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笔筒树

增加 2,81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笔筒树'''为稀有种,([[学名|学名]]:''{{lang|la|Cyathea lepifera}}''),又名'''多鳞白桫椤'''(中国树木志),为[[桫椤科]][[桫椤属]]的植物。分布在[[菲律宾]]、[[日本]]、[[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成片生于林缘、路边或山坡向阳地段中在约3亿6000万年前就已存在,被称为“[[活化石]]”。 ==形态特征== 平均株高5-6米,最高可达15米。叶长度可达2米。树干截面多为椭圆形,叶柄如蛇形;主干表面可见排列整齐的椭圆形叶痕,这是老叶顺次脱落后所形成的。生长过程中有气根覆盖在茎表面,但最终消失。 ==生物特点== 笔筒树的老叶脱落后,会在茎干上留下一个个略呈三角形的椭圆形叶痕,树干截 面多为椭圆形,叶柄如蛇形,整个树干看起来就像是蛇一般,所以又有“蛇木”这个称号。 本种树干高,无直根 系,具数不定根,喜空气湿度大,土壤湿润的环境, 常生长在山沟。唯秋季冬季多晴少雨,生境干旱,但沟中 相对湿度大,又可避风防寒。经观察, 孢子囊群生长期约4个月,孢子叶一年长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但无 配子体生长环境,所以 无幼苗。 ==区域分布== 笔筒树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森林中,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成片生于林缘、路边或山坡向阳地段中,在约3亿6000年前就已存在,被称为“活化石”。 中国主要分布在 台湾台北、宜兰、桃园、南投、花莲、屏东、台东及福建 厦门,在台湾生1000米以下山地,偶达1500米。生长在阔叶林下墓地、被雨水侵蚀的2米深的沟中。 其它地区, 菲律宾及日本也有分布。 ==实用价值== 笔筒树树形美丽,高大挺拔,树冠犹如巨伞,是蕨类植物中少有的种类,是一 种很有价值的园艺观赏植物。其茎干上半部去髓干燥后切断可作为笔筒,既美观又实用,故名笔筒树。 早期,人们会用它笔直的茎干来作便桥或工寮的支架; 利用交结的气生根,制成蛇木盆、蛇木柱、蛇木板、 蛇木屑等园艺用品,被用来栽培兰花。 茎干末端幼嫩的髓心可以吃,嫩芽及嫩叶也可食用。 可当中药材,将木质部切细,用蜜炒再煎服,可以止咳并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幼芽捣碎还能外敷瘫疽。 ==保护措施== 需要国家政府、民间多方配合,扩大保护范围,组织力量观察记录生长发育周期情况,测定各项生态因子指标,为扩大栽培提供基本资料;进行孢子繁殖和叶尖组织培养试验,尽快培养 出新的植株。广州华南植物园、 香港已引种栽培。 ==参考文献==
717,2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