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第四套人民币

增加 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第四套人民币是筹划设计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从1967年1月总行提出设计第四套人民币的设想,到1985年5月定案,历时18年,这期间经历了曲曲折折,排除了各种极左干扰,最终避免了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上的灾难。196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向国务院反映了湖北机械学院部分群众对人民币1元券天安门上没有毛主席像、红旗和标语提出尖锐批评的情况,同时提出了新版人民币的设计设想。
第四套人民币80版100元同年2月,李先念批示:“应准备一套新版人民币,设计图景要多反映些生产关系方面的题材,克服第三套人民币生产力题材多的问题。” 1968年7月16日,总行第一次向国务院报送新版人民币设计方案初稿,主要以“三突出”(突出毛主席的光辉形象、突出毛泽东思想、突出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 [[ 两个反映 ]] ”(反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思想,当时受到周总理的严肃批评。1969年4月8日,总行第二次向国务院上报新版人民币设计稿,票券画面主要是反映极左的内容,仍未获批准,后因林彪反党集团覆灭而作罢。1975年11月18日,财政部(当时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合并)第三次向国务院上报设计印制新版人民币的报告,设计方案的图稿主要反映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和工农兵形象,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农兵上大学、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等,同年12月29日李先念批示:“放一放再说。”1976年5月10日再次请示,李先念批示:“暂时不办。” 以上上报的三套方案内容均是“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想的反映,由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路线指导下,均被一一排除,使极左思潮未能反映在国币上。
粉碎“四人帮”以后,1977年11月15日,财政部再次上报关于设计新版人民币的报告,详细陈述了设计第四套人民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很快于11月21日获党中央政治局审查批准。1978年4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首先组织印制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同年11月,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在罗工柳主持下,由周令钊、侯一民、邓澎、陈若菊等组成专家组,在印制系统专业设计雕刻专家张作栋、石大振、刘延年等参与下,开始重新设计第四套人民币。经过专家们集思广益,确定了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思路,最后完成设计方案。1979年12月8日,总行上报第四套人民币彩色设计稿 (当时没有50元和100元券),12月20日经国务院原则批准。1983年2月24日,总行向国务院上报关于印制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的报告,同年3月3日国务院核准印制。
在第四套人民币设计过程中,1981年7月6日,总行就根据市场货币流通量猛增的实际情况,指示设计3种大面额票券,即20元、50元、100元,由北京印钞厂设计为以 [[ 泰山 ]] 、新华门、人民大会堂、 [[ 三峡 ]] 、天安门、 [[ 长城 ]] 为正背面主景的3种票券。11月4日总行正式上报关于印制发行3种大面额票券的报告,详细陈述理由,但此件未被批准。1984年2月29日,总行再次上报印制大面额票券的报告,3月4日国务院批示:“同意付印,何时发行另行报批。”10月23日总行上报关于公布新版人民币时间及改变大面额票券设计主题的请示,陈述了原设计3种大面额票券与批准的1角至10 元券设计主题不一致,重新组织专家设计,并取消20元券,50元正面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头像,背面用黄河图,100元正面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四位领袖像,背面用井冈山全景,并将两张票券作为第四套人民币的配套面额。1985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批准。至此,第四套人民币整套设计完成。
''' 发行说明'''
第四套人民币共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
1角、2角、5角、5元、10元只有1980年版一种,2元、50元、100元有1980版、1990版两种,1元有1980、1990、1996版三种。与第三套人民币相比,恢复了50、100元大面额人民币。为适应反假人民币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发行了改版后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线与无色荧光油墨印刷等新技术。
在设计风格上,这套人民币保持和发扬了中国民族艺术传统特点,主币背面图景取材于 [[ 中国名胜古迹 ]] 、名山大川,背面纹饰全部采用富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图案。在印制工艺上,主景全部采用了大幅人物头像水印,雕刻工艺复杂;钞票纸分别采用了满版水印和固定人像水印,它不仅表现出线条图景,而且表现出明暗层次,工艺技术很高,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印钞工艺技术水平和钞票防伪能力。
第四套人民币从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至1997年4月1日止,共发行9种面额, 14种票券。其中1角券1种(1980),2角券1(1980),5角券1种(1980),1元券3种(1980、1990、1996),2元券2种(1980、1990),5元券1种(1980); 10元券1种(1980),50元券2种(1980、1990),100元券2种(1980、1990)。
第四套人民币在票面的设计风格和印制工艺上较前三套人民币都有创新和突破,既吸收了国外钞票设计的某些艺术特点,又保持并发扬了 [[ 中国民族艺术 ]] 的传统,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图案设计'''==
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因此,画面的设计从政治上说要庄严,体现出人民当家做主的含义,体现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从形式上说要有中国的民族特点,要有较高的艺术性,同时还要适应形势,体现出国家的发展变化,表现出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新成就。第四套人民币的图案设计充分地体现了这些特点,这套人民币整套票券设计思想的共同主题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精神焕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为了表现和强调这一主题,票面采用大幅人物头像为主景,这是国际上常用的手段,具有较好的防伪效果。100元券采用四位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浮雕像,这不但是我党始终坚持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形象表现,同时也记录和歌颂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50元券正面主景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头像,体现了中国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国体和政权性质;从1角券开始到10元券,正面主景都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民族人物头像,每张票面两人,栩栩如生。这些民族人物头像是多民族国家的象征,不仅反映了中国各民族的大团结,而且反映了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主人翁精神。所有票券上面的人物绘画均出自侯一民之手。
除正面人物头像外,第四套人民币主币背面主景取材于中国的名山大川。100元券为 [[ 井冈山 ]] 主峰,50元券为 [[ 黄河壶口瀑布 ]] ,10元券为珠穆朗玛峰,5元券为长江巫峡,2元券为南天一柱,1元券为长城,1角、2角、5角券为民族图案。这些主景与正面主景(1角、2角、5角为民族图案)相呼应,共同强调主题。
第四套人民币票面的纹饰也全部采用富有民族特点的图案。辅币背面衬托主景国徽的是少数民族图案;50元和100元背面衬托国徽的则是汉族古代纹饰。特别是1元到10元四张主币,正面衬托面额的纹饰更为生动:10元券是“凤凰牡丹”;5元券是“仙鹤松树”;2元券是“绶鸟翠竹”;1元券是“燕子桃花”。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象征吉祥喜庆的民间艺术图案,在造型上又采用了装饰性的表现手法,鲜明、活泼。其他纹饰也取材于各民族中的生活图案,生活气息浓烈。所有这些纹饰,与正背面主景表现的主题思想融为一体,表现出鲜明而独特的民族风格。
=='''文字设计'''==
第四套人民币除了在图案和纹饰上作了精心设计外,在文字的采用及规范化、标准化上也作了认真调整。全套票券不仅继续采用蒙、藏、维、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以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使用,而且又在1元以上主币上增印了盲文符号,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第四套人民币还吸收了国家对汉字整理和简化的成果,在票面上全部采用了规范化汉字,但字体仍沿用 [[ 马文蔚 ]] 先生的“ [[ 张黑女 ]] ”碑体。一是改繁体字为简体字。例如“中国人民银行”行名中的“国”和“银”两个字,六种主币面值的“圆” 字,都分别改成了“国”、“银”、“圆”。二是改异体字为正体字。原来流通的人民币2元券、2角券、2分券的“贰”字中间的两横在上,即“贰”,现改成规范的正体字“贰”。三是改旧字形为新字形。原来流通的人民币辅币1角、2角、5角券的“角”字写成“角”,中间的一竖不出头,现根据文化部、文改会 1965年联合颁布的印刷通用的汉字字形表,使用了新字形“角”,中间一竖出头。
'''防伪特点'''
第四套人民币在制版和印刷工艺上主要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凹印接线技术、套印对印技术和平凸版接线技术等,大大提高了人民币的防伪功能。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一直是国际上通用的钞票防伪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特点是墨层厚,手感强,难以复制。
人民币的主景图案都是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尤其是1990年版50元、100元券,正、背面主景及装饰花边、花球、面额文字等凹印部分版纹加深,使雕刻 [[ 凹版印刷 ]] 图案更具有立体感。由于第四套人民币各票面全部采用人物头像作主景,因此,对凹版雕刻工艺的要求也比前几套人民币要高得多,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身份,不同服饰的人物,都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刀法加以细致的刻画和区别。这从各个票券的票面上可以看到,一幅幅雕刻凹版印刷的人物头像,线条清晰,刀法流畅,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每一幅头像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凹印接线技术也是钞票的一种专用印制技术,其特点是色彩较为明显,颜色衔接自然过渡,无漏白,无错位,线条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成线状。套印、对印技术就是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艺,使钞票正背面图案一次印刷成形,使特定部位的图案正背面完全重合。例如:1元、2元、5元券正面左下角的小花束和背面的小花束完全是对应吻合的。平凸印接线技术是人民币采用的比较可靠的防伪技术,它的特点是一条完整的线上印几种不同的颜色时,不产生重叠、缺口现象。上述所有先进印刷工艺和新型印钞材料的采用,大大提高了第四套人民币的防伪性能,它标志着中国的印钞造币技术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四、安全线'''
这也可以说是第四套人民币生产工艺的另一个亮点,同时也印证了第四套人民币为何一开始并未使用安全线等防伪工艺措施(1980年版50元、100元)。
[[ 磁性标记 ]] [[ 安全线 ]] 等防伪措施,均是在第四套人民币上首次使用。
'''五、数字防伪'''
  一、关于第四套人民币部分券别的具体情况
(一)第四套人民币100元纸币。其主色调为蓝黑,正面图案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朱德四位领导人的浮雕像,背面图案为井冈山主峰。
18,6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