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汉赋

增加 13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汉赋.jpg|20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2355736346&di=c6dbba3a3ae4dde1c2ddf2750d6ed194&imgtype=0&src=http%3A%2F%2Fimg3.jarhu.com%2Fgoodimages%2F201603%2F231%2Fdi1458701032400.jpg 原图链接][http://www.jarhu.com/book-1334623.html 来自 甲虎网 的图片]]]
''' 汉赋 ''' [[ 汉朝 ]] 流行的赋,由《 [[ 楚辞 ]] 》发展而来,吸收了 [[ 荀子 ]] [[ 赋篇 ]] 》的体制,外加纵横家的夸张手法,形成一种兼有诗歌与 [[ 散文 ]] 特征的文学形式。有大赋与小赋之分,大赋多写 [[ 宫廷 ]] 生活,小赋富于抒情描写 汉赋辞藻华丽,笔势夸张,好堆砌冷僻字,表面富丽而艰深难读,是汉赋的特色。左思《三都赋序》就说汉赋“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
汉赋辞藻华丽,笔势夸张,好堆砌冷僻字,表面富丽而艰深难读,是汉赋的特色。[[左思]]《三都赋序》就说汉赋“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
==兴盛原因==
汉赋的兴盛,源于文体本身的发展,继承《 [[ 诗经 ]] 》、《楚辞》、《 [[ 荀子 ]] 》短赋而进一步发展。汉赋兴盛亦源于君王 [[ 贵族 ]] 的提倡。君王提倡于上,群臣响应于下,辞赋成了知识分子进身之阶,于是争相制作。
汉赋兴起受 [[ 政治 ]] 经济影响。汉初自文景之治后,海内升平,经济富庶,富丽堂皇的 [[ 宫殿 ]] 苑囿大规模兴建,于是有专写宫殿苑囿、巡游田猎、声色犬马的富丽典雅大赋出现。
汉赋兴起受 [[ 儒家 ]] 思想的影响。儒家认为赋能“抒下情而通讽谕,宣上德而尽忠孝”,具有积极作用,汉赋遂取代了楚辞而兴起。汉代小学发达,亦导致汉赋兴盛。
==特质==
形式方面,汉赋多韵散结合,乃半诗半文的混合体。序言和乱辞多不 [[ 押韵 ]] ,正文部分则每多押韵。汉赋多是长篇巨制,前或有序言,后有乱辞,常用问答方式。诗体赋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 骚体 ]] 赋则多沿袭楚辞手法,多用楚辞句式,常用兮字。
风格方面,汉赋铺陈夸饰, [[ 辞藻 ]] 华丽,多用排偶,铺采摛文,“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
主旨方面,汉赋题材内容驳杂庞大,多写京殿、羽猎、山海、述行等题材,多歌颂 [[ 帝王 ]] 功德,描述 [[ 宫廷 ]] 生活,如田猎车骑,宫室苑囿,锦衣美食, [[ 音乐 ]] 歌舞。汉赋并多有讽谏或劝戒之旨。
==发展==
汉赋发展可分“形成期”、“全盛期”、“模拟期”及“转变期”。
形成期自高祖至武帝初,骚体赋颇为盛行,如 [[ 贾谊 ]] [[ 吊屈原赋 ]] 》、《鵩鸟赋》、 [[ 董仲舒 ]] 《士不遇赋》、 [[ 司马迁 ]] 《悲士不遇赋》、 [[ 枚乘 ]] 《七发》等。散体大赋则遂渐形成。
全盛期自武帝至成帝之世,汉赋离弃 [[ 楚辞 ]] 风格,建立纯散文的典型汉赋体,倾向精细雕饰,夸张铺排,如 [[ 司马相如 ]] 的《子虚赋》、《上林赋》、 [[ 东方朔 ]] 《答客难》、 [[ 王褒 ]] 《洞箫赋》等。
模拟期自西汉末至东汉中叶,汉赋多依照一定的型体,堆积辞句,铺陈形势;虽然外表华丽,题材广泛,但内容空洞。作品如 [[ 扬雄 ]] 的《甘泉赋》、 [[ 班固 ]] 《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转变期起自东汉中叶以后,汉赋由长篇巨制变为短篇,多为表现个人胸怀的言志之作,如 [[ 张衡 ]] 《归田赋》、《思玄赋》、 [[ 赵壹 ]] 《刺世疾邪赋》、 [[ 祢衡 ]] 《鹦鹉赋》等。
==视频==
249,3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