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路易二世 (西法兰克)

增加 24 位元組, 4 年前
生平
  ②西法兰克国王
  秃头查理于877年10月5日或10月6日驾崩后,路易继承西法兰克王位,正式称号为“法兰克人的国王[3] 路易二世”,从名义上继承了除 [[ 普罗旺斯 ]] 外的全部西法兰克领土,而普罗旺斯被他父亲在生前赠与了普罗旺斯的波松。同年12月8日,他在贡比涅由兰斯大主教英克玛加冕,正式即位。
  路易二世对于事实上早已分裂的法兰克帝国的皇帝称号没有什么野心。当878年9月7日罗马教皇若望八世正在特鲁瓦参加会议时,便第二次为路易二世加冕。教皇甚至想要为他加冕为法兰克皇帝(常等同于神圣罗马皇帝),以继承他父亲秃头查理的帝号,却被路易二世婉拒。
  路易二世是一位平庸的君主,体质虚弱,在他父亲秃头查理去世后两年也死了,所以政治上少有建树。他被描绘成“一个单纯而和蔼的人,和平、公正和信仰的爱好者”,他在统治期间一直受制于贵族。在878年,他把 [[ 西班牙 ]] 边区的巴塞罗那、赫罗那和贝萨鲁三个伯国赠与多毛的威尔弗雷德。他最后的重大行动是与肆虐 [[ 欧洲 ]] [[ 维京 ]] 人(即北欧海盗)作战。但征讨开始后不久,他就病倒了,并于879年的4月9日或4月10日在贡比涅驾崩,享年33岁。
  2、遗产
  路易二世死后,按照法兰克人的传统,西法兰克王国(后成为 [[ 法国 ]] )的国土被分给他与第一任妻子所生的两个儿子——路易三世和卡洛曼二世,兄弟二人共治。而洛林的土地则被他的堂弟、萨克森国王路易二世获得,成为洛林王国(或称罗泰凌吉亚),而萨克森的路易二世是属于加洛林王朝的东法兰克(后成为德国)支系的,从此德、法两国为了洛林展开了长期争夺,洛林也成为两国争夺欧陆霸权的主要战场。
  3、祖先、婚姻和家庭
  ├─与第二任妻子所生次子:卡洛曼二世(867年—884年),西法兰克国王(879年—884年在位)
  ├─与第二任妻子所生次女:希尔德加德(生卒年不详),其女是 [[ 捷克 ]] 卢森堡王室的祖先
  ├─与第三任妻子所生幼女:厄门特鲁德(875年—约890年)
  └─与第三任妻子所生幼子(遗腹子):查理三世(879年—929年),西法兰克国王(893年—929年在位)
2上巴伐利亚 编辑 (严厉的)路易二世( [[ 德语 ]] :Ludwig II der Strenge,1229年4月13日~1294年2月2日)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上巴伐利亚公爵(1253年~1294年在位)和莱茵普法尔茨伯爵。
  路易二世是巴伐利亚公爵奥托二世与夫人阿格尼丝之子,生于海德堡。阿格尼丝的祖父是巴伐利亚公爵狮子亨利,而外祖父是霍亨斯陶芬王朝的成员。由此看来,路易二世在巴伐利亚地区拥有十分高贵的出身。1255年,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领地被奥托二世的几个儿子瓜分。路易二世得到了莱茵普法尔茨和上巴伐利亚,他的弟弟亨利十三世获得了下巴伐利亚。
  路易二世去世后,其领地由长子鲁道夫继承。
3波旁公爵 编辑
  (善良的)路易二世·德·波旁,第三代波旁公爵 Louis II de Bourbon le Bon ,3me Duc de Bourbon (1337年—1410年) 法国贵族和政治家,波旁公爵(1356年起)。他是百年战争第一阶段法国方面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路易原封克莱蒙伯爵,1356年其父皮埃尔一世公爵阵亡于普瓦捷战役后,他承袭了波旁公爵的爵位。
  路易二世与奥弗涅公爵的女儿奥弗涅的安妮结婚后,福雷领地并入了波旁家族的领地。
4孔代亲王 编辑
  路易二世·德·波旁,第四代孔代亲王 Louis II de Bourbon,4me prince de Condé(外号为“大孔代”le Grand Condé,1621年9月8日—1686年11月11日)法国军人和政治家,孔代亲王和昂基安公爵,孔代家族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是17世纪欧洲最杰出的统帅之一。
  路易二世·德·波旁是孔代亲王亨利二世·德·波旁之子,母为夏洛特·玛格丽特·德·蒙莫朗西,生于 [[ 巴黎 ]] 。童年时在布尔日的耶稣会学校受教育。他在父亲在世时的封号是昂基安公爵。1640年至1641年,年仅20岁的路易参加了法国北部的战役,在战斗中表现勇敢。
  在路易的年轻时代,首相黎塞留主宰着整个法国。路易的父亲,亨利二世·德·波旁极力讨好这位有无限权力的红衣主教;路易因此被迫放弃自己深爱的女子米耶·玛泰·迪·维日昂,而与黎塞留的侄女克莱拉·克莱芒丝结婚,后者是一个年仅13岁的孩子。
  1643年在三十年战争后期,昂基安公爵路易受命指挥法军在法国北部与西班牙军队作战。1643年5月19日,路易在罗克卢瓦战役中获胜。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因为路易面对的是长期称霸 [[ 欧洲 ]] [[ 西班牙 ]] 陆军,而且他的对手都是有经验的将领,而他只是个23岁的青年指挥官。此役终结了西班牙在历史上的陆上优势,标志着法国地面霸权的到来。在一系列胜利之后,路易返回巴黎,直到1644年被派往德国支援在那里作战的法军统帅蒂雷纳。这次他被授予整个军队的指挥权。1645年夏季的战役异常激烈,蒂雷纳被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统帅默西伯爵击败。但是在北林根的辉煌胜利中,默西被昂基安公爵打败,本人阵亡。昂基安也多处负伤。1646年,昂基安跟随奥尔良公爵加斯东在佛兰德作战。在加斯东返回巴黎后,昂基安单独指挥战斗,攻克了敦克尔克。
  1646年亨利二世·德·波旁去世,路易二世·德·波旁继承了亲王称号。他的政治生涯与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投石党运动(“福隆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孔代的赫赫军功使他成为法国贵族的首领,这些贵族对黎塞留的继承人、年幼的国王路易十四的首相马萨林削弱贵族权力、扩大王室实权的政策十分不满。在马萨林执政时期,孔代又参加了在低地国家的一些战役。
  1648年8月,在法院福隆德的关键时期,法国摄政奥地利的安娜(路易十四之母)下令逮捕高等法院的领袖皮埃尔·布鲁塞尔等3人。此举引起民众极度愤怒,8月26日,巴黎发生市民起义,王室与马萨林被迫出逃。9月,奥地利的安娜紧急召回孔代,希望获取他对王室和马萨林政府的支持。孔代十分勉强地同意了这个要求,并在犹豫再三后领导了围攻巴黎的军队。
  在法院福隆德结束之后不久,路易二世·德·波旁与王室和马萨林决裂。他的高傲和野心使他非常不受奥地利的安娜欢迎;在安娜的授意之下,1650年1月18日政府逮捕了路易二世·德·波旁及他的主要追随者孔蒂亲王(路易的弟弟)和隆格维尔公爵。孔代的其他支持者,包括蒂雷纳等人成功出逃。出逃的贵族领袖们积极策划营救亲王等人,他们实际已经开始造反,从而拉开了亲王福隆德的序幕。隆格维尔夫人(路易的妹妹)与法国的敌人西班牙谈判以期获得援助;路易的妻子、年幼的孔代王妃的身边集结起一支军队占领了波尔多。妇女们的积极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1651年1月, [[ 奥地利 ]] 的安娜释放了被关押在勒阿弗尔的孔代等三人。孔代获释后即与西班牙结盟向宫廷和马萨林挑战。这次他难以获得人们的支持,王室和前法院福隆德成员被迫联合反对孔代,混乱的内战开始。1652年7月2日在巴黎圣安托万区,孔代与蒂雷纳(此时已站到王室一边)这两位当时最伟大的将领展开决战。孔代被蒂雷纳所压制,几乎陷入绝境;只是因为他的同党、奥尔良公爵的女儿说服巴士底狱的大炮倒戈向蒂雷纳开火,孔代才得以重新发动攻势。1652年9月,势单力孤的孔代逃亡西班牙。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授权孔代指挥西班牙军队与法国作战,并把卢森堡赐封给他。他取得了很多胜利,但不久就被蒂雷纳阻止。1658年6月14日在敦克尔克附近,孔代被蒂雷纳彻底击溃,后者得到了英国护国主克伦威尔的民军的有力支援。西班牙被说服与法国议和,在1659年比利牛斯和约中,孔代获得了已经亲政的堂弟路易十四的宽恕,于是他又开始为法国效力了。孔代在1667年~1668年的遗产争夺战争中表现耀眼,他与蒂雷纳的再度组合令人望而生畏。
  1673年,波兰贵族一度希望选择孔代为波兰国王。但是路易十四猜忌孔代的一切业绩,最终把这个建议否决了。不久孔代又被卷入低地国家的事务,在法荷战争中指挥法国军队。1674年,路易二世·德·波旁完成了他的最后一次伟大胜利(在塞纳夫战役中击败奥兰治亲王威廉)。
词条标签:
 
==參考資料==
{{Reflist}}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