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汉赋

增加 32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汉赋'''是[[汉朝]]流行的赋,由《[[楚辞]]》发展而来,吸收了[[荀子]]《[[赋篇]]》的体制,外加纵横家的夸张手法,形成一种兼有诗歌与[[散文]]特征的文学形式。有大赋与小赋之分,大赋多写[[宫廷]]生活,小赋富于抒情描写。
汉赋辞藻华丽,笔势夸张,好堆砌冷僻字,表面富丽而艰深难读,是汉赋的特色。[[左思]]《三都赋序》就说汉赋“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 <ref>[http://www.wenxue360.com/archives/8582.html 左思《三都赋序》: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徵。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文学360,2019-8-3</ref> ”。
==兴盛原因==
形成期自高祖至武帝初,骚体赋颇为盛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枚乘]]《七发》等。散体大赋则遂渐形成。
全盛期自武帝至成帝之世,汉赋离弃[[楚辞]]风格,建立纯散文的典型汉赋体,倾向精细雕饰,夸张铺排,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1e0add2196ad.aspx 子虚赋],古诗文网</ref> 、《上林赋》、[[东方朔]]《答客难》、[[王褒]]《洞箫赋》等。
模拟期自西汉末至东汉中叶,汉赋多依照一定的型体,堆积辞句,铺陈形势;虽然外表华丽,题材广泛,但内容空洞。作品如[[扬雄]]的《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center> 中华经典资源库(五) 《子虚赋》 </center>
<center>{{#iDisplay:s0798i9c3iv|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32 辭賦總集]]
249,2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