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太平洋板块

增加 8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太平洋板块.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228/0cd41e6e694c47289d47ed93d620ff8b.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98157323_120026231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太平洋板块 ''' 是一块 [[ 海洋 ]] 地壳板块,大部分位于 [[ 太平洋 ]] 海面下。它是法国 [[ 地质学家 ]] 勒皮雄1968年首次提出的六大板块之一,自提出以来,其范围基本没有大的变动。
==范围==
太平洋板块的东北面与探险家板块、胡安·德富卡板块以及戈尔达板块之间具有张裂型板块边界,分别形成探险家海岭、胡安·德富卡海岭和戈尔达海岭。中部东面与 [[ 北美洲板块 ]] 之间沿着圣安地列斯断层形成转换边界,并与里维拉板块和科科斯板块形成张裂型边界。东南面则与纳斯卡板块形成张裂型边界,即东 [[ 太平洋 ]] 海隆。探险家板块、胡安·德富卡板块、戈尔达板块、里维拉板块、科科斯板块和纳斯卡板块都是古法拉龙板块的残余。
南面与 [[ 南极板块 ]] 之间也是张裂型边界,形成太平洋-南极洋脊(Pacific-Antarctic Ridge)
西面与 [[ 欧亚板块 ]] 之间存在聚合型板块边界,其中靠北方的一边沉入隐没于欧亚板块之下,中间部分则与 [[ 菲律宾板块 ]] 形成马里亚纳海沟。西南面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 [[ 印澳板块 ]] )形成复杂但主要为聚合型的边界,并于 [[ 新西兰 ]] 北方潜没于印澳板块之下,两者之间造成了一个转换边界,形成Alpine断层。更往南一点,则是印澳板块沉入太平洋板块下方。
北面沉入 [[ 北美板块 ]] ,为聚合型边界,并形成阿留申海沟与邻近的 [[ 阿留申群岛 ]]
太平洋板块内部存在许多的热点,大部分太平洋岛屿都是由这些热点形成的。其中最有名、研究最充分的热点形成了 [[ 夏威夷]]-天皇海山链。
==相关信息==
[[ 日本 ]] ,从我们上学学习地理的时候就知道,它位于板块交接地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所以地震、 [[ 海啸 ]] [[ 火山 ]] 活动等自然灾害就会频繁发生,单是地震大大小小就可达到上千次,可能对于日本民众来说,这就像每天都要吃饭一样,早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吧。可是祸不单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曾表明:经过04年末的 [[ 印尼大地震 ]] ,亚洲到太平洋板块,正在变的越发脆弱,地震和海啸也将越发活跃,尤其是亚洲东部的 [[ 日本列岛 ]] 已经处在了一个随时可能塌陷的“漏斗”之上。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挤压之间。 [[ 亚欧板块 ]] 与太平洋板块是碰撞地带,太平洋板块不断的向亚欧板块下俯冲,这也就预示着日本群岛将不断的向马里亚纳海沟漂移,甚至会沉入万米的深海之中。
==视频==
245,10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