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何长工

增加 1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何长工'''
| 圖像     = [[File:何长工0.jpg|缩略图|居中]]|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0d78125372b88450.jpg?size=600x800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00-1987
1934年9月奉中共中央指示,与潘汉年一起到寻邬筠门岭,与反蒋的广东军阀陈济棠的代表谈判,达成就地停战等五项秘密协议,后红军长征经过陈部防区时未遭堵截。长征初期他任军委纵队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遵义会议后任红九军团政委,曾与军团长罗炳辉率部在侧翼单独行动,担负掩护和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的任务。红九军团曾受到张国焘拉拢,这是后来何长工不再被毛泽东重用的重要原因。
1936年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何长工的职位就时而由小到大,时而由大到小,他毫不介意,干一行、爱一行。
他是个留洋生,能说会写,能力极强。秋收起义时,他由一个掌管几十万人口的县团防局团总,骤变成警卫团一个小小的班长,却一点也不以为意。他从班长、参谋、卫生队党代表、团党代表、红八军军长,逐渐递升,一步一个台阶。解放后,他的部下,有的与他平级,有的还高出于他,他也坦然面对。他把职务看成是党的事业,从不摆老资格,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从严要求自己。1955年解放军授衔,按照何长工的早年经历,可评大将,但因为他已脱离了军队职务,在地方部门工作,就没有参与评衔。
4,8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