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蔓荆

增加 4,16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亚纲亚科:菊亚纲、牡荆亚科
|}
 
'''蔓荆'''(学名:Vitex trifolia L.),又名[[小刀豆藤]]、[[白背风]]、[[白背草]]《中药大辞典》,[[三叶蔓荆]]、[[万荆子]]《云南中药资源名录》。[[属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嫩枝四方形。掌状复叶,小叶卵形或长倒卵形,圆锥花序顶生;花萼钟状,花冠淡紫色,果实球形,成熟后黑色。 花果期7~11月。
 
药用部位为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置阴凉干燥处贮藏。药用别名:蔓荆实、荆子、白背杨、白布荆。治感冒风热、神经性头痛,风湿骨痛;蔓荆的果实又可提取芳香油。
 
==形状==
 
落叶灌木,罕为小乔木,高1.5-5米,有香味;小枝四棱形,密生细柔毛。通常[[三出复叶]],有时[[在侧枝上可有单叶]],叶柄长1-3厘米;[[小叶片卵形]]、[[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5-9厘米,宽1-3厘米,顶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形,全缘,[[表面绿色]],无毛或被微柔毛,背面密被灰白色绒毛,侧脉约8对,两面稍隆起,小叶无柄或有时中间小叶基部下延成短柄。
 
圆锥花序顶生,长3-15厘米,[[花序梗密被灰白色绒毛]];[[花萼钟形]],顶端5浅裂,外面有绒毛;[[花冠淡紫色或蓝紫色]],长6-10毫米,外面及喉部有毛,花冠管内有较密的长柔毛,顶端5裂,二唇形,下唇中间裂片较大;雄蕊4,伸出花冠外;子房无毛,密生腺点;花柱无毛,柱头2裂。
 
[[核果近圆形]],径约5毫米,[[成熟时黑色]];果萼宿存,外被灰白色绒毛。花期7月,果期9-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平原、河滩、疏林及村寨附近。蔓荆多野生于海滨、湖泽、江河的沙滩荒洲上,适应性较强,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对环境要求不严。
 
喜充足的阳光,耐高温,较耐旱,幼苗期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盐碱性较强。凡土质疏松,不积水的沙滩荒地、盐碱地均可栽种。但以土层深厚的沙滩荒洲上种植最好,在酸性土壤中生长不良。
 
==分布地域==
 
产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分布日本、印度、越南、菲律宾、澳大利亚以至大洋洲北部也有。生于海拔300~1600m的江边、河边、村寨附近灌木丛中。
 
==医药价值==
 
[[性味归经]]
 
'''凉''':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效主治]]
 
'''子''':疏散风热: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
 
叶:散瘀消肿。主治:风热感冒,正、偏头痛,齿痛,赤眼,目睛内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
 
[[用法用量]]
 
5~9g。
 
[[应用]]
 
⑴蔓荆子散(《医部全录·头门》)治风头旋运,闷气则欲倒。蔓荆、甘菊花、半夏(汤泡)羚羊角(屑)、川芎、枳壳(麸炒)、茯神(去木)、黄芩、防风各23g,麦冬、石膏各30g,地骨皮、赤箭、细辛、甘草(炙)各15g。每服9g,水1盏,生姜15g,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时温服,忌热面饴糖羊肉。方中蔓荆子配伍川芎治头痛、身痛。
 
⑵蔓荆子膏(《外治秘方·广济方》)治头风白屑痒,发落生发,主头肿旋闷。蔓荆子6g,生附子30枚,羊踯躅花120g,葶苈子120g,零陵香60g,莲子草1握。上六味切,以绵裹,用油2升,渍7日。每梳头常用之,若发稀及秃处,即以铁精30g,以此膏油于瓷器中研之。摩秃处,其发即生也。方中蔓荆子与诸药配伍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功。
 
⑶益气聪明汤(《东垣十书》)治头痛,目糊,齿痛,耳鸣或听力减退。蔓荆子、葛根、人参、黄芪各9g,黄柏3g,白芍6g,升麻4.5g,炙甘草3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方中蔓荆子配伍黄芪人参等治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眼病。<ref>[http://www.pharmnet.com.cn/tcm/knowledge/detail/100210.html 蔓荆子],中医药</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130,6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