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书签

增加 15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书签 ''' 用来标识书本中的特定页,以方便返回查阅。一般由 [[ ]] [[ 树脂 ]] [[ 材料 ]] ,制作成长方形薄片状。其他常用材料有皮革、 [[ ]] [[ 黄铜 ]] 之类的 [[ 金属[1]]、 [[ 丝绸 ]] [[ 木材 ]] [[ 塑胶 ]] [[ 织物 ]] 。很多其他物品也能被用作临时书签,比如失效的 [[ 收据 ]] [[ 车票 ]] 、传单等。有些书会内附作为书签用的 [[ 细绳 ]] ,称为书签绳。
==起源==
[[ 中国 ]] ,书签最早称刊,意谓“砍木枝以表记”;[[2]; 日本 ]] 歌曲《书签的主题》原文即撰写成“刊のテーマ ”。在 [[ 春秋战国 ]] 时代以 [[ 象牙 ]] 制成,称为牙黎,类似牙签,或在顶端打洞,系上丝绳。唐代已有书签或牙签之名, [[ 杜甫 ]]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 [[ 韩愈 ]] 《送诸葛往随州读书》诗:“邺候家书多,插架三万轴。一一是牙签,新若手未触。” [[唐朝| 唐代 ]] 《鄞县志》载:史氏家藏“牙签最富”。 [[ 宋朝 ]][[ 印刷业 ]] 发达,书签多以纸料或 [[ 绢布 ]] 制成,称为“浮签”,或称“书皮题签”,也沿旧称牙签。 [[ 苏轼 ]] 有《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云:“读遍牙签三万轴,却来小邑试牛刀”。
16世纪, [[ 女皇 ]][[ 伊丽莎白一世 ]] 即使用过书签。在国际上,书签(bookmark)的 [[ 商业化 ]] 甚早,在19世纪即有Thomas Steven以制造书签闻名,1862年, 发行称为 Stevengraphs的书签。
==文化==
[[ 台湾 ]] ,买书附送书签是悠远的 [[ 文化 ]] 。台湾一些著名书店如南一书局、敦煌书局、三民书局、垫脚石文化书店、天龙书局都会提供书签,让顾客免费索取;书签来源大多由书店(如:三民书局、敦煌书局)或 [[ 出版社 ]] (如:大都会文化、耕林出版社、知远文化、东方出版社、Ink出版社)自行印制,书签正面或背面通常印有 [[ 书局 ]] 或出版社的名称和地址,以及新书的微缩图片 [[ 广告 ]] ,有些书签反面印制功课表或是月历,提升书签用途。台湾一些传统书店如南一书局的柜台小姐在将书装袋时,会再放进一至两枚纸书签,让顾客倍感贴心。也有 [[ 书店 ]] 用专柜来销售书签,或称书卡,知名的书卡公司有 [[ 企鹅 ]] 、凸凸、海山和亮冠书卡。并销售专门收藏书卡的册子。台湾的便利商店也曾发起以点数赠送“磁铁书签”的活动。[3] ==参考文献==
40,9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