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瘧疾

增加 630 位元組, 4 年前
隱伏體伺機復發
進入紅血球內的分裂小體發育為幼稚活動體 (immature trophozoite),最初形態成細小環狀,又稱為指環體 (ring form),指環體繼續發育,蟲體逐漸長大為成熟活動體(mature trophozoite),其核染質 (chromatin) 與細胞質 (cytoplasm) 開始分裂為分裂體 (schizont),每一成熟分裂體,含有固定數目的分裂小體 ,分裂體破裂 (ruptured schizont) 後之分裂小體被釋出於血液中,如此在紅血球內的分裂繁殖稱紅血球內分裂繁殖 (erythrocytic schizogony),然後分裂小體又進入新紅血球內發育,反覆其分裂繁殖至人體產生的免疫或被抗瘧藥物抑制為止。紅血球外與紅血球內繁殖皆為無性繁殖,但有些活動體發育長大後,其核染質與細胞質不分裂,而衍生為有性的特色,形成有性別的配子體 (gametocyte),其形成機轉過程至今尚不清楚。雄配子體較小稱為小配子體 (microgametocyte),雌性者較大稱為大配子體 (macrogametocyte),雌雄兩性配子體如未被瘧蚊吸入胃內,可在血液裡生存3~14天,然後被吞噬細胞消滅,成熟配子體只能在人體外受精,即在蚊子胃內受精發育<ref>[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Iqx3j9OdRDcMYoPT1bqDjg 疾病介紹]臺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ref>。
 
紅血球在瘧原蟲的繁殖過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能阻止瘧原蟲進入紅血球,也許就能給瘧原蟲一點苦頭吃?澳洲墨爾本大學的寄生蟲學家Alan Cowman等人利用一種先前被發現可以阻止瘧原蟲進入紅血球的R1蛋白,闡明了如果能避免瘧原蟲的表面蛋白AMA1與紅血球上的表面蛋白RON形成tight junction這種緊密結合結構,即便瘧原蟲可以貼附在紅血球上,也無法入侵紅血球內部<ref>[http://biotech-ptt.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html 在瘧原蟲侵入紅血求之前]PTT 統合生命科學研究院</ref>。
===蚊體內有性生殖(孢子繁殖)===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