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南华寺

增加 1,00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 ''' 南华寺 ''' 坐落于 [[ 广东 ]] [[ 韶关 ]] [[ 曲江 ]] 区马坝镇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区南约24公里。 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
[[File:南华寺.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p style="text-indent:2em;">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 [[ 梁武帝 ]][[ 天监 ]] 元年(公元502年)。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 [[ 宋太宗 ]] 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因禅宗 [[ 六祖 ]] 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 南华寺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由 [[ 曹溪门 ]] [[ 放生池 ]] [[ 宝林门 ]] [[ 天王殿 ]] [[ 大雄宝殿 ]] [[ 藏经阁 ]] [[ 灵照塔 ]] [[ 六祖殿 ]] 等建筑群组成。建筑除灵照塔、六祖殿外,都是1934年后 [[ 虚云 ]] 和尚募化重修的。<ref>[https://nhcs.cn/ 南华禅寺] , 南华资讯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南华寺是 [[ 中国 ]] 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 [[ 六祖惠能 ]] 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2001年06月25日,南华寺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7年10月,南华寺获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p style="text-indent:2em;">南华寺位于 [[ 韶关 ]] 市南二十公里庾岭分脉的山麓中, 座落在 [[ 曲江 ]] [[ 马坝 ]] 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韶关市区24公里。<ref>[https://new.qq.com/omn/20180302/20180302A15PT2.html 厉害了,我的南华寺!居然超过少林寺,排名全国热门寺庙第二名!云门寺紧随第十!] , 腾讯网 2018-03-02 </ref>  
==历史沿革==
<p style="text-indent:2em;">南朝 [[ 梁武帝 ]][[ 天监 ]] 元年(公元502年),据载, [[ 梵僧 ]][[ 智药三藏 ]] 率徒来 [[ 中国 ]][[ 五台山 ]] 礼拜 [[ 文殊菩萨 ]] ,路过曹溪口时,掬水饮之,觉此水甘美异常,于是朔源至 [[ 曹溪 ]] 。四顾山川奇秀,流水潺潺,于是谓徒曰:此山可建梵刹,吾去后170年,将有无上法宝于此弘化。后韶州牧侯敬中将此事奏于朝廷,上可其请,并敕额"宝林寺"。
<p style="text-indent:2em;">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公元505年),宝林寺建成。
<p style="text-indent:2em;">677年至唐凤二年,六祖惠能驻锡曹溪,得地主陈亚仙施地,宝林寺得以中兴。
<p style="text-indent:2em;">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 [[ 中宗 ]] 皇帝诏 [[ 六祖 ]] 赴京,六祖谢辞,中宗派人赐物,并将"宝林寺"改名为"中兴寺"。
<p style="text-indent:2em;">公元708年,敕额为"法泉寺",并重加崇饰。
<p style="text-indent:2em;">公元713年, [[ 惠能 ]] 坐化于新州国恩寺,享年七十六岁。后其徒广集 [[ 六祖 ]] 语录,撰成《 [[ 六祖坛经 ]] 》。
<p style="text-indent:2em;">宋初,南汉残兵为患,寺毁于火灾。
<p style="text-indent:2em;"> [[ 宋太祖 ]] 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太祖皇帝令修复全寺,赐名"南华禅寺"。
<p style="text-indent:2em;">元末,南华禅寺三遭兵火,颓败不堪,众僧日散,祖庭衰落。
<p style="text-indent:2em;">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 [[ 憨山 ]] 禅师大力中兴,僧风日盛。然至明末,南华寺又复荒废。
<p style="text-indent:2em;">清 [[ 康熙 ]] 七年(公元1688年),平南王 [[ 尚可喜 ]] 将全寺重新修饰,使禅宗名刹焕然一新。
<p style="text-indent:2em;">1934年, [[ 虚云 ]] 和尚重修南华禅寺。
<p style="text-indent:2em;">1981年, [[ 惠能 ]] 真身于1981年农历十月开座于修建焕然一新的六祖殿中,以供参拜。
<p style="text-indent:2em;">1962年,南华寺被列为 [[ 广东 ]] 省文物保护单位。
<p style="text-indent:2em;">1982年,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恢复了丛林方丈制度,惟因法师受请为南华禅寺方丈。
<p style="text-indent:2em;">1999年,现任 [[ 传正大 ]] 和尚应两序大众邀请复返南华,接任住持。
<p style="text-indent:2em;">2000年,南华禅寺曹溪佛学院正式开学。
<p style="text-indent:2em;">2002年,南华寺举行建寺1500周年的盛大庆典。
<p style="text-indent:2em;">1936年至1943年,近代名僧 [[ 虚云 ]] 和尚驻锡南华寺,筹积款项,相地度势,重建殿堂。总计新建殿堂房宇庵塔约243楹,新塑大小佛像690尊。当时 [[ 六祖 ]] 真身像的木龛被白蚁损坏, [[ 虚云 ]] 请出祖师肉身,重新装修。另照阿育王塔形式,重新制作祖师坐龛。龛外塑南岳、青原、法海、神会四像侍侧。当时的南华寺盛极一时,面积从曹溪门到最后的卓锡泉,南北深151丈,由东边寺墙至禅堂西壁,广39.5丈,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尺。主要建筑有:中路的 [[ 曹溪门 ]] 、放生池、五香亭、 [[ 宝环门 ]] 、天王殿、 [[ 大雄宝殿 ]] 、法堂、灵照塔、 [[ 六祖殿 ]] 、方丈室。左侧依次是虚怀楼、 [[ 报恩堂 ]] 、钟楼、伽蓝楼、客堂、 [[ 待贤楼 ]] 、香积厨、斋堂、回向堂、 [[ 回光堂 ]] 、延寿堂、念佛堂、 [[ 东贤殿 ]] 。右侧依次为 [[ 云海楼 ]] 、西归堂、鼓楼、 [[ 祖师殿 ]] 、云水堂、韦驮殿、 [[ 维那寮 ]] 、班首寮、如意寮、 [[ 禅堂 ]] 、观音堂、西贤殿。寺东有无尽庵、 [[ 海会塔 ]] ,寺后有飞锡桥、伏虎亭、卓锡泉。 [[ 虚云法师 ]] 带领僧人严守戒律,遵循百丈清规"一粥一饭,持午因时,一步一趋,悉守仪范。"
<p style="text-indent:2em;">新 [[ 中国 ]] 成立后,多次拨款重修 [[ 大雄宝殿 ]] [[ 藏经阁 ]] [[ 六祖殿 ]] [[ 钟鼓楼 ]] 及其他建筑。1981年10月19日至21日,南华寺六祖殿重建一新,举行了 [[ 六祖 ]] 真身像安座典礼, [[ 香港 ]] [[ 澳门 ]] [[ 广州 ]] 等地宗教界知名人士 [[ 意昭 ]] [[ 圣一 ]] [[ 心明 ]] [[ 性智 ]] [[ 宽纯 ]] 等和当地憎俗群众三百多人参加了这一庆典。
==建筑布局==
<p style="text-indent:2em;">南华寺庙宇依山而建,殿堂在同一中轴线上,结构严密,主次分明。进入第一道山门曹溪门(又称头山门)后,就是放生池。池为椭圆形,上建一座八角形、圆柱挑角、攒尖顶式五香亭。宝林门是南华寺第二道山门,明 [[ 嘉靖 ]] 十三年(1534年)建,清代及1912年重修,门联是"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横批是"宝林道场"。钟、鼓二楼相对,元大德五年(1301年)建。明清两代及1933年均曾重修。楼分三层,歇山顶,檐角挑起,格子门窗,钟楼顶层悬有宋代铸造万斤铜钟。天王殿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清代重建,原为罗汉楼,后改为天王殿,殿正中央供奉 [[ 弥勒佛像 ]] ,后面塑 [[ 韦驮像 ]] ,两边塑 [[ 四大天王像 ]]
<p style="text-indent:2em;">全寺建筑的风格,呈中轴线两边对称布局。从正门进入,依次是 [[ 曹溪门 ]] [[ 放生池 ]] [[ 宝林门 ]] [[ 天王殿 ]] [[ 大雄宝殿 ]] <ref>[https://v.qq.com/x/page/e0930i8o8o6.html 南华寺高清航拍] , 腾讯网 2019-09-24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南华寺所见格局,重修于1934年,由时任 [[ 广东 ]] 西北区绥靖公署主任 [[ 李汉魂 ]] 资助,著名高僧 [[ 虚云 ]] 和尚主持,历时十年,表建成殿堂房舍243楹,新塑圣象690尊。
==寺内文物==
===六祖真身===
<p style="text-indent:2em;"> [[ 六祖 ]] 真身像是南华寺最珍贵的文物,六祖真身像供奉在六祖殿内,坐像通高80厘米,据 [[ 广东 ]] 省考古学家徐恒彬、 [[ 韶关 ]] 市博物馆和南华寺僧人考证和研究,六祖造像是以 [[ 六祖惠能 ]] 的肉身为基础夹纻法塑造而成。
[[File:六祖真身.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五百罗汉群像===
<p style="text-indent:2em;">寺内木雕 [[ 五百罗汉造像 ]] [[ 中国 ]] 现存唯一的 [[ 宋代 ]] 木雕五百罗汉群像。明朝曾经重新饰金,清 [[ 光绪 ]] 年间,曾补雕过133尊被火烧毁的罗汉。1936年,虚云法师主持修庙时,将大部分木雕罗汉藏在大雄宝殿里三尊高达15米大佛的腹中,直到1963年才被发现。现存360尊,其中有133尊为清代补刻。有154尊罗汉像上刻有铭文。从铭文中可以看出,这五百罗汉像雕于北宋仁宗庆历三年至八年(1043年-1048年),由"会首弟子" [[ 杨仁禧 ]] 组织募化和雕造这批罗汉像,捐造者有商人、手工业者、僧人和平民等,匠师有 [[ 张续 ]] [[ 蔡文贽 ]] [[ 廖永昌 ]] [[ 王保 ]] [[ 郝璋 ]] 等。每尊造像都用整块木坯雕成,通高49.5至58厘米,直径23.5至28厘米,木料主要是柏木,少量为楠木、樟木或檀香木。每尊像由底座和坐像两部分组成。这些罗汉造具有相当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千佛袈裟===
<p style="text-indent:2em;">千佛袈裟是罕见的唐代传世刺绣,绢底呈杏黄色,上面绣有一千个佛像,佛像全部为结跏趺坐式,手式有入定、接引、说法、合掌等,口、鼻、眼和发髻清晰分明。用金线绣出形象,然后以蓝色、浅蓝色、朱红色、黄色丝线陪衬,再绣蓝色背光。四周是十二条形象生动的蛟龙。据 [[ 广东 ]] 省博物馆有关专家考证,此袈裟是唐中宗赐给 [[ 六祖惠能 ]] 法师的。
===武则天圣旨===
<p style="text-indent:2em;">唐代女皇帝 [[ 武则天 ]] ,于万岁通年元年(公元696年),御赐南华禅寺 [[ 六祖惠能 ]] 大师圣旨一道,长140厘米,宽42厘米,纸质,楷书首尾及边用绫装裱。
===其他文物===
<p style="text-indent:2em;">南华寺还有北齐昭帝皇建元年(公元560年)的铜佛造像、唐代花缎袜、六祖坠腰石、唐代铁质 [[ 观音殿 ]] 、天人像、 [[ 释迦牟尼像 ]] 、明代四大天王木雕、清代五百罗汉瓷瓶、明代金书《华严经》残卷等文物,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历史文化==
<p style="text-indent:2em;">六祖惠能在这里创立了禅宗,是佛教禅宗的祖庭。
<p style="text-indent:2em;">禅宗是 [[ 中国 ]] 的独创,是典型的 [[ 中国 ]] 化佛教。 [[ 印度 ]] 佛教只有禅学,没有禅宗。相传 [[ 达摩 ]] [[ 印度 ]] 来到 [[ 北魏 ]] ,提出一种新的修行方法。 [[ 达摩 ]] 把他的这一禅法传给 [[ 慧可 ]] ,慧可又传给 [[ 僧璨 ]] ,然后传道信、传弘忍。弘忍之后分成南北二系; [[ 神秀 ]] 在北方传法,建立北宗; [[ 惠能 ]] 在南方传法,建立南宗。北宗 [[ 神秀 ]] 不久渐趋衰落,而 [[ 惠能 ]] 的南宗经弟子神会等人的提倡,加上朝廷的支持,取得了禅宗的正统地位,因而成为 [[ 中国 ]] 佛教的主流,惠能也因而为成为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由于从达摩到惠能经过六代,故传统旧说将 [[ 达摩 ]] 视为"初祖",而把 [[ 惠能 ]] 称为"六祖"。
[[File:南华寺4.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禅宗发展===
==寺院地位==
<p style="text-indent:2em;">南华寺最早一批被国务院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ref>[https://fo.ifeng.com/c/7rFk2CimLuc 2015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在韶关南华寺举行] , 凤凰网 2019-11-02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南华寺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p style="text-indent:2em;">南华寺是 [[ 中国 ]] 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 [[ 六祖惠能 ]] 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被誉为岭南禅林之冠。
==交通路线==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