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笔记小说

增加 8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笔记小说 ''' 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特点即是篇幅短小、内容繁杂。笔记小说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学界一般均依 [[ 鲁迅 ]] 的观点概分为“ [[ 志人小说 ]] ”和“志怪小说”两种主要类型。 笔记小说<ref>[http://www.docin.com/p-780033454.html 笔记小说的概念、演变及价值],豆丁网, 2014-3-18</ref>基本上受到史书体例的影响,多标榜其记事之确实,以史家的态度书写笔记,所以并非有意识的小说创作。而在 [[ 艺术 ]] 表现上,其故事情节多为直线发展的笔记体,缺乏人物形貌与心理的描写,也没有特别铺张情节的发展。基于以上理由,在加上作者欠缺创作的自觉意识,所以不能算是真正的、成熟的小说,顶多算是唐 [[ 传奇 ]] 的前身。
==历史由来==
魏晋 [[ 南北朝 ]] 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佛道两教盛行,求仙炼丹成为社会风尚,于是产生了很多谈 [[ 神仙 ]] 鬼怪、报应、隐士异人的小说;再加上秦汉旧有的传说,遂形成杂谈怪异的“ [[ 志怪小说 ]] ”。
鲁迅在其《 [[ 中国小说史略 ]] 》中认为是中国本就信巫,后来又经过秦汉神仙之说的流行和小乘佛教的传入而使此风大盛。但汉魏之后流行的“杂传”也有所影响。
魏晋士大夫崇尚清谈,喜欢品评人物,于是有人便把一些名人的言行 [[ 轶事 ]] 汇编成轶事小说,或称“志人小说”。
==分类==
===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讲说鬼神怪异的诡谲故事,如托名 [[ 曹丕 ]] 的《列异传》、干宝《搜神记》、 [[ 刘义庆 ]] 《幽明录》、王嘉《拾遗记》、托名 [[ 陶渊明 ]] 的《搜神后记》、吴均《续齐谐记》、王琰《冥祥记》、颜之推《冤魂志》等。也有广搜地理博物的琐闻,如张华《 [[ 博物志 ]] 》、郭宪《汉武洞冥记》、托名 [[ 东方朔 ]] 的《神异经》、《十洲记》等等。
===志人小说===
志人小说或称“轶事小说”,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选取生活片断来表现人物,如刘义庆《 [[ 世说新语 ]] 》<ref>[https://www.sohu.com/a/126665321_562249 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搜狐, 2017-2-19</ref>、裴启《语林》、郭澄之《郭子》、 [[ 沈约 ]] 《小说》、邯郸淳《笑林》、杨松玢《 [[ 解颐 ]] 》、侯白《启颜录》等。
“志人”一词是 [[ 鲁迅 ]] 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首次提出,用以和“志怪”相对,并广为学界接受使用。此类小说在魏晋时主要是以记述 [[ 历史 ]] 上真实人物的逸事与琐言为主,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当作史料所引用。
==特色==
[[ 六朝小说 ]] 以鬼神志怪为主<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bd8590102vbzu.html 古典小说知识谱系一——汉魏六朝小说],新浪博客 , 2015-2-2</ref>,仅以记述笔调,写鬼神或人间故事,多为零碎的短篇叙述,粗陈梗概,甚少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39,8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