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方便面

增加 8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方便面.jpg|350px|缩略图|右|<big>方便面</big>[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4/c3fee0578ea7444da6312bced4c4b7e7_th.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23393194_395076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方便面 ''' ,又称泡面、速食面、即食面、快食面、快熟面、快速面、快餐面、公仔面,是一种可在短时间之内煮熟食用的面制食品。方便面的原理是利用 [[ 棕榈油 ]] 将已煮熟与调味的面条硬化,并压制成块状,食用前以热水冲泡,用热水溶解棕榈油,并将面条加热泡软,数分钟内便可食用。
==历史沿革==
早在方便面发明以前,在古代东西方就有人将煮熟的面条油炸后佐以汤汁做为料理。在中国已经有类似的面食称为“伊面”或着“ [[ 伊府面 ]] ”(即台湾所称之“意面”)。相传清朝 [[ 伊秉绶 ]] 在家为自己母亲祝寿,由于客人多,厨师手忙脚乱下误将煮熟的鸡蛋面放入沸油锅,只好捞起后佐以高汤上桌。由于宾客吃过后赞不绝口,这道菜就流传了下来<ref>[http://www.cssn.cn/gd/gd_rwdb/201902/t20190228_4840070.shtml [发现<nowiki>]</nowiki>“伊面”原是惠州知府伊秉绶所创],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02-28</ref>。早期方便面包装上依然写有伊面、伊府面,比如华丰的三鲜伊面。
据说,最早制作方便面的,是中国 [[ 扬州 ]] 一位姓伊的知府家中的厨子。他把面粉中加入鸡蛋,擀成薄片,切成细丝,放水中煮过,立刻再放入油中炸过晾干。这样处理过的面条放在热水中随时可以泡软,食用非常方便。
至于非油炸的方便面,则可追溯至中国西汉汉高祖三年(前205年) [[ 韩信 ]] 军队发明的 [[ 踅面 ]] 。当韩信在黄河边的合阳领军10万,准备进攻河东西魏王 [[ 魏豹 ]] 时,为解决行军粮的问题,发明将 [[ 荞麦 ]] 粉与麦粉开糊,煮成八成熟的大面饼,并切成宽条。这种面饼既方便随身携带,也可以只要加水一煮便可食用,因此也可被视为方便面最早的形态,正如同中国古代的烟叶是香烟的最早形态一样。
成为速食产品的现代方便面,是由1910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的华裔日本人 [[ 安藤百福 ]] , 有鉴于当时吃一碗拉面要排队排很长,很久,所以在 [[ 大阪 ]] 府池田市发明的。安藤百福并在发明方便面后,创立日清食品公司,贩售“鸡汤拉面”(Chikin Ramen)( 香港名为“日清伊面”;中国内地为“日清始祖鸡汤拉面”)口味,最初的售价为35日元,但仿制产品随即出现,导致产生削价竞争。
==方便面在中国大陆的历史==
1995年底,全国方便面生产厂家达1000多个,生产线2000多条。班产10—16万份生产线大量出现,班产3—5万份生产线逐步被淘汰。从1994年到2000年的7年间,全国方便面的年产量大约为88亿份(1994年)、120亿份(1995年)、150亿份(1996年)、155亿份(1998 年)、165亿份(1999年)、178亿份(2000年)。
[[ 尼尔森 ]] 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方便面销量1036亿份,其中中国方便面消费增至402.5亿份,占比已达38.85%。
==营养==
处理面体的棕榈油的主要成分是 [[ 饱和脂肪酸 ]] ,在室温下为固态。饱和脂肪酸的特性是不容易氧化。为进一步避免棕榈油氧化,厂商还会添加维生素E作为 [[ 抗氧化剂 ]]
许多泡面面体添加含有磷的面体改良剂,磷是很容易食用过量的物质,食用过量会造成肾脏负担、对于肾功能较差者甚至有加速肾功能流失、危害心血管及骨骼的问题。
方便面的盐分、味精、热量高, [[ 蛋白质 ]] [[ 维生素 ]] [[ 膳食纤维 ]] 含量低。常见泡面含蛋白质、 [[ 脂肪 ]] [[ 碳水化合物 ]] 的比例为9%、36%、55%,而 [[ 营养学 ]] 推荐比例为23%、28%和55%[11],所以泡面被归类为 [[ 垃圾食品 ]] 。但如果在烹煮泡面时不要使用太多调味包、并加入蔬菜、豆类和肉类,能减缓这一问题。
==环保问题==
248,5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