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庄园

增加 27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庄园指大农场,唐宋时的中国、古代日本及中古欧洲的大农场都称作庄园 <ref>[http://mini.eastday.com/bdmip/180411171138056.html# 这3大地主庄园是中国最土豪的庄园,规模远超紫禁城,你去过吗?],东方头条 , 2018-4-11</ref> 。在中世纪的西欧,庄园(manor)发展成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共同体。
==中国庄园==
唐宋时期,面积不太小、互相毗连的一片私有土地,有时称庄园。为了强调土地私有,庄园会冠以主人之姓,如李家庄张家庄之类,或起个别致名字,带有自我炫耀的意味。
唐末及北宋“庄园”十分盛行,大半是地主自己经营的农场。庄园经营方式不一,有奴僮、有雇农、有佃农。到宋代,使用奴隶的农场愈来愈少,使用雇工耕种渐渐增加。从北宋末年开始,以雇工经营的大农场也愈来愈少,地主逐渐将土地出租给佃农。[1]
唐朝中叶,官僚地主侵夺田地,均田制废止,地主庄园经济便日益发展起来,如田庄、庄田、庄宅、庄院、山庄,岭南节度使韦宙的“江陆别业”积攒谷物七千堆[2] 、宋之问的“兰田山庄”、王维的“辋口庄”等都是有名的大庄园,江南军使苏建雄,“有别墅,在昆陵,恒使傔人李诚来往检视”[3][4] 。早在唐高宗时,王方翼就已经“辟田数十顷,修饰馆宇,列植竹木”<ref>[5https://www.zwdu.com/book/19832/5601693.html 第四百零七章 王方翼] ,八一中文网 , 2017-12-21</ref> 。唐玄宗诏称:“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6] 。安史之乱后,均田制既坏,庄园经济更加发达,陆贽指出:“今制度弛紊,疆理隳坏,恣人相吞,无复畔限,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7]
唐代的僧侣也都有大量土地,宜春郡的齐觉寺,“其寺常住庄田,孳畜甚多”[8] 。又如少林寺有柏谷庄,占地40顷[9] 。吐蕃亡国后,各地教派割据,政教合一,出现很多庄园。
==欧洲庄园==
39,9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