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皮埃尔·高乃依

增加 1,31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皮埃尔·高乃依'''({{lang-fr|Pierre Corneille}},{{bd|1606年|6月6日|1684年|10月1日|catIdx=C}}),男,出生于[[法国]]西北部的[[鲁昂]],是[[十七世纪]]上半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剧作家|作家]]。<ref>[http://www.verydaily.com/history/event-2321.html 皮埃尔·高乃依简介-皮埃尔·高乃依大事记-皮埃尔·高...-非常日报] 皮埃尔·高乃依 ——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人 高乃依,是十七世纪上半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一向被称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人。1629年,他的第一部...</ref>
==简介==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与[[莫里哀]]、[[拉辛]]并称法国古典戏剧三杰。主要作品有《[[熙德]]》、《[[西拿]]》、《[[波利耶克特]]》和《贺拉斯》等。他的剧作题材丰富,内容深刻,对当时的法国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1629年,他的第一部喜剧《[[梅丽特]]》问世,1635,他完成了第一部悲剧《梅德》。1636 年,他推出了轰动整个巴黎的悲剧《[[熙德]]》,创立了法兰西民族戏剧的光辉典范;但该剧也在法国文坛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遭到了一些贵族文人的诋毁攻击。
 
1640年至1643 年,他又先后完成了《[[贺拉斯]]》、《西拿》和《波里厄克特》三部比较重要的悲剧,1674年,他完成了最后一部悲剧《[[苏莱拿]]》,十年后他在贫困与孤寂中死去。<ref>刘玉双 .论高乃依戏剧创作对“三一律”的突破——以《熙德》为例[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ref>
==生平==
作为六个孩子中的长子,他先在耶稣会设立的学校念书,毕业后,又潜心攻读法律,1628年学成以后父亲为他买了两个职位:鲁昂王家水泽森林事务律师和法国海军部驻鲁昂律师。一年后,爱情失意的高乃依开始写作他的第一部作品:[[喜剧]]《梅里达》(Mélite),并于同年在[[巴黎]]上演,结果大受欢迎。
之后,高乃依又连续创作了《克利唐德》(Clitandre)、《寡妇》(la Veuve)、《皇家广场》(la Place Royale)等3部喜剧、3部悲喜剧和1部悲剧《梅黛》(Médée),与当时充斥舞台的一些杂乱无章的作品相比,他的剧本风格较为简朴,时代气息较强,反映了当时[[巴黎]]社会的风貌,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色。<ref>陈杰 .从《熙德》到《西拿》:高乃依的古典主义悲剧实验[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6</ref>
===五作家社(Les Cinq Auteurs)===
对高乃依来说,1634年是重要的一年,他被选中为[[红衣主教]][[黎塞留]]到鲁昂的访问作诗。他的诗作引起了后者的注意,被纳入“五作家社”。“五作家社”是黎塞留亲自领导的剧作社,秉承黎塞留的旨意进行创作,以强调道德为主。由黎塞留提出构思,剧作家完成剧本创作。高乃依由此领到一笔丰厚的年俸,并能涉足上流社会的[[沙龙]]。
然而,高乃依认为黎塞留的要求过于苛刻,缺乏创作自由。由于与黎塞留意见不和,高乃依在首份合约到期后退出五作家社,回到鲁昂。<ref>黄雪莹.从《熙德》看高乃依的悲剧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ref>
===熙德===
{{并称|法国古典戏剧三杰|[[皮埃尔·高乃依|高乃依]] - [[让·拉辛|拉辛]] - [[莫里哀]]}}
[[Category:法国人]]
[[Category: 作家|C]]
[[Category:法兰西学院院士|C]]
128,82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