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象山书院

增加 11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象山书院.jpg|350px|缩略图|右|<big>象山书院</big>[http://i1.sinaimg.cn/travel/2014/0718/U8842P704DT20140718174631.jpg 原图链接][http://travel.sina.com.cn/china/2014-07-18/1750269982.shtml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 象山书院 ''' ,最初称为象山精舍,由 [[ 陆九渊 ]] 及其学生彭世昌于1187年创办,地点在 [[ 江西 ]] 贵溪上清镇东南的 [[ 应天山 ]] ,象山精舍的宗旨是:" 明理" " 志道" " 做人"<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926/11/11400841_690263177.shtml 在中国书院散步—象山精舍聍听象山先生讲学昔日辉煌如今胜迹难寻],360个人图书馆,2017-9-26</ref>。由于陆九渊的影响力,象山精舍吸引了成百上千的问学者。1191年 (绍熙二年),陆九渊离开精舍后,第二年即去世,象山书院后趋于衰落。
1231年 (绍定四年),象山精舍迁建于 [[ 贵溪县 ]] 城河对岸的三峰山下徐岩,第二年得诏赐" 象山书院" 匾额,书院逐渐发展兴旺。此后元朝时趋于没落。1484年 (明成化二十年),再度奉诏修缮象山书院,正德、嘉靖年间,象山书院更加发展壮大。但到了1579年 ( 明万历七年) ,由于张居正的影响,象山书院跟其他许多书院一样被废除。 [[ 明朝 ]] 时期,象山书院与 [[ 白鹿洞书院 ]] [[ 鹅湖书院 ]] [[ 白鹭洲书院 ]] 并列为江西四大书院。
[[ 清朝 ]] 时期,在江西先后出现过 *万安山象山书院,始于1745年([[乾隆]]十年),位于贵溪城西巍峙溪旁万安山,知县彭之锦所倡; *梅花墩象山书院,始于1810年(清嘉庆十五年); *旧当铺象山书院、始于1863年([[同治]]二年),知县周葭浦所倡;
*万安山象山书院,始于1745年 (乾隆十年),位于贵溪城西巍峙溪旁万安山,知县彭之锦所倡;
*梅花墩象山书烷,始于1810年 (清嘉庆十五年);
*旧当铺象山书院、始于1863年 (同治二年),知县周葭浦所倡;
*金溪象山书院,1233年,陈泳之在陆九渊故乡金溪建造一所象山书院。
==历史沿革==
象山书院几经风霜,几经迁徙,直至清同治年间迁至县城东重建书院,又因战祸,荡然无存。然而,它的影响始终存在。它为贵溪乃至相邻各县的 [[ 文化 ]] 发展、培养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宋、明时期,贵溪学子中 [[ 进士 ]] 者两百余人。南宋嘉定至淳熙四十四年间,贵溪籍郑天佑祖孙三代11人中进士。
清嘉庆年间有被誉为“精忠贯日月,芳誉溢乡间”的宰相 [[ 夏言 ]] 。有刚正廉洁,“一介不取,一介不予”的应天礼经考官江以朝。他被 [[ 海瑞 ]] 称赞为:“江公百世师表,称之天下不愧,世世不愧”。徐九思、徐贵明父子更是明嘉靖年间有名的为民兴利除弊的水利专家。陆象山的 [[ 哲学 ]] 思想(包括他的教育思想)由于历史的局限,固然有许多唯心主义成分。但是,他的“六经皆注我,我何注六经”的无畏精神;他反对的“自暴、自弃”,强调“自立、自重,不随人脚跟,学人言语”的开创精神;他的“往哲之言,因时乘理”的深刻见解,不无可取之处<ref>[http://www.guixitv.com/msjs/2017/0514/2560.html 象山悦读|象山书院],贵溪新闻网,2017-05-14</ref>。陆象山以他的博学卓识吸引学生,从而使象山书院成为当时全国著名书院之一。
[[ 清代 ]] 学者 [[ 全祖望 ]] 评价说:“岳麓、白鹿、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四家之徒遍天下”。
==参考文献==
247,1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