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超現實主義

增加 3,74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超現實主義'''({{lang-fr|Surréalisme}})是在[[法國]]開始的文化運動,直接地源於[[達達主義]],於1920年至1930年間盛行於歐洲文學及藝術界中。其理論背景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精神分析學說]]和[[帕格森]]的[[直覺主義]]。強調直覺和下意識。給傳統對藝術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響。也常被稱為''' [[ 超現實主義運動''' ]] 。或簡稱為''' [[ 超現實''' ]]
人們對這場超現實主義運動瞭解得最多的是超現實主義的視覺藝術作品和超現實主義文學作品。藝術家將作品畫的像照片一樣,製造出讓人感到不舒服,覺得不合邏輯的意象,在作品中把日常的東西變為怪異的生物,還發明了許多利用無意識去表達自我的畫畫技法。
== 創作手法 ==
藝術上的表現以探索潛意識中的矛盾為主,如生與死、過去和未來等,超現實主義的畫家也為了表現這樣的奇發異想,大多運用拓印法、黏貼法、自動性技法等,特殊的表現技法來創作。另外為了表現與真實世界的扭曲或矛盾,他們也常常採用精細而寫實的手法來表達超現實的世界,甚至出現幽默的效果。
 
==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創始人==
[[File:安德烈·布雷頓一.jpg|thumb|right|
[https://g.udn.com.tw/upfiles/B_LU/lucy66/PSN_PHOTO/229/f_8429229_1.jpg 原圖連結]
[http://album.udn.com/lucy66/photo/8429229?o=new「墨爾本生活部落 -安德烈·布雷頓」] ]]
[[安德烈·布雷頓]][[André Breton]](1896年2月19日-1966年9月28日),出生於諾曼第坦謝布賴(奧恩省)的一個中康的家庭。法國作家及詩人,為發起[[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創始人。他集结了一大批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使超現實主義運動風靡欧洲,甚至連[[畢加索]]都被他影响。<ref>[http://wap.art.ifeng.com/?app=system&controller=artmobile&action=content&contentid=3454819   鳳凰藝術 - 安德烈·布雷頓和他的超现实主義]</ref>
 
曾經是醫學院的一名學生,布雷頓對精神疾病感興趣。他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921年遇見的人)的作品的閱讀向他介紹了無意識的概念。受精神病學和象徵主義詩歌的影響,他加入了達達主義者。
 
1919年,與[[路易斯·阿拉貢]](Louis Aragon)和[[Philippe Soupault]],共同創立了評論Littérature; Breton和Soupault在其網頁上發表了“ Les Champsmagnétiques”(1920;“磁場”),這是超現實主義自動書寫技術的第一個例子。
 
1924年,布雷頓宣言將超現實主義定義為“純粹的心理自動主義,意在表達……真實的思想過程。超現實主義旨在消除夢想與現實,理智與瘋狂,客觀性和主觀性之間的區別。布雷頓編寫的《超現實主義宣言》,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他在其中將超現實主義定義為「純粹的精神自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南特的一個神經系統病房工作,在那裡他遇到了[[雅克·普雷弗特]]和[[雅克·瓦切(Jacques Vaché)]],他們反社會的態度和蔑視既定的藝術傳統的行為深刻影響到了布勒東。Jacques Vaché在24歲時因服過量鴉片自殺,布雷頓為此寫了文章發表。
 
===超現實主義運動===
1930年代,超現實主義運動最終在政治上發酵,[[布雷頓]]和幾位同事加入了共產黨。
 
1930年,他發表的第二份超現實主義宣言探討了超現實主義的哲學含義。]<ref>[https://www.hisour.com/zh/surrealist-manifesto-35159/ HISOUR - 超现实主义宣言- 安德烈·布雷頓]</ref>
 
1935年,布雷頓與共產黨決裂,但仍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的理想。在德國占領法國期間,逃到了美國避難。
 
1941年,布雷頓在美國記者[[瓦里·安弗萊]]和[[哈里·賓漢姆]]的幫助下逃到美國和加勒比海地區。布勒東認識了馬提尼克作家[[艾梅·塞澤爾]],後來與他合作出版《Cahier d'un retour au pays natal》。
 
1942年,他在耶魯大學組織了一場超現實主義的展覽,並發表了另一本超現實主義宣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布雷頓又加入法國軍隊的醫療隊伍。法國政府取締了他的作品《the very negation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1944年,他和伊利莎旅行到魁北克省的加斯佩半島,在那裡他寫了《Arcane 17》一本書,它表達對二戰恐懼。
 
1946年,布雷頓返回法國,在那裡舉辦了另一個超現實主義展覽。
 
1948年,在巴黎出版他的詩集。(該詩選集於1969年在倫敦出版)
 
1952年,布雷頓寫道:「在無政府主義的黑鏡里超現實主義首先承認本身。」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安德烈·布勒東決定明確接受無政府主義
 
1959年,在巴黎舉辦展覽,他反對法蘭西殖民帝國。
 
1966年,布雷頓去世,享年70歲,葬於巴黎巴蒂尼奧勒公墓。
== 代表人物 ==
巡檢員、waterp
4,08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