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冯子材

增加 3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unreferenced|time=2019-09-03T09:58:08+00:00}}
'''冯子材''' (清末将领、民族英雄与抗法英雄)
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 [[ ]][[南干]], [[ ]][[萃亭]],汉族,生于 [[ 广东 ]] 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冯子材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历任广西、贵州提督。  [[ 咸丰 ]] 年间从 [[ 向荣 ]] [[ 张国梁 ]] 镇压太平军,中法战争时,已年近70,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取得了镇南关之战胜利,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 [[ 云南 ]] 提督。 [[ 甲午战争 ]] 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 [1]  
冯子材于1903年病逝,享年85岁。冯子材病逝后葬于钦州,朝廷诏予于钦州城东南隅建“冯勇毅公专祠”纪念,称“宫保祠”。 [1]
== 人物生平 编辑== === 苦难童年===
冯子材祖上世居广东省南海县沙头圩(今属广州市),清朝乾隆年间,该圩遭受水灾,冯子材的祖父便迁到钦州城外沙尾村定居。
嘉庆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1818年8月17日),冯子材在这里降生。当时的钦州,隶属广东。 [2]
童年的冯子材,生活过得十分艰辛。他4岁丧母,10岁丧父,与祖母、兄长相依为命,孤苦伶仃,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便辍学。为了活命,小小的冯子材不得不随大人贩盐、做木工、捕鱼摸虾、护送牛帮,篱笆房被洪水冲垮后只好住进庙里,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父母双亡后,舅父黎氏欲收养冯子材,被冯子材拒绝,祖孙日复一日地过着凄惨的生活。冯子材15岁那年,祖母撒手人寰。求生的欲望,驱使流浪街头的冯子材操刀使剑,练就一身好武艺。藉此拳脚功夫,冯子材为人放木排、做保镖。
=== 加入清军===
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反清运动风
冯子材白描像
咸丰三年(1853年)4月,身为都司的冯子材统带广勇,隶向荣在南京城外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不时向城内太平军进攻。
咸丰六年(1856年)六月,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摧毁,冯子材败逃丹阳。
=== 冯子材战场杀敌===冯子材战场杀敌
咸丰八年(1858年)一月,钦差大臣和春复立大营于沧波门、高桥之间,挖掘长濠,坚筑高垒,围困天京太平军。冯子材身负守御之责,屡次击退太平军的冲锋,并攻毁太平军在城北修筑的栅栏营垒。由于冯子材真心替清廷卖命,深得上司的器重,几年之内由都司一步步升为总兵。清军悍将张国梁曾抚其背,称赞说:“子勇,余愧弗如。”同年九月,太平军主将陈玉成,李秀成分别领军进至滁州乌衣(今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准备会攻清钦差大臣德兴阿的“江北大营”。和春派冯子材领兵5000渡江相援。27日小店一战,冯部几乎全军覆没,仅剩三四百亲 [5] 兵逃回江南。
咸丰十年(1860年)五月,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冯子材随江南大营次帅张国梁逃到丹阳,又被太平军击败,张国梁在丹阳南门外落水溺死,事后,冯子材收聚残军,退往镇江固守。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