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吏部

增加 27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职责==
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吏部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类似现在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吏部尚书]]还被称为天官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315/10/63801694_899297153.shtml 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府第“天官上卿”],360doc个人图书馆</ref>
==历史==
[[东汉]]始置吏曹 <ref>[https://cidian.7139.com/4488/15/84466.html 词语“吏曹”的意思、解释],求学网</ref> ,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相等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唐朝]]前期主持[[科举]]考试,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将主试权转[[礼部]]管辖。唐朝中期,尚书省职权为诸使职侵夺,本部对于官员的任免权力也日渐削弱。长官称吏部尚书,置吏部侍郎二人。一度曾改称司列、天官、文部,旋复旧。后代相沿不改。唯宋代使职盛行,吏部职务为审官院、东西铨所掌,吏部尚书亦不治本部事。
<center> 乾隆一高兴刘墉升任吏部尚书! </center>
<center>{{#iDisplay:c08723zqw4f|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政府組織]]
249,081
次編輯