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光盘

增加 7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光盘.jpg|350px|缩略图|右|<big>光盘</big>[http://img1.gtimg.com/tech/pics/hv1/185/130/1999/130018310.jpg 原图链接][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uR4CiONo&id=21E7851EF7757771757880DA8D04E18A98D0F010&thid=OIP.uR4CiONoMR3ORMQRSz9pHAHaFC&mediaurl=http%3a%2f%2fimg1.gtimg.com%2ftech%2fpics%2fhv1%2f185%2f130%2f1999%2f130018310.jpg&exph=435&expw=640&q=%E5%85%89%E7%9B%98&simid=608036196079371120&selectedIndex=4&ajaxhist=0 来自 必应 的图片]]]
''' 光盘 ''' (英语:Optical disc,又译作光碟)于1965年由 [[ 美国 ]] 人发明,当时所存储的格式仍以 [[ 模拟信号 ]] (Analog)为主。它是用激光扫描的记录和读出方式保存信息的一种介质。大约在1990年代中期时开始普及,具有存放大量数据的特性,1片12cm的CD-R约可存放1小时的MPEG1的影片,或74分钟的 [[ 音乐 ]] ,或680MB的数据。
==原理==
光盘的记录利用了双重自动修正的 [[ 编码 ]] :当音频以24-bit从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之后,会先加入第一组的check digit成为一串28-bit的信号;然后这28-bit的信号会平均分布在28组相连的数据串,并有1-bit的差异,再加入第二组的check digit。这样,即使光盘的 [[ 物理 ]][[ 介质 ]] 受到损伤,由于有双重的自动修正,使解码器亦能把大多数损伤移除,无损音频的质量。
==结构==
要了解光盘的制造原理,首先就要了解光盘的 [[ 结构 ]] ,其结构同制造过程密切相关。大家都知道,光盘只是一个统称,它分成两类,一类是只读型光盘,其中包括CD-Audio、CD-Video、CD-ROM、DVD-Audio、DVD-Video、DVD-ROM等;另一类是可记录型光盘,它包括CD-R、CD-RW、DVD-R、DVD+R、DVD+RW、DVD-RAM、Double layer DVD+R等各种类型。
==保护==
着VCD、DVD 着[[VCD]]、[[DVD]] 机的广泛使用,几乎每家都有些光盘,光盘高清逼真的音质及清晰的 [[ 影像 ]] 已被众多的人士所喜爱,而正确地保养光盘会令你长久享受到纯正的原声原味。
光盘因受天气、温度的影响,表面有时会出现 [[ ]] 气凝结,使用前应取干净柔软的棉布将光盘表面轻轻擦拭。
光盘放置应尽量避免落上灰尘并远离 [[ 磁场 ]] 。取用时以手捏光盘的边缘和中心为宜。
光盘表面如发现污渍,可用干净棉布蘸上专用清洁剂由光盘的中心向外边缘轻揉,切勿使用 [[ 汽油 ]] 、酒精等含化成份的 [[ 溶剂 ]] ,以免腐蚀光盘内部的精度。
光盘在闲置时严禁用利器接触光盘,以免划伤。若光盘被划伤会造成激光束与光盘 [[ 信息 ]] 输出不协调及信息失落现象,如果有轻微划痕,可用专用工具打磨恢复原样。
光盘在存放时因厚度较薄、强度较低,在叠放时以10张之内为宜,超之则容易使光盘变形影响播放 [[ 质量 ]]
光盘若出现变形,可将其放在纸袋内,上下各夹 [[ 玻璃 ]] 板,在玻璃板上方压5公斤的重物,36小时后可恢复光盘的平整度。
对于需长期保存的重要光盘,选择适宜的温度尤为重要。温度过高过低都会直接影响光盘的寿命,保存光盘的最佳温度以摄氏20度左右为宜。
==參考文獻==
248,4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