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教授

增加 12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教授.jpg|260px|缩略图|右|<big>教授</big>[http://math.imu.edu.cn/__local/7/05/13/1B0B38393013F26EFB97936621C_6DE0C3CA_8468.jpg 原图链接][http://math.imu.edu.cn/szdw_/zzjs/js.htm 来自 内蒙古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的图片]]]
''' 教授 ''' ,是一种 [[ 高等教育 ]] 体系中的 [[ 职称 ]] 。在 [[ 中国 ]][[ ]] [[ 朝|唐]] [[ 大学 ]] 中即设有此官职;在 [[ 现代汉语 ]] [[ 日语 ]] 、及 [[ 韩语 ]] 的语境中,多作为 [[ 英语 ]] “Professor”一词的同义语使用,指在现代高等教育机构(例如大学或社区学院)中执教的 [[ 教师 ]]
==欧美体系==
在欧美高等教育体系中,“教授”(professor)通常是大学教授职务里的最高级别。
教授的工作是在大学里针对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开课、或授与 [[ 学生 ]] 专业训练,如 [[ 科学 ]] [[ 文学 ]] 等领域。另外教授也必须深耕自己专精的学科,以发表论文的方式来获得 [[ 学术 ]] 或商业上的合作机会(包括了政府在科学上的顾问、或是商业发明等),同时训练、指导自己的学生做研究、撰写 [[ 论文 ]] ,以期将来有足够的能力与他们交棒。在授课、训练、提交论文与寻求商业合作这四个方向里,要取得平衡则端看 [[ 学校 ]] 、地点(国家)和 [[ 时间 ]] 额外因素。例如在欧美的顶尖大学中,学校相当重视在独一领域中专精的教授,而且常常将他们作为该校的宣传重点。
===终身制===
在西方的许多国家,大学的教授是终身的。终身制最初来自德国大学,后来在美国也开始实行。教授终身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授的学术研究不会受到政治、商业以及资金来源的牵制和困扰。1994年,美国在《反雇佣年龄歧视法案》中规定学校不得强迫终身制教授退休。
在西方的许多国家,大学的教授是终身的。终身制最初来自[[德国]]大学,后来在[[美国]]也开始实行。教授终身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授的学术研究不会受到[[政治]]、[[商业]]以及[[资金]]来源的牵制和困扰。1994年,美国在《反雇佣年龄歧视法案》中规定学校不得强迫终身制教授退休。 在美国大学当中,新聘的教师有一段6-7年的考察期,以考察教师的 [[ 学术水准 ]] [[ 职业道德 ]] 。然后学校根据学术资质,决定是否授予终身制教授。
==英澳新体系==
在英澳纽( [[ 英国 ]] [[ 澳大利亚 ]] [[ 新西兰 ]] )体制下,每个领域通常只会有极少数正教授(professor),相当于美国的首席教授(chair professor);由于在英澳纽体制下,仅有极少数人可以晋升正教授,英澳纽体系的reader以及associate professor(实际上升任到这个级职要跟在美加体系中正教授难度差不多),是系所中数量较少的职务,因此可视为等同北美体系中一般正教授(full professor)的地位。在澳纽体制下,professor/associate professor同时被统称为professorial appointment(教授聘),这是比较容易在中文体系下被混淆的地方。
高级讲师(senior lecturer)公认为相当于北美的副教授。而英澳纽体系现行对新聘讲师(lecturer)的学历要求,也基本为 [[ 博士 ]] 毕业(或极少数情形为即将毕业)才有资格,因此该职相当于北美(美加)体制下的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英制的讲师已经可以协助指导博士生,也要负责研究成果;美国体系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不同,美国的大学讲师则通常只负责教学,没有负责学术研究。
==视频==
245,7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