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淮剧

增加 24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淮剧 ''' 是源自 [[ 中国 ]][[江苏| 江苏省 ]][[ 江淮地区 ]] 的地方戏剧,主要流行于 [[ 盐城 ]] [[ 淮安 ]] [[ 泰州 ]] [[ 扬州 ]] 等地,在 [[ 上海 ]] [[ 安徽 ]] 等省市, [[ 中国大陆 ]] 以外如 [[ 台湾 ]] 也有一定的影响。唱腔朴实。淮剧的方言是以 [[ 淮语 ]][[ 洪巢片 ]] 建盐方言中建湖话音系为基础。
目前有16个公有淮剧团,分布在江苏省盐城、淮安、泰州、扬州、 [[ 建湖 县|建湖]] [[阜宁县| 阜宁 ]] [[射阳县| 射阳 ]] [[ 滨海 ]] [[大丰区| 大丰 ]] [[涟水县| 涟水 ]] [[ 兴化 ]] [[泰兴市| 泰兴 ]] [[ 宝应 ]] 等市、县。以及上海市。江苏省淮剧团设于盐城市<ref>[http://www.oh100.com/peixun/yanyi/239131.html 淮剧的经典剧目有哪些-淮剧知识],百分网 , 2018-4-18</ref>。
==历史沿革==
最初的淮剧,多为民间生活小戏,其主要唱调是在“门叹词”、“香火调”和部分民歌小曲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淮调(后称老淮调)。后受徽戏和 [[ 京戏 ]] 影响,移植演出了一些表现 [[ 历史 ]] 生活的大戏,因需扎靠、打把子,故称“靠把戏”。在唱腔上,相应吸收了徽戏的唱腔加以变化,创造了“靠把调”(又称老徽调)。
早期淮剧以“老淮调”和“靠把调”为主, [[ 唱腔 ]] 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未采用 [[ 管弦乐器 ]] 伴奏。1930年前后,戴宝雨、梁广友、谢长钰等人,又在“香火调”的基础上,开始创作了采用二胡伴奏的一些新调,因二胡用琴弓拉奏,故名“拉调”。“拉调”唱腔在板式变化上有新的丰富和发展,加之此时出现了 [[ 李玉花 ]] 、董桂英等第一批女演员,使淮剧的表演艺术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流动地区也从盐城、泰州、阜宁、淮安、宝应、兴化一带,逐步扩大而流布 [[ 江苏 ]] 全省。
1912年,淮剧艺人何孔德、何孔标、陈达三等,把淮剧带到上海演唱<ref>[https://www.sohu.com/a/199072493_185885 周总理从小到大都非常喜爱的地方戏剧“淮剧”] ,搜狐, 2017-10-20</ref>。1939年,著名演员筱文艳在“拉调”等唱腔的基础上,新创出“自由调”,使淮剧唱腔大大地增强了表现力。之后,名演员 [[ 何叫天 ]] 又创出了“连环句”唱调,进一步丰富了“自由调”。在 [[ 苏北抗日根据地 ]] ,1942年成立了盐阜文工团等文艺演出团、队,建立了“淮戏研究组”,不但创作演出了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现代戏,也新创了“新淮调”、“新悲调”等唱腔,并吸收扬州“小开口”(见扬剧)的一些曲子,使淮剧唱腔更加丰富起来。淮剧唱腔除以上主要唱调外,尚有〔南昌调〕、〔淮悲调〕、〔 [[ 春调 ]] 〕、〔十字调〕、〔下河调〕、〔叶子调〕等腔调,以及部分来自民歌、小曲的调子,如〔磨房调〕、〔补缸调〕、〔跳槽调〕、〔八段锦〕、〔蓝桥调〕等。伴奏乐器有 [[ 二胡 ]] [[ 三弦 ]] [[ 扬琴 ]] [[ ]] [[ 唢呐 ]] 等; [[ 打击乐器 ]] [[ 扁鼓 ]] [[ 苏锣 ]] [[ 铙钹 ]] [[ 堂锣 ]] 等。在盐阜“花鼓锣”、“僮子锣”、“麒麟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整套伴唱锣鼓,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流派纷呈==
淮剧流派有“筱派旦腔”、“何派生腔”、“李派旦腔”、“马派自由调”、“徐派老旦”、“周派生腔”、“杨派生腔”、“李派生腔”八大流派。分别是淮剧名家 [[ 筱文艳 ]] 、何叫天、李玉花、 [[ 马麟童 ]] 、徐桂芳、周筱芳、杨占魁、 [[ 李少林 ]]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淮剧艺术流派。当下流行的派别是以陈德林、黄素萍为代表的陈派,代表的是现代唱腔。
==参考文献==
112,0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