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会试

增加 5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会试 ''' 是中国、 [[ 朝鲜 ]] [[ 越南 ]] 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于正科每三年一次或恩科乡试之次年 [[ 春季 ]] ,即丑、辰、未、戌年春季,由礼部举行,又称为“礼闱”、“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报考资格须为举人,包括已任官之 [[ 举人 ]] 。赴试举人都享有公家车船驳送待遇,称为“公车”。又因古时入 [[ 朝廷 ]] 参与考试的士人会与计吏相偕(与财务官一同进京),故会试又雅称为“计偕”。会试录取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前十名称为“元魁”,十一至二十名称为“会魁”。会试后贡士再由殿试复试,依成绩分甲赐等第,成为进士。
==录取人数==
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 ,第一名称“会元”。录取名额不定,明代约300名左右,分南、北、中三地域按比例录取; [[ 清代 ]] 无定额,每科自百余名至二三百名不等,最多的一次在雍正八年(1730),录取406名,最少的一次在 [[ 乾隆 ]] 五十四年(1789) (1789) 共取96名。各省被录取的名额,以应试人数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而酌定。会试揭榜后,中式者于下月应 [[ 殿试 ]]
==考试流程==
另有同考官18人(明代初为8人,以后有所增加,多时曾达20人),多由 [[ 翰林 ]] 充当。考试时的弥封、誊录、校对、阅卷、填榜等手续与乡试一样。参加会试的举子应先行复试,道远不及者,得于会试后另行复试。
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三场所试项目,四书文、 [[ 五言八韵诗 ]] 、五经文以及策问,与乡试同。
==会试场所==
现存的会试场所保存的最完整的在 [[ 南京夫子庙 ]] ,每个人的考试场所十分小,叫单间。在古代这种单间叫 [3] 号,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 在进去前先搜身,每人发三根 [[ 蜡烛 ]] ,进去后房门马上封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也正是在这种 [[ 环境 ]] 下,考生才写出一篇篇妙笔生花的文章。
==视频==
247,2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