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边章

增加 32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边章'''({{bd|?||186年|catIdx=B}}),本名'''边允''',[[汉朝]]官员,曾任[[新安]]令。后成为叛军。《[[后汉书]]》《[[资治通鑑]]》186年为[[韩遂]]所杀;《[[典略]]》与[[董卓]]、[[孙坚]]等作战时落败后病死。 <ref>[[:s:后汉书/卷8|《后汉书》卷八]]</ref>
==简介==
185年,羌人[[北宫伯玉]]叛,将时任凉州督军从事的[[边章]]和凉州从事[[韩遂]]劫为人质,不予放还。[[边章]]为免被杀,被迫加入叛军,与[[韩遂]]一起成为[[韩遂]]叛军军师,之后成为叛军首领 <ref name=HHS72>[[:s:后汉书/卷72|《后汉书》卷七十二]]</ref><ref name=ZZTJ58>[[:s:资治通鉴/卷058|《资治通鉴》卷五十八]]</ref>。
朝廷以[[董卓]]为中郎将,副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征之。[[皇甫嵩]]以无功免归,而[[边章]]、[[韩遂]]等大盛。朝廷复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袁滂为 副。拜[[董卓]]为破虏将军,与盪寇将军[[周慎]]并统于[[张温]]。并诸郡兵步骑合十馀万,屯美阳,以衞园陵。[[边章]]、[[韩遂]]亦进兵美阳。[[张温]]、[[董卓]]与战,辄不利。
十一月,夜有流星如火,光长十馀丈, 照[[边章]]、[[韩遂]]营中,驴马尽鸣。贼以为不祥,欲归金城。[[董卓]]闻之喜,明日,乃与右扶风[[鲍鸿]]等并 兵俱攻,大破之,斩首数千级。[[边章]]、[[韩遂]]败走榆中,[[张温]]乃遣[[周慎]]将三万人追讨之。[[张温]]参军事[[孙坚]]说[[周慎]]曰:「贼城中无穀,当外转粮食。[[孙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叛军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周慎]]不从,引军围榆中城。而[[边章]]、 [[韩遂]]分屯葵园狭,反断[[周慎]]运道。[[周慎]]惧,乃弃车重而退。<ref name=HHS58>[[:s:后汉书/卷58|《后汉书》卷五十八]]</ref>
中平三年春,[[韩遂]]乃杀[[边章]],[[北宫伯玉]]及[[李文侯]]。[[韩遂]]拥兵十馀万,进围陇西。
== 影响 ==
张温出征时,调发幽州乌桓三千突骑,前中山相[[张纯 (东汉末)|张纯]]自荐统军,张温却让涿县令[[公孙瓒]]统军。结果这些乌桓军队都叛归。张纯因不被用而怀恨,对前泰山太守[[张举 (东汉)|张举]]说“今乌桓既畔(通“叛”),皆愿为乱,凉州贼起,朝廷不能禁”,认为汉朝要灭亡了,趁机作乱。<ref>[[:s:后汉书/卷48|《后汉书》卷四十八]]</ref>
[[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被[[议郎]][[傅燮 (东汉)|傅燮]]以《[[:s:议弃凉州对|议弃凉州对]]》驳斥,灵帝采纳傅燮之言。
=== 结局 ===
中平四年(187年)四月,韓遂殺北宮伯玉、李文侯,擁兵十餘萬,進圍隴西。<ref name=HHS72/> 《[[後漢書]]》和《[[資治通鑑]]》記載边章也在這一年被[[韓遂]]殺害;《[[典略]]》的記載則是病死。[[华峤]]《汉书》称董卓后来掌握朝政后,想迁都长安,[[司徒]][[杨彪]]不肯,董卓作色反问杨彪是否想阻拦他的计划,还称边章、韩约曾来书信想让朝廷务必迁都,似边章仍在世,未详是否为[[马腾]]的误记。
== 评价 ==
128,7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