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彗星

增加 10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彗星 ''' (希腊语:Κομήτης, [[ 德语 ]] :Komet,英语:Comet,有时也被误记为慧星)是由冰构成的 [[ 太阳系 ]] 小天体(SSSB),当其朝向太阳接近时,会被加热并且开始释气,展示出可见的 [[ 大气层 ]] ,也就是彗发,有时也会有彗尾。这些现象是由太阳辐射和 [[ 太阳风 ]] 共同对彗核作用造成的。彗核是由松散的冰、尘埃、和小岩石构成的,大小从P/2007 R5的数百米至海尔博普彗星的数十公里不等,但大部分都不会超过16公里。
==彗星轨道==
彗星的轨道周期范围也很大,可以从几年到几百万年。短周期彗星来自超越至 [[ 海王星 ]] 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或是与离散盘有所关联。长周期彗星被认为起源于奥尔特云,这是在柯伊伯带外面,伸展至最近恒星一半距离上,由冰冻天体构成的球壳。长周期彗星受到路过恒星和 [[ 银河 ]] 潮汐的引力摄动而直接朝向太阳前进。双曲线轨道的彗星可能在进入内太阳系之前曾经被沿着双曲线轨迹被抛射至星际 [[ 空间 ]] ,则只会穿越 [[ 太阳 ]] 系一次。来自太阳系外,在 [[ 银河系 ]] 内可能是常见的系外彗星也曾经被检测到。
==特征==
彗星与小行星的区别只在于存在着包围彗核的大气层,未受到 [[ 引力 ]] 的拘束而扩散著。这些大气层有一部分被称为彗发(在中央包围着彗核的大气层),其它的则是彗尾(受到来自太阳的太阳风 [[ 等离子体 ]] 和光压作用,从彗发被剥离的气体、尘埃、和带电粒子,通常呈线性延展的部分)。然而,熄火彗星因为已经接近太阳许多次,几乎已经失去了所有可挥发的 [[ 气体 ]] 和尘埃,所以就显得类似于小的小行星。小行星被认为与彗星有着不同的起源,是在 [[ 木星 ]] 轨道内侧形成的,而不是在太阳系的外侧。主带彗星和活跃的半人马小行星的发现,已经使得小行星和彗星之间的差异变得模糊不清。
==目前发现==
截至2013年7月,已经知道的彗星有4,894颗,其中大约有1,500颗是 [[ 克鲁兹族彗星 ]] 和大约484颗短周期彗星,而且这个数量还在稳定的增加中。然而,这只是潜在彗星族群中微不足道的数量:估计在外太阳系的储藏所内类似的彗星体数量可能达到一兆颗。尽管大多数的彗星都是暗淡和不够引人注目的,但平均大概每年会有一颗裸眼可见的彗星,其中特别 [[ 明亮 ]] 的就会被称为" 大彗星"
在2014年1月22日,ESA科学家的报告首次明确的指出在矮行星谷神星,也是小行星带中最大的 [[ 天体 ]] ,有水汽存在。这项检测是通过赫歇尔空间天文台使用远 [[ 红外线 ]] 技术完成的。此一发现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因为彗星,不是小行星,才会有这种典型的" 喷流萌芽和羽流" 。根据其中一位科学家的说法:" 彗星和小行星之间的区隔是越来越模糊了"
==相关信息==
彗星曾经被认为是不祥的征兆。但实际上,它们和行星、小行星、尘埃一样,只不过是太阳系中的一类天体。不过虽然如此,它们却同时也是壮观、有趣、值得研究的天体。就在100多年前,1910年4月, [[ 哈雷彗星 ]] 华丽地回归,从距离地球2300万 [[ 千米 ]] 远的地方飞过。当时它极为明亮,即便是在都市中也清晰可见。根据计算,哈雷彗星的彗尾会扫过 [[ 地球 ]] ,这在当时引发了大范围的恐慌。因为科学家在彗星中探测到了氰,所以人们担心它会毒死地球上的 [[ 生物 ]]
248,4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