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生理学

增加 20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植物生理学 ''' 是植物学的一个分支科学,它研究植物的功能或生理学[1] 。密切相关的领域包括 [[ 植物形态学 ]] (植物结构), [[ 植物生态学 ]]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植物化学 ]] (植物的生物化学), [[ 细胞生物学 ]] [[ 遗传学 ]] [[ 生物物理学 ]] ,和 [[ 分子生物学 ]] 。 研究植物水分关系的两个基本过程,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 植物营养学 ]] ,植物激素功能,向性,厌食运动,光周期,光形态发生,昼夜节律,环境胁迫生理,种子发芽,休眠和气孔功能,以及蒸腾作用被植物生理学家研究。 
==学科内容==
 
现代植物生理学研究一般分为以下10个方面。
 
===光合作用===
 ① [[ 光合作用 ]] 。绿色植物的特殊功能。它们有光合色素,能吸收 [[ 太阳光 ]] 。色素在受激发后发生电荷分离,电子经过一系列的载体传递后,引起 [[ 氧化还原反应 ]] :在一端分解水分子,放出氧气;另一端还原辅酶Ⅱ,同时造成质子(氢离子)转移,形成叶绿体中类囊体膜内外的电位差和氢离子浓度差,推动腺苷三磷酸(ATP)的合成。这样 ,将光能转变成还原辅酶Ⅱ与ATP中的化学能,最后经过一系列的酶反应,把从空气中吸入的CO2固定并还原成碳水化合物。[2]
===植物代谢===
 ② [[ 植物代谢 ]] 。可以分为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合成代谢——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比较简单的有机物通过一系列酶反应,组成更复杂的包括大分子的有机物如 [[ 蛋白质 ]] [[ 核酸 ]] [[ ]] [[ 纤维素 ]] 等,构成植物身体的组成部分;或贮存物如淀粉、蔗糖、油脂,以供其生命活动中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是分解代谢——把大分子的物质水解(或磷酸解)成为简单的糖磷酯 ,再经过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ATP和还原的辅酶(NADH或NADPH)。
===植物呼吸===
 ③ [[ 植物呼吸 ]] 。同 [[ 动物 ]] 一样,植物也进行呼吸,但没有像鳃、肺那样专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器官。分解代谢所形成的还原的辅酶或几种简单的有机酸,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呼吸链),最后把吸入的 [[ 氧气 ]] 还原成水。电子传递和末端氧化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电子传递同时偶联着ATP的形成,供应各种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
呼吸作用(respiration)是氧化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异化作用(disassimilation)。
[[ 有氧呼吸 ]] (aerobic respiration)指生活细胞利用分子氧将体内的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 无氧呼吸 ]] (anaerobic respiration)一般指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分子内部的氧,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植物水分生理===
 ④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的生活需要大量的水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和代谢过程,绝大部分是在 [[ 阳光 ]] 照射下,气孔(器)开放、进行光合作用时,从叶面蒸发出去的。 [[ 陆生植物 ]] 适应于蒸腾作用对水分的需求,演化出各种结构。由发达的根系从 [[ 土壤 ]] 中吸收水分,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或管胞输送到地上部的叶和其他器官。进入大气时所经过的气孔能控制水分的散失。在干旱地区的 [[ 植物 ]] ,更有减少蒸腾的特殊构造和代谢方式。
===植物矿质营养===
 ⑤植物矿质营养。除CO2和水外,植物还需要多种 [[ 化学元素 ]] 。需要量较大的氮(N)、磷(P)、钾(K),是农业上常需以肥料形式施加的元素。需要量次之的为钙(Ca)、硫(S)、镁(Mg)、铁(Fe),是构成植物体内生活物质包括某些酶的必要成分。此外还需一些 [[ 微量元素 ]] ,如锰(Mn)、锌(Zn)、硼(B)、铜(Cu)、钼(Mo)等。
===植物体内运输===
 ⑥植物体内运输。植物没有 [[ 血液循环系统 ]] ,但制造有机物质的光合器官(叶子)位于地上,吸收土壤中无机养料和水分的根系处于地下,生殖器官(花、种子、果实)等则要从两者取得营养物质的供应。适应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和各种器官之间物质运输的需要,植物演化出两种特殊的通道,即主要输送水和溶于其中的矿质元素的 [[ 木质部 ]] ,和主要输送有机物的 [[ 韧皮部 ]] 中的筛管。
===生长与发育===
 ⑦生长与发育。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膨大,发育是通过细胞的分化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制约,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季节性。在寒、暖、雨、旱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的植物常有休眠期。种子多在冬季或旱季到来之前形成,在 [[ 休眠 ]] 状态下度过不良环境。从营养生长(叶、茎、根的生长)向生殖生长(分化花芽、开花、结实)转化的过程常与自然环境的年度变化相偶合。植物有一系列感受环境变化的机制,光周期现象是其中之一。植物的细胞具有很大的全能性,身体许多部分的细胞,离体后在人工培养基中,都可以脱分化而长成愈伤组织。在适当的情况下,又可以再分化,形成 [[ ]] [[ ]] [[ ]] 等器官以至长成完整的植株。
===植物激素===
 ⑧ [[ 植物激素 ]] 。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各器官间的生理活动,除随营养物的供求关系相互制约以外,大都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来相互调节和控制的。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植物激素,它们在某些部位形成,转移到另一些部位起作用。如最先发现的生长素就是在生长顶端形成,促进下面的细胞伸长。随后相继发现许多其他激素,如 [[ 脱落酸 ]] [[ 赤霉素 ]] [[ 细胞分裂素 ]] [[ 乙烯 ]] 。除去通过化学物质而调节控制之外,植物中也能有迅速的物理的信息传导,如电位的变化。
===抗逆性===
 ⑨ [[ 抗逆性 ]] 。不同植物对不良环境的耐性和抗性的差异很大,有的能在极 [[ 干旱 ]] 的条件下生存,有的能抵抗低温。品种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在自然界中,不同生境中植物的分布很大程度上是由它们对不良环境的抗御能力决定的。在农业生产上,扩大作物的种植,了解抗逆性的生理机理,有助于采取措施以提高抗逆性,或为育种工作中抗逆品种的筛选提供生理指标。
===植物运动===
 ⑩植物运动。生活在水中的 [[ 低等植物 ]] ,有些具有特殊器官如鞭毛,可以 [[ 游泳 ]] ,作趋光运动。陆生植物虽然着生位置固定,却并非完全不能运动。根有向地(重力)性,叶子有 [[ 向光性 ]] ,是通过生长来运动,称为生长运动。有些植物能做机械运动,如 [[ 睡莲 ]] 的花昼开夜合; [[ 合欢 ]] 的复叶晚间闭拢; [[ 含羞草 ]] 和食虫植物猪笼草等,动作更为迅速。
721,0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