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小提琴

增加 37 位元組, 4 年前
小提琴的派别
==小提琴的派别==
===意大利 小提琴 学派===
近水楼台先得月,科雷利是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他确认小提琴本质是一种歌唱性乐器。他所写的奏鸣曲,在快板乐章中摒弃了那些非音乐性的效果,而着力于辉煌、有活力的旋律塑造。他的慢板乐章,富于歌唱性,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意大利学派奠定了基础。A.维瓦尔迪是意大利学派创作小提琴协奏曲的代表人物。他是采用乐队为小提琴伴奏的首创者。他的这一创举,使协奏曲具有交响性,并增添了戏剧性。G.塔尔蒂尼是18世纪欧洲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是意大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根据科雷利作品的主题写了50首变奏曲,使小提琴弓法艺术得到巨大发展。他奠定了由3个乐章组成的早期小提琴奏鸣曲的曲式。他的代表作《[[魔鬼的颤音]]》是18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巅峰之作 .
===德国 小提琴 学派===
1650年以前,德国小提琴演奏艺术基本上是走意大利人的路。1700年左右,德国作曲家写的小提琴作品使用了比意大利人还要难的技巧,特别是在使用和弦、特殊调弦法,以及某些描写性的演奏效果方面。小提琴已经发展为一种技巧性很高的乐器。J.S.巴赫的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对演奏者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1756年L.莫扎特(W.A.莫扎特之父)写的《小提琴教程》是德国小提琴发展的总结。1831年,德国著名的小提琴家施波尔完成了他的《小提琴教程》。F.达维德(1810~1873)在1843年莱比锡音乐学院开办时是小提琴系的负责人,他是一位善于启发、激励学生上进的教师,在他的努力下,使莱比锡音乐学院成为19世纪中叶的小提琴学习中心。达维德编订过许多古典作品,对丰富曲目作出了贡献。
演奏家J.约阿希姆的历史功绩,在于把非凡的演奏技巧用来忠实地再现作品的音乐内涵。[[巴赫]]的6首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就是由于他的演奏,被现代小提琴家们公认是小提琴复调音乐作品的高峰。他的另一历史功绩是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生,20世纪初优秀的小提琴教育家L.奥尔就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约阿希姆的最后一名学生A.魏登堡,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时,他逃亡中国,旅居上海,并在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小提琴与室内乐。
===法比 学派小提琴===
维奥蒂在1782年来到法国,在他的训练和影响下,法国的P.巴约、P.罗德和R.克鲁采共同创立了法国小提琴学派。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的小提琴演奏学派对世界小提琴演奏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H.维尼亚夫斯基、P .d e萨拉萨特、F.克赖斯勒是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波兰小提琴家维尼亚夫斯基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他在继承法国学派的演奏风格上,增加了浪漫派色彩。法国小提琴学派强调声音的华丽,有许多手腕的运弓动作,这给他演奏连顿弓带来了困难,后来他终于发现通过使用整个手臂的动作顺利地掌握这种连顿弓法。1862年维尼亚夫斯基把他的演奏技巧带到了俄国,为以后出现的俄罗斯演奏学派的宽广发展,打下了基础。出生于西班牙的萨拉萨特,是法国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优秀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以音色甜美、纯净而著称。他使用的揉音幅度更宽,他的音准,特别在高音区非常出色,技巧辉煌而流畅。他写的《吉卜赛之歌》、《卡门幻想曲》很有创造性,技术上难度很大。奥地利人克赖斯勒1887年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他有着潇洒自如的演奏风格,从不炫耀技巧,运弓优雅,乐句处理得十分巧妙,富于节奏的活力。克赖斯勒继承和发展了维尼亚夫斯基的揉音技巧,使他获得了无与伦比的音色变化。他的弓法和指法都很有个性。
在小提琴演奏史上有法比学派这一名称,是因为这两个学派不仅在形成时间上相距不远,而且又都受维奥蒂的影响。比利时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C.-A .d e贝里奥的老师是维奥蒂的学生,贝里奥也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过。他把帕格尼尼的辉煌技巧和法国的优雅风格结合在一起,从而把古典的法国演奏学派现代化了。贝里奥不是法国学派的直系门徒,他能突破传统,创造一个新的浪漫主义的法比学派。贝里奥的学生H.维厄唐对比利时学派有很大影响。他在小提琴演奏史上的巨大贡献是发挥了小提琴在交响乐中的独奏地位。他的《第四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约1850)是富有创造性的作品,H.柏辽兹称它是一首有着独奏小提琴声部的壮丽的交响曲。E.伊萨伊是维厄唐的学生,他演奏热情而充满活力,威严而又优美,富于诗意,他使用更为强烈的揉音。法比学派人才辈出,影响深远,其代表人物除上面提到的之外。
=== 俄罗斯、 、俄 联小提琴 学派===
奥尔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近50年的教学,使他成为20世纪初著名的小提琴教授。J.海费茨、M.埃尔曼、N.米尔斯坦、E.津巴利斯特等世界第一流小提琴家都出自他的门下。著书阐述了他的教学思想和美学观点,音乐第一,技术第二。奥尔对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不过,早在奥尔之前维厄唐和维尼亚夫斯基等曾长期在俄国教学和演奏,可以说俄罗斯学派是在法比学派的基础上自然地、历史地形成,而不是某个人的创造和建树。海费茨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学生,他有着火热的感情,钢铁般的控制力,惊人的技巧和强烈个性。他所使用的快速揉音、表情性的换把滑音、强烈的运弓起奏、比较快速的乐曲处理等,这一切都是他那强烈的音乐个性的自然表露。
14,4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