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大寺

移除 35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起源与歷史 ==
=== 創建与大佛铸造 ===
東大寺之起源较大佛的铸造稍早,8世纪上半叶大佛殿以東,[[若草山]]麓建立起了寺院的前身。 据《[[東大寺要錄]]》记载,[[天平]]5年(733年)若草山麓創建的[[金鐘寺]]是東大寺的起源。另有一说,据正史《[[续日本记]]》载,[[神龜_(聖武天皇)|神龜]]5年(728年),第45代天皇[[聖武天皇]]与[[光明皇后]]的皇子菩提早逝,为此在若草山麓设山房,常住有僧侶9人,此为金鐘寺之前身。据载金鐘寺在8世紀中叶设有羂索堂、千手堂等,据推测羂索堂应为現在的[[法華堂]](又称三月堂,本尊为不空羂索观音)。天平13年(741年)国分寺建立之詔发布,翌年([[天平]]14年,742年),金鐘寺被定为大和国的[[国分寺]],更改寺名为金光明寺。大佛的铸造始于天平19年(747年),「東大寺」之寺号应该是始于此时。另外,监管東大寺建設的「造東大寺司」的可考最初史料记载为天平20年(748年)。
聖武天皇颁布大佛造立之詔是在[[天平]]15年(743年)。当時,都城为[[恭仁京]](今[[京都]]),天皇行宫是位于恭仁京东北的[[紫香乐宫]](今[[滋賀县]][[甲賀市]]),大佛铸造也在当地开始。此后聖武天皇於短時間内屡次迁都,2年後的天平17年(745年),定都[[平城京]]的同时,在現在的東大寺所在地开始了大佛的铸造。这是一项艰难浩大的工程,大佛铸成以后,[[天平勝寶]]4年(752年)天竺([[印度]])出身的僧人[[菩提僊那]]主持了大佛开眼会。大佛铸造完成后大佛殿的建設工事又接着开始,最終於天平宝字2年(758年)竣工。東大寺曾多次毁於火災及地震,現存遺址於1709年建造。東大寺曾因1180年及1567年的動亂付諸一炬,大佛殿、戒壇院等皆被燒毀。今日所見的東大寺大佛殿是花費25年,於1709年完成重建, 光是鑄佛就用了8年,並且重建後的 規模只有之前的3分之2。
距今1300年前的[[奈良時代]],不僅是一個繁華 的時代, 同時也是一個相繼遭受政變、乾旱、飢荒、地震、流行性瘟疫的慘淡時代。天平12年(740年)2月,聖武天皇尊崇《[[華嚴經]]》的教義,看到由民眾協助建造而成的[[盧舍那佛]]深受廣眾敬仰的情景十分感動,于是發願建造廬捨那大佛。 聖武天皇認為世人要相互關懷,並希望一般國民齊心協力來完成大佛的建造。這樣的思想始終貫穿于每個時代的大佛復興與修理事業中,傳承至今。
=== 奈良時代的東大寺 ===
奈良時代的東大寺的伽藍南北方向上南大門、中門、金堂(大佛殿)、講堂直线排列,講堂的北側的東,北,西三方向为僧房,僧房以東是食堂,南大門和中門之間左右東西有两座七重塔,推断高約100米。周围围有回廊 。天平17年(745年)起工到伽藍全部完成花费了几近40年
奈良時代有南都六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三论宗]]、[[成實宗]]、[[俱舍宗]]),当时的六宗「宗派」划分不比现在严格, 将之理解为「学派」或许更为贴切,当时寺院通常兼学多宗的经论。東大寺 在近代以后虽被归为华严宗,在奈良時代是六宗兼学之寺,大佛殿内有收纳各宗经论的「六宗厨子」。平安時代[[空海]]在寺内设立真言院,加上[[真言宗]]、[[天台宗]]成为八宗兼学之寺。
== 參考文獻 ==
9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