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蓝牙

移除 3,59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哈拉爾國王因嗜食[[藍莓]]而牙齒被染藍,故有藍牙哈拉爾之稱。他曾統一[[挪威]]和[[丹麥]],因此藍牙技術的研發小組以其名號期許新技術能整合各大資通品牌的標準。蓝牙的标志是[[盧恩字母]] [[Image:Runic letter ior.svg|8px]]ᚼ)和 [[Image:Runic letter berkanan.svg|8px]])的组合,也就是的首字母HB的合写。
== 历史 ==
===创制===
 
藍牙技术最初由[[爱立信]]创制。技术始于爱立信公司的1994方案,它是研究在移动电话和其他配件间进行低功耗、低成本无线通信连接的方法。发明者希望为设备间的通讯创造一组统一规则(标准化协议),以解决用户间互不兼容的移动电子设备。1997年前爱立信公司以此概念接触了移动设备制造商,讨论其项目合作发展,结果获得支持。
 
1998年5月20日,[[索尼愛立信]]、[[国际商业机器]]、[[英特尔]]、[[诺基亚]]及[[东芝公司]]等业界龙头创立“特别兴趣小组”(Special Interest Group,SIG),即[[藍牙技術聯盟]]的前身,目标是开发一个成本低、效益高、可以在短距离范围内随意无线连接的藍牙技术标准。
 
這項無線技術的名稱取自古代丹麥維京國王的名字,他以統一了因宗教戰爭和領土爭議而分裂的挪威與丹麥而聞名於世,而這個名字的英文便是
 
1998年时藍牙推出0.7规格,支援Baseband與LMP(Link Manager Protocol)通讯协定两部份。1999年推出先后0.8版,0.9版、1.0 Draft版,1.0a版、1.0B版。1.0 Draft版,完成SDP(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协定、TCS(Telephony Control Specification)协定。1999年7月26日正式公布1.0版,确定使用2.4GHz频谱,最高资料传输速度1Mbps,同时开始了大规模宣传。和当时流行的红外线技术相比,藍牙有着更高的传输速度,而且不需要像[[红外线]]那样进行[[接口]]对接口的连接,所有藍牙设备基本上只要在有效通讯范围内使用,就可以进行随时连接。
 
当1.0规格推出以后,藍牙并未立即受到广泛的应用,除了当时对应藍牙功能的电子设备种类少,藍牙装置也十分昂贵。2001年的1.1版正式列入[[IEEE]]标准,Bluetooth 1.1即為IEEE 802.15.1。同年,SIG成员公司超过2000家。过了几年之后,采用藍牙技术的电子装置如雨后春笋般增加,售价也大幅下降。为了扩宽藍牙的应用层面和传输速度,SIG先后推出了1.2、2.0版,以及其他附加新功能,例如EDR(Enhanced Data Rate,配合2.0的技术标准,将最大传输速度提高到3Mbps)、A2DP(Advanced Audio Distribution Profile,一个控音轨分配技术,主要应用于[[立体声]]耳机)、AVRCP(A/V Remote Control Profile)等。Bluetooth 2.0将传输率提升至2Mbps、3Mbps,遠大於1.x版的1Mbps(实际约723.2kbps)。
===发展===
 
藍牙用于在不同的设备之间进行无线连接,例如连接[[计算机]]和[[外围设备]],如:[[打印机]]、[[键盘]]等,又或让[[PDA|个人数码助理]](PDA)与其它附近的PDA或计算机进行通信。具备藍牙技术的[[手机]]可以连接到计算机、PDA甚至连接到[[免持听筒]]。
 
事实上,根据已订立的标准,藍牙可以支持功能更强的长距离通讯,用以构成[[无线局域网]]。每个Bluetooth设备可同时维护8个连接。可以将每个设备配置为不断向附近的设备声明其存在以便建立连接。另外也可以对二个设备之间的连接进行密码保护,以防止被其他设备接收。
 
藍牙的标准是[[IEEE]] [[IEEE 802.15.1|802.15.1]],藍牙协议工作在无需许可的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频段的2.45[[GHz]]。最高速度可达723.1kb/s。为了避免干扰可能使用2.45GHz的其它协议,藍牙协议将该频段划分成79個頻道,(頻寬為1MHz)每秒的頻道轉換可達1600次。
==原理和应用==
===工作方式===
711,0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