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筷子

增加 6,08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文名
筷子
拼音
kuài zi
发源地
中国
类别
餐具
外文名
chopsticks
制作材料
竹、木、骨、瓷、象牙、金属等
古、称
梜、箸
 
 
筷子是一种起源于古中国的食具,古汉语称箸、𬂩提[1]。用于将食物夹起并送入口中。在东亚、东南亚地区(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被作为主要餐具,而受传统中华文化影响的新疆、西藏及部分蒙古的少数民族也有广泛使用,以及世界各地的东亚裔移民群体所遍布的国家中常见。
 
 
在中国,筷子除了用来吃饭,在民间的婚、丧、喜庆等礼俗都有广泛运用。中国筷子的形状多为近似的长方体或圆柱体,或头圆尾方(暗合“天圆地方”),只在头部与尾部略细,尖头筷子也流行起来。由于竹的生长比较快和广泛,竹筷的使用率很高,也有用传统的红木和象牙等名贵材料制作的筷子。由中国人普及使用筷子之后不久也开始传入其他民族,如赫蒙、藏、蒙古、回、满、壮族、苗族等,虽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但也常用筷子,并与风俗及宗教仪式常分不开。但中国也有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饮食习惯以“手抓饭”著称,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黎族等等。
 
==历史==
 
人类使用筷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以前,筷子是何人发明,何时诞生,历代虽有很多传说,但至今仍无得而知。中国人从古至今都视筷子为自然沿袭下来的家常用品,对其的由来和发展只有少量的记载。由考古学提供的证据而言,筷子的出现晚于匙羹,同样原因,由于人们想做某种工具以方便取得烫热的熟食,所以筷子的发明跟原始农业和陶器的运用和发展有着直接关系。许进雄《古事杂谈》推论,中国可能从西汉初年才开始有以筷子吃饭的习惯。
 
《韩非子·喻志》中古筷称櫡。从这个字从木从竹来看,可以证明中国最早的筷子多为木质筷和竹筷。櫡的简写为箸。因为古代最早的烹饪方法,肉类多用烤的方式,菜则多用煮的;筷子最早是从煮沸的汤羹中捞菜食用,所以古筷名箸实在非常贴切[2]。筷子有竹制,亦有木头、金属、象牙与塑料等材质。
 
《韩非子·喻老》曾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可见当时商朝末期已经有用象牙制品来做食具。
 
《礼记·曲礼上》也有“饭黍母以箸”和“羹之有菜者用𬂩”的记载。
 
筷子有多种名称,先秦时期称“挟”,也作“荚”。郑玄注释:“挟,犹箸也,今人谓箸为挟提。”
 
汉代司马迁《史记》时,称商纣时期的筷子为“箸”,古写为“木箸”。两汉又出现了“箸”字。
 
在隋唐时期,人们流行将饭菜摆在桌子,坐在椅凳上来享用,一般都用筷子夹菜,用羹子勺饭。当时民间用银制筷子很普遍,宫廷多用金制的。筷子从古代就流传至邻近国家,当今已成为东亚和东南亚多个民族常用的饮食工具。
 
隋唐时李白《行路难》诗曰:“停杯投箸不能食”;杜甫《丽人行》诗云:“犀箸厌饮久来下,鍪刀镂切空纷纶。”。
 
明朝陆容的《菽园杂记》说:“起于吴中。凡舟行讳住讳翻,故呼箸为快子”(因为吴中船民和渔民特别忌讳“箸”,他们最怕船“住”,船停住了,行船者也就没生意,他们更怕船“蛀”,木船“蛀”了漏水如何捕鱼。在这种迷信谐音的思想指导下,故见了“箸”反其道叫“快子”,以图吉利。)。
 
明朝李豫亨在《推蓬寤语》中说得更明白:“世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者,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今因流传已久,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快子者,忘其始也。”
《康熙字典》中仅收录“箸”而不承认“筷”字。
 
曹雪芹《红楼梦》四十回,在贾母宴请刘姥姥一段中曹雪芹三处称“箸”,两次呼“箸”,而四次直接写明“筷子”。
 
==筷子文化==
 
===中国===
 
筷子谜:《魏书》中有一则筷子的谜语:“眠则俱眠,起则俱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
 
筷子联:“玲珑自竹制来,古今饮誉神州萃;典雅由筷托出,中外扬名世界钦”。
 
筷子德:筷子外形直而不弯,被古人寓以种种美满。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把自己用的一双金筷子赐给宰相宋怀,表彰他的耿直,以筷象征人格。
 
筷子卜:用筷子筹划谋事,问卜吉凶在古代不胜枚举。如汉代名将张良曾“借箸”为刘邦筹划消灭项羽的战略;韩凝礼用筷子预卜唐玄宗平叛。
 
筷子俚语: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难折断:比喻团结力量大。
 
筷子习俗:供奉亡灵饭,筷子要竖在饭碗头上,以示恭敬,因为“筷”与“快”同音;与此同时,在平常吃饭时,长辈都会禁止小朋友把筷子插在饭碗或菜上,以免引起不好的联想。
 
苏北农村闹新房时,将整红筷子穿进窗户,还要唱几曲“穿筷歌”,以示庆贺和祝愿。
 
===汉字文化圈===
 
筷子节:11月11日,由11形同一双筷子故。韩国清州市在2015年11月10日举办首届筷子节,该国“东亚文化之都”组委会宣布将11月11日定为筷子日[6],第二届筷子节同样在韩国清州市举办。
日本筷子节:8月4日,由日语“箸”(はし,hashi)谐音“八”(ha)和“四”(shi)故。日本筷子节(箸の日)于1975年正式订立,当日有感谢筷子之仪式(箸感谢祭)[等庆祝活动。
 
==筷子形象应用==
 
===祝福之礼===
 
赠送筷子给搬新家的人,寓意快乐起家、吃食无虞。
赠送筷子给新婚夫妻,谐音“快子”,祝早生贵子。
赠送筷子给朋友、情侣、夫妻,因筷子成双成对,寓意朋友友谊长存、相伴不离;情侣、夫妻长相厮守 、永结同心。
韩国筷子常有“福”、“寿”或鹤等吉祥的字或图,故有赠送筷子表示祝福之礼。
 
===舞蹈===
 
在蒙古有筷子舞,舞者单手或双手持着一双或一束筷子,以筷子敲打身体不同部位或左右手筷子互击敲出节奏感,伴随音乐起舞。
 
===武技表演===
 
以筷子射击(穿)木板、铝锅等物,成为一种武技的表演。
716,8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