟……予不及事大泌,雅交於吳門。下所為,霞蒸岳舉,文行宗表,無有先於吳門者矣。先生安步指辭,宏聲亮實,[[韓蒲州]]見之而有王佐之稱,[[劉南昌]]因之而有人龍之嘆。” ===著成《佛法金湯徵文錄》===文氏奉佛謹嚴,小希孟耳濡目染。及長,與舅父文湛持相往來於東林,切磋道義,漸入佛理。母親死後,希孟居士居喪期間,蔬食三年,晝夜誦佛經不止,以超度母親於西方。歸家平居後,更加投入到三寶中,發願要宏護佛教。他搜覽各種傳記史料,著成《佛法金湯徵文錄》十卷,本書包含了他一生奉佛的思想和功德。「金湯」即金城湯池,比喻對佛法的宏護猶如金城湯池,堅不可摧。全書蒐集了歷代宰官居士的護法言行,考其內容,事蹟和時代,分為十篇即∶華嚴十地品第一,輔教第二,高皇御製立第三,金湯名義第四,應化諸賢第五,護法人王第六,晉宋以下宰官居士第七,有唐宰官居士第八,宋元宰官居士第九,響附第十。 在該書序言中,希孟用他出色的文筆頌揚了佛法的博大,也表達了作者自己深厚的佛學修養。《序》(載《居士傳》本傳)曰∶「蓋聞屍林首唱,三車顯出宅之因;蔥嶙誕敷,五印示安心之要。」「屍林」又作屍陀林,是古印度王舍城堆棄死人屍體的地方,相傳釋迦牟尼由此而生人生無常,遂出家修道。「三車」是指羊車、鹿車、牛車,分別比喻佛教的聲聞,緣覺、大乘三種教理;「五印」即指古印度,古印度區劃為東西南北中五部分。希孟在序言中一開始就指明了佛教的產生及其示人出家安心的目標。又曰∶「金春玉撞,廣開兜率之音;樹植花敷,普現優曇之瑞」云云,皆是頌揚佛法的廣布與教化。希孟還說∶「瓶盤釵釧,融大冶而總是一金;酥酪醍醐,調法羹而攪成一味。賤子無非佛子,凡生即係聖生。倘仡仡而崇墉,將拒何人於城外,且憑憑而峻險,反淪彼界於塹中。」這裡前句說的∶「瓶盤釵釧」,「酥酪醍醐」皆是佛教常用的比喻,所謂∶「一金」、「一味」說明的是佛性遍在、眾生平等,唯此才有佛法無邊,普渡眾生之教義。後句中的「仡仡而崇墉」、「憑憑而峻險」皆是指那些抬高佛性,使佛法顯得高不可攀的說法,希孟認為如此則會把一部分人拒之佛外,這樣反而會損害佛教的偉大和崇高。 清人汪大紳評曰∶孟長於佛法中善善惡惡,有春秋之志·其序文一闢一闔,一為總攝法門,一為宏範法門。(《居士傳》本傳)<ref>[https://www.foxuemw.com/10169/922330.html 姚希孟居士(約西元16世紀)]</ref>   ==詩文== 【送齊越石守紹興】五言律詩  萬壑争流處,溪山屬剡東。 扁舟仍雪夜,五馬自春風。 官舍朝嵐滿,人煙夕照同。 蓬萊讓仙吏,安坐翠㣲中。 【神廟寔録告成恭紀 其一】七言律詩    綿綿鳯歴過先朝,壽域應同化日遥。 棋局漸翻洛蜀譜,海王不問渭涇淆。 九華帳裏耽恭黙,萬玉班中㸃寂寥。 仁厚頗兼黄老治,掞天無筆繪神堯。  【神廟寔録告成恭紀 其二】七言律詩    緬懐祖德豈難躋,八柄河魁手自持。 鳯詔未聞傳墨勑,貂璫只許貢朱提。 兵符細栁將軍令,國計元和宰相稽。 蟬鬢秀才垂紫袖,批紅不改舊標題。 【秋感】七言絕句  秋容已到菊花枝,閉户蕭然誦楚詞。 憔悴江蘺人不見,滿庭凉月照相思。<ref>[https://sou-yun.cn/poemindex.aspx?dynasty=Ming&author=%E5%A7%9A%E5%B8%8C%E5%AD%9F 詩詞庫明姚希孟五律 1七律 2七絶 1]</ref> ==參考資料==  
[[Category:中國古代人物]]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