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伯乐

增加 5,50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伯乐(本名孙阳,别称王良,约公元前680年-前610年),字子良,春秋时期郜国(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春秋时著名畜牧兽医。伯乐善相马,为了研究相马到秦国实地考察、实践,通过长期的潜心研究后,写出了中国历史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相马经》),并为秦国富国强兵立下汗马功劳。他在相马过程中,学会了给马看病,并写出了兽医第一部针灸书《伯乐针经》,成为民间兽医用针之重要依据。 ==典故==伯樂原本是[[星宿]]的名字,傳說是在天上管理天馬的神仙。《[[晋书]]・天文志上》:“传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也。一曰司马,或曰伯乐。”據說名駒見到伯樂就會向天長鳴,且會因他蒞臨而喜,因他離開而悲;《[[韓詩外傳]]》也有「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之句。 ==历史==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军事的需要,[[马]]的作用已十分凸显。当时人们已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繁殖用)、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养马、相马遂成为一门重要学问。孙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相马作为自己终生不渝的事业。孙阳从事相马这一职业时,还没有相马学的经验著作可资借鉴,只能靠比较摸索、深思探究去发现规律。孙阳学习相马非常勤奋,《[[吕氏春秋]]・精通》说:“孙阳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 少有大志的孙阳,认识到在地面狭小的郜国难以有所作为,就离开了故土。历经诸国,最后西出[[潼关]],到达秦国,成为秦穆公之臣。当时秦国经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多养马。特别是为了对抗北方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故对养育马匹、选择良马非常重视。 孙阳在秦国富国强兵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以其卓著成绩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随后以[[监军]][[少宰]]之职随军征战南北。伯乐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做好相马、荐马工作外,还为秦国举荐了[[九方皋]]这样的能人贤士,传为历史佳话。 伯乐经过多年的实践、长期的潜心研究,取得丰富的相马经验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整理。他搜求资料,反复推敲,终于写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被相马者奉为经典,在[[隋唐]]时代影响较大。后虽失传,但蛛丝马迹在诸多有关文献中仍隐隐可见:《[[新唐书]]・艺文志》载有《伯乐相马经》一卷;唐中叶[[张鷟]]写的《[[朝野佥载]]》、明人[[张鼎思]]著《琅琊代醉编•伯乐子》和[[杨升庵]]著《艺林伐山》中均有大致相同的记载。==隐居之地==北邙山中有岭,名曰太极岭,岭下有湖,名曰伯乐洼,为今孟津县朝阳镇所辖,传说此地为伯乐隐居之地。==考古验证==1973年11月到1974年初,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就有一部失传已久的《相马经》帛书。《相马经》帛书上共七十六行、五千二百字,其中残缺五百字(有二百字可以查补,有三百字无法处理),因为这部古书没有相当的今本可以查对,所以一些内容,我们无法完全了解。但其第一篇就写到“伯乐所相,君子之马”,并且多次延用相马“法曰”和“吾请言其解”的措辞,说明这部相马经即使不是伯乐相马经原文,也是传承、吸收和发挥了《伯乐相马经》的成就写成的。此《相马经》内容包括经、传、故训三部分。经文部分,用韵文写成,类似于描写诗或赋。它把相马法的要领概括为:“得兔与狐、鸟与鱼,得此四物,必相其余”。具体说就是:“欲得兔之头与肩,欲得狐周草与其耳,与其肫,欲得鸟目与颈膺,欲得鱼之耆(鳍)与脊”。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帛书《相马经》的出土,展现了伯乐相马经的丰富内涵,也证明了《伯乐相马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相马专著在中国养马学、相马学等领域里的重要地位。==葬冢==伯乐去世后,葬于故里。墓地就在今[[成武县]][[伯乐集镇]]驻地伯乐村前。20世纪50年代犹存[[明]][[嘉靖]]重修孙阳伯乐墓,虽饱经风雨和磨难,今墓址仍存。20世纪70年代,曾于伯乐墓前挖掘出伯乐残碑,上有篆书“孙阳”。《[[太平寰宇记]]》“[[济阴县]]”下所记古迹有:“伯乐冢,秦人善相马者,葬于此。”[[北宋]]时,[[济阴县]]边界极近[[成武]],今[[伯乐集镇]]当属[[济阴县]]辖,故《[[太平寰宇记]]》所云之伯乐冢当为今[[伯乐集镇]]南之伯乐冢。伯乐姓孙名阳,而伯乐集村民亦多姓孙,且多称伯乐为其始祖。过去,其[[家庙]]中还挂有:“伯乐宗风绵世泽,仲或孝感震家声。”的楹联。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孙氏族人的渊源。==影响==[[唐朝]]大文豪[[韓愈]]的名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使伯樂成為家傳戶曉的名字,後世被借用為懂得鑑別有才者的人。懷才不遇者,亦會自嘆伯樂不常有,表示未遇懂得欣賞自己的人。
720,62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