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爱德华.蒙克

增加 11 位元組, 4 年前
增加內部連結
{{unreferenced|time=2019-09-08T02:00:19+00:00}}
}}
'''<big>爱德华·蒙克</big><big><big></big></big>'''(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 [[ 挪威 ]] 表现主义画家、版画家。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
[[File:蒙图片.jpg|有框|右|爱德华.蒙克
</br> 中文名 :爱德华·蒙克
== 风格特点 ==
爱德华·蒙克多以生命、死亡、恋爱、恐怖和寂寞等为题材,用对比强烈的线条、色块、简洁概括夸张的造型,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他的画风是 [[ 德国 ]] 和中欧的表现主义形成的前奏。 
爱德华·蒙克的早期油画《病孩》、《在灵床旁》、《母亲之死》,多是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1890年的油画《圣克卢之夜》和1892年的油画《卡尔.约翰街的夜晚》标志着他风格的转折,显示出他表现主义画家的特质。9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春情》和《呐喊》,前者描绘人对幽闭的恐惧,后者刻画人对孤独与死亡的恐怖感。他于1894年开始从事版画创作,在木刻、石版、铜版画方面,都有独特的创造。他的版画题材多取自于油画,其中以《生命》组画最为出色,被他自己称为生命、爱和死的诗歌。
 
在爱德华·蒙克的画家生涯中,他多次曾改变艺术风格。在1880年代,爱德华·蒙克是自然派和半印象派。1892年,爱德华·蒙克树立了具个人特色的综合派原始画风,在此色彩成为一种象征,亦是种具有承载功能的元素。1890年代,爱德华·蒙克倾向选择景深较浅的作画空间,他经常把画中的人物安置在前台。
爱德华·蒙克一直想表现人物的内心的心理状态,出现在他画中的人物呈现了最能表现这种状态的姿势,这种安排让爱德华·蒙克的画带来一种好像人物、空气、记忆、动作和时间在一霎刹那间凝固的感觉,那也许正是人物内心活动达到顶峰的一瞬间。
 
爱德华·蒙克所画的人物,犹如舞台剧的各个角色,很可能每种特定的姿势就代表一种特定情绪,类似于某种身体语言。由于爱德华·蒙克所画的人物都承担着表现一种特定心理状态的使命,所以他创造的男人和女人不是现实的。爱德华·蒙克坚称,印象派并不适合于自己的艺术。他对描写现实的任意一个断面也不感兴趣,他要描写的是那种充满了情绪内涵的,且具有巨大的传神力的状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爱德华·蒙克殚精竭虑地构思,他的作品创造了紧张气氛。
13,3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