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抹茶

增加 8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抹茶 ''' (日语:抹茶)是一种除去水分后的粉末状茶品,通常为冲泡热水后饮用,也常用于制作 [[ 糕点 ]] [[ 甜点 ]] 制品。
==历史==
抹茶源于 [[ 中国 ]] ,兴起于 [[ 唐朝 ]] ,鼎盛于 [[ 宋朝 ]] 。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 [[ 蔡襄 ]] 在《 [[ 茶录 ]] 》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 [[ 茶盏 ]] ,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 [[ 清朝 ]] 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心,谓之点茶。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中国抹茶道遂告失传,形成历史断代。目前在世界上颇有盛名的 [[ 日本茶道 ]] 和日本抹茶,就是通过当年的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制作==
抹茶的原料是一种没有经过揉捻的小茶片,在日本,由于多年的改良,绿茶已经很少有苦涩的味道了,而经过覆盖蒸青的绿茶几乎没有苦涩味。在绿茶采摘前的20至30天,在绿茶上用毛竹,铁丝搭起棚架,然后盖上稻草帘子,四周也用草帘子遮挡得不透阳光,遮光率达到98%以上,这样栽培的绿茶更加不苦,更加翠绿。 采摘来的生叶当天蒸青(用蒸气杀青),然后不经过揉捻,直接进入烘焙炉烘干,这样的大片干茶叶称为“荒茶”。然后荒茶进入冷库,在摄氏零下的温度做保存,以提高葡萄糖成分,更加甘甜。
抹茶的原料是一种没有经过揉捻的小茶片,在日本,由于多年的改良,[[绿茶]]已经很少有苦涩的味道了,而经过覆盖蒸青的绿茶几乎没有苦涩味。在绿茶采摘前的20至30天,在绿茶上用[[毛竹]],铁丝搭起棚架,然后盖上[[稻草]]帘子,四周也用草帘子遮挡得不透[[阳光]],遮光率达到98%以上,这样栽培的绿茶更加不苦,更加翠绿。采摘来的生叶当天蒸青(用蒸气杀青),然后不经过揉捻,直接进入烘焙炉烘干,这样的大片干茶叶称为“荒茶”。然后荒茶进入冷库,在摄氏零下的温度做保存,以提高[[葡萄糖]]成分,更加甘甜。 荒茶在使用前从冷库中取出,恢复到常温后进行加工,经过切割,筛选等多道工序后,成为0.3厘米见方的小块,成为碾茶。碾茶用天然的 [[ 石磨 ]] 碾磨成微粉状称作抹茶。 [[ 茶磨 ]] 是传统用于粉碎茶叶的设备,虽然现代也有用气流粉碎机或球磨机粉碎的,细度均达不到石磨的细度。并且,石磨奇特的温度是抹茶的最后一道提香工序,经过石磨碾磨的抹茶,带有 [[ 海苔 ]] 和粽叶的香味。用其他方法粉碎的粉末状绿茶,被称为 [[ 绿茶粉 ]] ,或者粉末绿茶。由于细度、香气、 [[ 颜色 ]] 的不同,其价格和用途也完全不同。
==参考文献==
111,9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