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奇生

增加 2,11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王奇生
| 圖像 =
[[File: 谢莉斯Wangqisheng.jpg|缩略图|左|[httpshttp://p1img.sslmp.qhmsgitc.comcn/drupload/270_500_20161226/t0156b197503164f566109c20ca8e3d4c4baee0a4cdf0ff2b91_th.jpg?size=260x332 原圖鏈結][http://ifengimguzone.comunivs.cn/#tag news2_2008_849352.html 来自 凤凰 搜狐 图片]]]
| 出生日期 = 1963年11月6日
| 逝世日期 =
'''[[王奇生]]'''<ref>[https://baike.so.com/doc/6005983-6218967.html 个人简历网 ] </ref>
王奇生, [[ 湖南湘乡 ]] 人,1963年11月6日出生 ,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本科、硕士)、 [[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曾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任职,曾任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任讲师、副教授,兼副所长。1999年底博士后出站后留近代史所工作,晋升为研究员 <ref>[https://news.qq.com/zt/2008 年调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 /dialog/wqs.htm 深度对话·王奇 导师。国民党没有真正阶级基础 ],腾讯网,2018-09-25</ref>
。 2008年调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留学史、中国现代政党史、中华民国史、二十世纪中国革命。<ref>[https://www.sohu.com/a/122612855_458191 王奇生:历史走过岔路口就不能回头],搜狐, 2016-12-26</ref> 现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ref>[http://news.pku.edu.cn/ 人文学部召开座谈会 ],北京大学,2018-11-20</ref> [[File:Wangqisheng1.jpg|缩略图|右|[http://img.univs.cn/20161114/0/201611141558225321521803.jpg 原圖鏈結][http://uzone.univs.cn/news2_2008_849352.html 来自中国大学生图片]]]
== 人物经历 ==
 1988年7月至1993年6月在 [[ 南京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任职<br>
1993年7月至1997年10月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任讲师、副教授,兼副所长。<br>
1997年11月至1999年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1999年底博士后出站后留近代史所工作<br>
2004年至2008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br>
2008年调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f>[http://uzone.univs.cn/news2_2008_849352.html 第2148期学者王奇生],中国大学生, 2016-11-14</ref><br>
== 研究方向 ==
=== 专书(独著) ===
1、《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 [[ 湖北教育出版 社1992 社]]1992 年版。
2、《留学与救国:抗战时期海外学人群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 [[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 》(中国近代通史第七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修订增补本,华文出版社2010年。
5、《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繁体修订版,香港中和出版公司2011年。
=== 专书(合著、主编) ===
[[File:Wangqisheng2.jpg|缩略图|右|[http://www.bookdao.com/UploadFile/Article/2013/5-13/2c389e3d-cc74-4518-9da2-06f69c473362.jpg 原圖鏈結][http://www.bookdao.com/article/63012/ 来自开书店图片]]]1、《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再阐释》(《 [[ 新史学 ]] 》第七卷),主编,中华书局2013年
2、《天下得失:蒋介石的人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 [[ 香港中和出版公司 ]] 繁体版2012年,与汪朝光、金以林合著
3、《中国考试通史》(民国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主编
4、《 [[ 中外教育交流史 ]]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合著
5、《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主编
6、《 [[ 中国国民党大事典 ]] 》,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年,副主编
《党员、党权与党争》一书的命题
== 论文 ==
[[File:Wangqisheng3.jpg|缩略图|右|[http://y2.ifengimg.com/cf825ec27cdbad18/2013/0418/rdn_516fa13dbf7fa.jpg 原圖鏈結][File:Wangqisheng3.jpg|缩略图 来自凤凰图片]]]1、《抗战时期国军的特质与困境》,《 [[ 抗日战争研究 ]] 》2014年第1期。
2、《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回顾与反思(与 [[ 唐小兵 ]] 对谈)》,《东方历史评论》第4辑,2014年1月。
3、《高山滚石: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收入《新史学》第七卷,中华书局2013年10月。
4、"Rocks Rolling Downhill: The Continuity and Progres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JournalofModernChineseHistory,Vol.7,No.2 (June 2013),135-155.
5、《革命的底层动员:中共早期农民运动的动员、参与机制》,《 [[ 新史学 ]] 》第七卷,中华书局2013年10月;收入徐秀丽、王先明主编《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273-309页。
6、《革命的经纪人:中共早期工农运动的仲介群体》,载 [[ 吴淑 ]] 凤等编《近代国家的型塑: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国史馆2013年6月,下册,第1015-1031页。
7、《蒋介石与党国元老(1925-1932)》,载黄自进、 [[ 潘光哲 ]] 主编:《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形塑》第1册,第429-468页,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3年9月。
8、《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新青年〉杂志为视点》,载铃木贞美、 [[ 刘建辉 ]] 编《东アジアにおける学芸史の総合的研究の继続的発展のために》(国际研究集会报告书第31集),国际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2013年3月,第173-196页
9、蒋介石的阅读史、蒋介石的阅读年表,载吕芳上主编《蒋介石的日常生活》,台北,政大出版社2012年12月,第277-334页。
13、"The Battle of Hunan and the Chinese Military's Response to Operation lchigo," in Mark Peattie, Edward Drea, and Hans van de Ven, eds. The Battle for China: Essays on the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937-1945.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California, 2011, pp.403-420.)
14、《蒋介石和国民党(上、下)》,《 [[ 理论视野 ]] 》2011年第11、12期。
15、《"反革命罪"的源起与剔除》,《政府法制》2011年第12期。
16、《从孤儿寡母到孤家寡人: [[ 蒋介石 ]] 的早年成长经历与个性特质》,载吕芳上编《蒋介石的亲情、爱情与友情》,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3月;汪朝光主编《蒋介石的人际网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
17、《蒋介石的阅读史》,《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4期。
27、《中政会与国民党最高权力的轮替》,《历史研究》2008年3期。
28、《联俄与师俄:孙中山晚年改组国民党的意义》,《 [[ 孙中山 ]] 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2008年。
29、《"武主文从"背景下的多重变奏:战时国民党军队的政工与党务》,《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4期。
32、"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on a Wartime Campus:A Study focused on 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Vol.2,No.4 (October 2007),590-631.
33、《战时大学校园中的国民党:以西南联大为中心》,《 [[ 历史研究 ]] 》2006年4期。
34、《战前中国的区乡行政:以江苏省为中心》,《民国档案》2006年1期。
36、《湖南会战:中国军队对日军"一号作战"的回应》,《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3期。
37、《北伐中的漫画与漫画中的北伐》,《 [[ 南京大学 ]] 学报》2004年3期;《新华文摘》2004年20期。
38、"Power Transmutation and Factional Struggles among Members of the GMD Central Committe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25, No.3 (Autumn 2004), 51-65.
39、《国民党中央委员的权力嬗蜕与派系竞逐》,《历史研究》2003年5期。
40、《清党以后国民党的组织蜕变》,《 [[ 近代史研究 ]] 》2003年5期。
41、《战时国民党党员与基层党组织》,《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4期。
45、《从"容共"到"容国":1924-27年国共党际关系再考察》,《近代史研究》2001年4期。
[[File:Wangqisheng4.jpg|缩略图|右|[http://y2.ifengimg.com/cf825ec27cdbad18/2013/0418/rdn_516fa13eeb6e2.jpg 原圖鏈結][http://book.ifeng.com/dushuhui/special/salon130/detail_2013_04/18/24368989_5.shtml 来自鞥黄图片]]]
46、"Party-government Relationship:The Functioning of KMT's Rule by Party at Local Level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23, No.1 (Spring 2002), 15-28.
47、《党政关系:国民党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1927-1937)》,《 [[ 中国社会科学 ]] 》2001年3期。
48、《张謇与南通地方自治模式:兼论地方精英与国家权力的调适》,《苏东学刊》2001年1期。
49、《 [[ 以共和精神治校:陈裕光与金陵大学 ]] 》,《 [[ 基督教大学 ]] 华人校长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
50、《探索女子高等教育办学之路:吴贻芳与金陵女子大学》,《基督教大学华人校长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
59、《中国近代人物的地理分布》,《近代史研究》1996年2期。
60、《失去重心的乡村社会:民国时期乡村权势的转移与蜕化》,《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 》1996年增刊。
61、《教会大学与中国知识女性的成长》,《文化传播与教会大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71、《近代军事留学生述论》,《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3期
72、《留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 东南文化 ]] 》1989年1期。
73、《三十年代留学生的抗日救亡活动》,《民国档案》1989年3期。
6、《盟友何以剑拔弩张(评齐锡生<剑拔弩张的盟友>)》,《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3月20日。
7、《真实的历史比小说更精彩(评< [[ 王鼎钧 ]] 回忆录>)》,《新京报》2013年3月16日。
8、《"打入"国民党内部》,《 [[ 南方人物周刊 ]] 》2012年12月3日第42期。
9、《国民党的"组织真相"》,《长江日报》2012年12月25日。
11、《从辛亥开始,破解百年革命之谜》,《南方都市报》2011年7月21日。
12、《 [[ 刘玉春 ]] 案:审判"反革命"》,《看历史》2011年5月。
13、《一部视野与观念全新的中共党史(评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瞭望东方周刊》2010年6月第25期。
17、《1949年前的国民党为什么失去自己的党员(访谈)》,《小康》杂志2011年2月。
18、《革命是一把双刃剑(访谈)》,《 [[ 博览群书 ]] 》2010年第6期。
19、 《"革命"的逻辑》,《历史教学》2005年7期。
[[File:Wangqisneg5.jpg|缩略图|右|[http://i1.sinaimg.cn/history/zl/author/wangqisheng/idx/2013/0528/U3093P1488T24D28F1501DT20130528171209.jpg 原圖鏈結][http://zhuanlan.sina.com.cn/author/wangqisheng/index.shtml 来自新浪图片]]]
20、《"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台北)1996年21期。
21、《国民党时期的基层社会及官僚组织》,《 [[ 改革内参 ]] 》2004年13期。
22、《民国时期基层权力结构的变动》,《改革内参》2004年12期。
39、《第一个与托尔斯泰通信的中国人》,《神州学人》1995年2期。
40、《杂谈清末民初的回国留学生》,《 [[ 神州学人 ]] 》1995年3期。
41、《 [[ 中国近代史上的留学生作家群 ]] 》,《神州学人》1995年5期。
42、《留学生:剪辫易服的带头人》,《神州学人》1995年7期。
44、《中国留学史上的六代留学生》,《神州学人》1994年10期。
45、《 [[ 孙中山的留学观 ]] 》,《神州学人》1991年5期。
46、《 [[ 近代留学生与中国共产党 ]] 》,《神州学人》1991年4期。
47、《 [[ 留学生与近代中国思想界 ]] 》,《神州学人》1990年4期。
48、《抗日战争时期的留学生群像》,《神州学人》1990年2期。
49、《中国留学史上的五次热潮与两次断裂》,《神州学人》1989年2期。<ref>[http://news.pku.edu.cn/ 人文学部召开座谈会 ],北京大学,2018-11-20</ref> 
== 个人荣誉 ==
1、《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获第四届"胡绳青年学术奖"(2006)、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六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7),被香港《 [[ 亚洲周刊 ]] 》评为2010年度华文十大好书之一
2、《 [[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 》(中国近代通史第七卷)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2008)、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10)、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10)
3、《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13)
== 视频 ==
王奇生:另一种中共党史的声音
{{#ev:youku|XNjk5NDg5NjQw|alignment=left}}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湖南湘乡人]]
[[Category: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5,3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